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合肥1月29日電(韓暢)從安徽合肥出發,順著蕪合高速一路向東,兩個小時後抵達無為縣。接下來是一個半小時山路,沿途山巒疊嶂,農民握著長桿,趕著路旁整齊劃一的白鵝。過了牛埠鎮,車上的忐忑感變成了顛簸,枯槁的稻田邊,春節返鄉的車輛稀稀疏疏。
終點,是昆山鄉新華小學,一個地圖軟體上搜不到的學校,周大平老師在這裡堅守了34年。
學生們早已放假,但教委的工作並未停歇,周大平的任務是挨家挨戶宣傳冬季防火知識,順便看看學生們的情況。
17歲的范婷婷和7歲妹妹范尹玲在家門口玩耍,遠遠看見周老師,姐姐溜身進屋,出來時手裏拿著課本,順便塞給妹妹一本練習冊。她雖從新華小學畢業5年多,但見到周老師還保持著“條件反射”。
“我是來看你妹妹的,別緊張。”周大平被逗樂了,蹲下看范尹玲的作業本。
之前的交談中,他話很少,可在學生面前變得格外健談,展露出讓孩子們目不轉睛的吸引力。
“周老師,明個我家吃年飯,一定來啊。”范尹玲奶奶端來板凳給我們坐,念叨説孫女過去跟隨在上海打工的父母,天天東奔西走,剛上學那會兒,站在大門前哭,要回家。周老師就撥通電話讓尹玲和爸媽通話,還拿糖給娃吃,慢慢的,孩子不怵了。
昆山鄉新華村位於無為縣的最西邊,是銅陵、蕪湖、合肥三市交界地。1991年的春節期間才通上了電,通電的那天,家家戶戶放起爆竹。狹長的行政村有2700位村民。由於山路、丘陵居多,水稻和經濟作物難成規模,絕大多數年輕人選擇出門務工,娃娃們自然留在老家上學。
1984年,17歲的周大平成了這裡一位民辦代課教師,工資由村委會支付,每個月38塊錢,沒錢就欠著。有時一欠欠好幾個月,周大平一邊教課一邊加工竹具補貼家用。
“也想過不幹,出去打工怎麼也比家裏掙的多,可每次看到娃娃們,心裏不是滋味。”他説話時習慣雙手插袋,時不時捂一下耳朵。後來記者注意到,冬天山裏風大,他的手、耳朵上生了凍瘡,這麼做能暖和點。
1990年新華小學有300名學生,如今只剩70人。周大平作為最早一批老師,主教語文,代教數學、自然,同時兼任校長、後勤、會計和保衛。
教學以外,周大平要肩負本屬於孩子父母的關愛和保護責任。2016年安徽遭遇洪災,期末考試那天,教室頂層的預製板往下滲水,他用竹竿把積水引出教室。那段時間,周大平每天抱著娃娃們趟水,挨家挨戶通知防止溺水。
讓他欣慰的是,近些年教學點硬體設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兒,那兒,原來都是土路,一下雨教室裏全是娃們踩的泥,現在鋪上了水泥,操場裝了健身器材,旱廁也換成了沖水公廁。”
他用鑰匙打開圖書室門鎖,上千冊圖書一應俱全,拉開可伸縮黑板,後面是一塊半面墻大小的電腦螢幕,“這是多媒體教學機,過去教學點很多課程上不了,現在通過網路,山裏的孩子也能和城裏一樣學習。”
硬體條件改善了,“軟體”是周大平頭疼的事。“年輕教師留不住,兩年期限一到就立刻走人。”前兩年周大平聽到要分配來年輕的男老師,特意叫了一部車去村口迎接。報到那天,年輕老師沒急著卸行李,繞著學校走了一圈,頭沒回又上車走了。
“不怪他們,年輕人在這談不到對象,交不到朋友。”為此,周大平特意向上級申請資金,在學校通了液化氣,連上wifi信號。最近聽説縣教委要在鎮裏增設新的職工宿舍,他頓時有了信心,“這能解決很多問題,鎮裏比山裏熱鬧,去縣城交通方便。有了豐富的課餘活動,年輕教師蹲得住。”
教學34年,周大平送出了許多山裏娃娃,其中不乏後來的教授、企業家、飛行員。去年春節,90屆那幫學生鬧著聚會,可惜春節時間短事情多,最後沒能聚起來。年前微信群裏又有人“起鬨”,周大平嘴上説忙,心裏卻盼著跟學生們見面,“就想看看他們現在怎麼樣了。我這輩子沒有走出大山,但我的學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