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

佛山“雞”姓均來自異地

雞姓雖然曾經是佛山四大“本土”姓氏之一,但無論是雞美英姐妹,還是“侄女”雞賢秀,均不是佛山本地人,她們都是來自越南的華僑,機緣巧合下,才來到三水定居。

雞婆婆告訴記者,她姐妹倆祖籍應為廣西防城港,很小就跟父母到越南謀生。到了越南後,雞美英從16歲便開始在當地的煤礦場附近維修鐵路。1978年,雞美英和姐姐先後坐船回國。“那一年我30歲,帶著3個兒女和丈夫,躲在一條運石灰的小木船上回到祖國。”雞美英説,在海上漂了3天3夜,那段時間只能躲在船艙裏喝粥,艱辛的日子讓她印象深刻。

剛回到國內的時候,雞婆婆在海南島的晨星農場,做起了橡膠工人的工作。那一年年底,雞美英的姐姐雞二妹也回到國內,被安置在佛山市三水區逕口華僑農場。

“大概是2000年左右,當時我的孩子都不在海南島工作了,剩下我一個人,所以我姐姐就把我喊過來了。”雞美英説,在三水南山鎮多年,她已經習慣這裡的田園生活。雞婆婆説,平時她的心思都放在養雞種菜,還有照顧小外孫上。

記者了解到,今年已經84歲的姐姐雞二妹,身體同樣也非常硬朗,每天都會自己步行去菜地,然後從旁邊的井中親自打水澆菜。

過年:

獨特“年俗”家家包粽子

暖冬的太陽下,姐姐雞二妹和鄰居們坐在板凳上閒聊,鄰居們手上沒有閒著,用最傳統的石磨來為綠豆脫殼。 “這些綠豆是用來包粽子的,我們過年都要吃粽子。”雞婆婆介紹説,越南過年的習俗,家家戶戶會將粽子作為年節必備的禮物。

進入妹妹雞美英的廚房,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十幾個長長的粽子。記者發現,這些已經包好的粽子和廣佛地區的粽子差別很大,是長條形的,每條大概30釐米長,重量超過1公斤。“這是越南粽子,是媽媽教我包的。”雞美英説。

12年前的採訪情景

老人家仍記憶猶新

記者在12年前的2005年,同樣是農曆雞年前夕,曾探訪過雞婆婆姐妹。見到記者再次來訪,雞婆婆顯得分外高興。

“我記得你,12年前你來採訪過我。”雞美英臉上洋溢著長輩和藹的笑容,見到“熟人”,分外開心,拿出自己種的木薯招待記者一行。“當時你的粵語還説的不是很好,我們比手畫腳交流,現在你的粵語説得好多啦。”雞婆婆笑稱。12年前採訪的一面之緣,沒想到雞婆婆的記憶能力如此好。當年雞美英家住三水,而姐姐雞二妹則住在禪城普君市場一帶,兩姐妹相見不易,在本報記者的促成下,雞美英還坐著採訪車專程去了一趟禪城,兩姐妹小聚並留下合照。

有段古

雞姓在唐朝最盛

“雞”姓是佛山原居民中“雞”、“田”、“布”、“老”四大古姓氏之一。佛山民俗專家余婉韶説,這四大古姓原以務農漁獵為生。唐朝時,雞姓最為興盛。

南宋以後,中原人口南遷,不斷帶來很多外來姓氏,外來姓氏與本地姓氏融合發展,如今整個佛山有近千個姓氏。隨著外來姓氏在佛山的發展,四大古姓也經歷了不同的命運。田、布、老三個姓氏至今仍然在佛山廣為流傳,但是雞姓從清朝以後逐漸冷清。

據公安部門的數據統計,截至2015年底,佛山全市戶籍人口中,目前僅有3人姓雞,田氏則有1805人,老氏共有2045人,布氏共有547人,雞姓也是目前四大“古姓氏”裏人數最少的。(大洋網記者陳昕宇、馬俊賢、翁曉鵬)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