【網媒走轉改】軌道車技師王勇:紅旗車的那些事兒

  成都供電段“紅旗車”授牌儀式上的王勇(右四)。中國青年網通訊員胡志強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2月3日電(記者張思怡)“履職盡責,防控風險,精檢細修,確保安全”,紅色的字鑲嵌在成都供電段動力設備車間內江綜合工區的墻上,內江綜合工區軌道車搶險班就值守在這裡。

兩台軌道吊車加一台作業車,自班組2001年成立至今,10名鐵血男兒日復一日擔負著成渝線(石板灘至隆昌)、內六線(內江至昭通)的搶險和施工任務,王勇便是他們當中的一員。

從魯莽小夥到細心漢 16年風雨“兄弟”緣

2001年,王勇被安排接手軌道吊車,從此便與“1401401”結下了不解之緣。“車是新車,我也是新手,第一次接觸吊車,相互不了解‘脾氣’,它就像一匹‘烈馬’。”當過兵的王勇迎難而上,在沒有先前經驗可以借鑒的情況下,王勇開始自學,從教材上了解了“1401401”的各項性能,這給他增添了不少信心。

然而,一次在演練中,在沒有與地面指揮人員配合好的情況下,王勇憑臆測推動了操縱桿,結果,導致鋼絲繩張力過松,在回收時,在絞盤內發生鋼絲繩纏亂,既無法收回伸出的吊臂,也無法再進行吊裝作業,最後,還是調動了十來個人,採用人工方法,花了一個多小時,才把鋼絲繩重新固回原位,“烈馬”給他上了一課。

“幸好是演習,如果發生在作業現場後果會不堪設想。”這次教訓在王勇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從那以後,他便不再抱著征服的心態去跟“烈馬”相處,而是視它為“兄弟”。16年了,“1401401”的每一顆螺絲、每一根油管、每一步操作程式,他都了然于胸。

傳授技藝培養新人 “兄弟”再接力

“兄弟”老了,故障也多了,趁著兄弟還沒“退休”,王勇決定讓它發揮餘熱,他把駕駛“1401401”和處理故障的機會當成了培養年輕司機的好機會。

“車況好的時候,青工沒機會學到判斷、處理故障的能力,能利用故障出現的機會,讓他們見識一下,再好不過了。”王勇不遺餘力地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青工,帶著青工鑽在車底地溝裏,給青工傳授車輛保養、檢查的經驗是常有的事。

“開新車固然好,但故障經驗的積累沒有老車快,每次王師傅發現故障後就會鍛鍊我,看我能不能找出來,他總是給我提供各種機會,做他的副司機,他傳授的駕駛和保養車輛方面的經驗總讓我有很多收穫。”青工廖淘沙説。

南征北戰 “兄弟”攜手建功業

16年的相伴,“兄弟”倆的軌跡早已遍及全段的每一條線,從雲貴高原的“8.2”大關搶險、到“5.12”後的寶成線上,還有達成線的不眠之夜,都成了“兄弟”倆建功的戰場,每年的集中檢修,“1401401”更是從未缺席,不知不覺間,已是車行十萬里。人到中年時,王勇也從一名普通的軌道車司機成長為軌道車技師、工作領導人、“四優共産黨員”,“兄弟”組合更是獲得了紅旗車的稱號。

“16年,它陪伴我的時間比我親兄弟還多;16年,對它來説已是垂暮之年,除了一次例行大修,‘兄弟’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它也有過‘傷風感冒’,但從來沒有在任何一次施工作業中給我丟過臉;16年,它是我唯一駕駛的車輛,我是它唯一不離不棄的‘兄弟’,副司機換了一個又一個,但我與它始終相伴……”

從2002年算起,2017年春節已經是“兄弟倆”在一起過的第15個春節了。“每年的春節期間,它都要陪我一起堅守崗位,擔當保春運暢通的任務。”説到這裡,王勇內心的不捨再也掩飾不住:“對它來説,也許是我們度過的最後一個春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