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思路:
發展“定制茶園”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以前我只能靠在外務工賺錢,實際每月只能收入1000多元;加入老家的合作社,不僅收入提高了,每天還能在家門口上班。”現在的生活狀態與兩年前相比,福建壽寧縣下黨鄉下黨村村民王明江説,“自己做夢也沒想到!”
前些年,王明江的大兒子王有長患上了肌肉萎縮症,家裏為治病花光了所有積蓄,還負債幾十萬。一時間,全家因病返貧。
為了帶動貧困戶精準脫貧,2014年11月,下黨村成立下黨蓉黨農民專業合作社,將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其中,以示範戶、被帶動戶為骨幹,吸收貧困戶參加,互助合作,有效提高農民專業化程度,帶動其他群眾脫貧。
如今的下黨鄉村景如畫
2015年起,王明江和王有長加入下黨蓉黨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定制茶園”平臺,保證每年茶青收入在1萬元左右,通過加入在合作社打工年收入在4萬元左右,一家人的每人平均收入有1.5萬多元,實現了全家人脫貧的目標。
差不多同時脫貧的還有村民王根資一家。如今,脫貧後的王根資蓋起了明亮的4層樓房,家裏冰箱、洗衣機、煤氣灶等一應俱全。“新的一年裏希望自家茶園的茶葉能賣個好價錢,把房子裝修得越來越好,讓兩個孩子都能順利成家……”談及新年新願望,王根資與一旁的妻子一臉幸福。
推行可視化扶貧定制茶園新模式,建立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可視化扶貧定制茶園“下鄉的味道”項目……王明江、王根資等人的脫貧經歷在下黨鄉只是一個縮影。統計顯示,下黨鄉村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從1988年的186元增長至2016年的10716元,翻了57倍。昔日市級扶貧開發重點鄉鎮如今已然大變樣。
2016年以來,在福建廣電網路集團的支援下,下黨鄉推動“網際網路+TV”精準扶貧模式,利用福建廣電網路集團的電視雲商城、微商城和1300多萬固定用戶等渠道,在淘寶、京東等專業平臺上搭建起公信力強、操作方便的線上銷售網,讓特色農産品的産業集群和經濟效益逐漸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