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到,好熱鬧,穿新衣,戴新帽”。過年的時候穿上一身寓意萬象更新的新衣服是由來已久的習俗,多姿多彩的新衣讓年味兒越發的濃郁。

大年初一的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紫溪彝村,村民們穿著彝族的節日盛裝,唱起山歌,跳起左腳舞,慶賀著新年第一天。不同於商場裏購買的新衣,彝家的每一件新衣都是獨一無二的“私人定制”,是心靈手巧的彝族姑娘們一針一線縫製的。

1月28日,楚雄彝族自治州紫溪彝村村民跳著“左腳舞”。光明日報記者 趙斌藝攝/光明圖片

“這個披風叫‘察爾瓦’,是我們彝族男女老幼必備之服,別看現在是衣服,夜裏可以把它當被子用。”紫溪彝村歌舞隊隊長楊應平告訴記者。一大早,他就召集村民一起到火把廣場上跳舞。

吹著短笛,敲響羊皮鼓,彈著三弦,彝家的村民們跳起了當地流行最廣、影響最深的“左腳舞”,載歌載舞迎接這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喜慶節日。

紫溪彝村是一個經歷過兩次搬遷的彝族村落,現有84戶特色民居365人,彝族佔到93%。“經過兩次搬遷來到這裡,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楊應平彝族名叫“阿森”,他向記者介紹自己經歷的兩次搬家。

1994年,因支援楚雄市西靜河水庫建設,楊應平從呂合鎮大山深處搬到了國道邊上,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第一次搬家前,主要收入來源是依靠在山裏找野生菌售賣,生活十分困難,溫飽都無法解決,過年殺豬只能殺八九十斤的小豬。”搬遷到國道邊上,村民們的生活品質有了提高,除了從事傳統農業,部分村民到附近的染料二廠工作,楊應平還在2006年組織了歌舞隊,時常帶著團隊出門跳舞演出,為操辦喜事的家庭增添喜慶。

2013年,紫溪彝村的村民們再一次搬遷,從國道邊上搬到現址,國家級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紫溪山的入口處,大力發展旅遊業,打造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彝族村寨。“現在家庭年收入十多萬元,買了一輛微型車和一輛家用轎車。”楊應平談起現在的生活甚是開心。

“我們的新衣服雖然沒有你們買的貴,連個品牌都沒有,但老婆親手做的,穿著美,心裏甜。”離別的路上,楊應平的這句話還在我腦海中反覆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