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習習,天氣晴朗,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一張大八仙桌上,桌上的盤碟裏散發著飯菜的香味。在山東省惠民縣辛店鎮前常村的常元剛家裏,他正和幾個鄰居聊著家常。
一年前的常元剛,可是另外一副樣子。65歲的他無兒無女,體弱多病,單身熬日子。村裏為他申請了低保,他的日子也仍舊過得緊巴巴的。因為常元剛整天愁眉苦臉,有人便打趣説他是“常陰天”。
山東高速集團的王青到這個扶貧重點村任第一書記後,著實為常元剛傷了腦筋:要技術沒技術,要體力沒體力,做不了買賣打不了工,咋讓這個老大難脫貧呢?2016年,前常村與惠民縣菊潤農業有限公司簽訂合同,發展惠白菊種植項目。村裏為貧困戶提供苗子,統一施肥打藥採摘,村兩委動員了16個貧困戶報了38.5畝。王青三次到常元剛家勸説,老常終於下了決心報了一畝半。春天,鄰居們幫老常套種了西瓜,純收入1800多元;秋後,在村頭賣完惠白菊,除去成本,老常凈掙3000多元。
有扶持、有事做、有錢掙,常元剛的幹勁兒也足了。村裏用扶貧基金建設了農田電灌,讓老常跑跑腿,合閘看水渠,每年給他開工錢500多元。老常一口答應下來。
這一年下來,老常笑容多了,身體也硬朗了不少。他笑著對記者説:“‘常陰天’轉晴了!”在辛店鎮,像常元剛這樣的貧困戶不在少數。該鎮黨委書記李長寶説:“2016年全鎮通過各方面努力,實現339戶、730人脫貧,還有94戶、265人未脫貧。這些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必須因戶施策,對症下藥,多渠道增加他們的收入,力爭2017年全部實現脫貧。”(本報記者張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