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革命老區的蒙山深處,魯西大地的歡樂農家,東海之濱的煢煢海島,黃河岸邊的廣袤油田……在農曆丁酉年即將來臨之際,齊魯大地正在上演怎樣的溫暖?又在抒寫怎樣的故事?從今天起,大眾網采編人員分赴山東17市,記錄最基層、最一線、最真實的溫暖故事,還原齊魯大地多姿多彩的幸福和感動,以“溫暖看扶貧、溫暖回家路、溫暖在基層、溫暖過大年”五大板塊,推出“溫暖中國——2017新春走基層”系列報道。

我們將通過圖文、短視頻、手機直播、VR、H5等融媒體報道方式,在大眾網、大眾論壇、山東24小時新聞客戶端、山東手機報、@大眾網新浪官方微網志、大眾網官方微信、大眾網17市分頻道全平臺推出報道。更多溫暖,期待您的關注!

溫暖中國——新春走基層(38)

【溫暖在基層】與“隧道醫生”穿梭在海平面下82.8米

時間:1月20日

地點:青島膠州灣隧道

記者:官曉坤 毛道光

青島膠州灣隧道連接青島與黃島,實現了兩城變一城。自2011年6月30日通車以來,有這樣一群人,每天穿梭在陰冷潮濕的環境中,為隧道“把脈”,及時排除各種隱患,他們就是被人們親切稱為“隧道醫生”的隧道檢修師傅。1月20日,大眾網記者跟隨“隧道醫生”一起工作。

  隧道檢修師傅畢偉每天都要爬過各種狹窄的樓梯。

上午9點,大眾網記者來到膠州灣隧道管理中心,跟隨檢修班師傅們去維修隧道口的一處攝像頭。

放置路障、取工具包、穿戴安全繩……當天青島最低溫度只有-5℃,寒風凜冽,在做這一系列動作時,站在風口的師傅們凍得鼻頭通紅,不停地跺腳,還要根據風向不停調整身姿以保持平衡。工作臺不斷升高,越往上走,風越刺骨,檢修師傅畢偉和孫令濤裹了裹身上的棉衣,頂著寒風,手上的活兒幹得又快了,20分鐘不到攝像頭修好了。他們從工作臺上下來,拎起工具箱就趕往下一個檢修點。

檢修班班長侯磊介紹,他們負責膠州灣隧道的供電、通信、排水、排風、照明、消防、收費、監控等系統的正常運作,大到維護昂貴的收費系統,小到更換一顆螺絲釘,都是他們的工作,細緻而繁瑣的工作把檢修班的每位成員都煉成了一專多能,防腐、鋪路、補漆……樣樣精通。

隨後,大眾網記者又跟隨檢修班師傅們從服務隧道進入膠州灣隧道內部。

  畢偉彎腰走過半人高的消防管道。

  隧道下的管廊。

隧道裏面的冷跟外面不一樣,是一種夾雜著水汽的濕冷。越往隧道裏走,光線越微弱,手機信號也是時有時無,檢修班的師傅時常調侃自己已經“與世隔絕”。 侯磊説,膠州灣隧道裏有150多颱風機,大型排水泵和變壓器各21台,檢修班的小夥子每天都得拎著手電筒和工具箱走一趟檢查一遍。膠州灣隧道全長7.8公里,最深處在海平面-82.8米,檢修班要走的路又長又“險”:筆直狹窄的樓梯、僅半人高的暗道、藏在暗處的臺階等等,處處都是“機關”。

  畢偉和工友孫令濤檢查隧道設備。

越往裏走,大眾網記者對“濕冷”的感覺越厲害,膝關節也隱隱發涼。而畢偉説,他們對這些已經習以為常,每天在隧道裏來來回回,爬上爬下,一天下來,手機計步器上顯示的步數從沒有低於一萬步。

  畢偉和孫令濤在高空檢修隧道口的攝像頭。

日常的檢修維護像是縫縫補補,考驗的是檢修師傅們的認真和耐心。檢修班最怕的是設備突然發生故障,每到這時候,他們就要出“急診”,爭分奪秒地解決問題。除了今天體驗的工作,另外還有一項工作最考驗他們的耐心,這就是隧道頂棚補漆。

隧道裏白天車流量大,無法施工,檢修班只能在晚上封閉一條車道,舉著自製工具一點一點地敲擊頂棚,通過敲擊的聲音判斷油漆有沒有脫落。全長7.8公里的隧道就這樣一點一點地敲,一聲一聲地聽,全程檢修下來得半年之久。“我們這活兒一年幹一次,一次幹半年。”在光線昏暗的隧道裏,檢修班幾個小夥子笑著説,回聲隨著隧道不斷延伸……

  隧道檢修班班長侯磊接受大眾網記者官曉坤(右)採訪。

膠州灣隧道通車已經5年半,每一位走過它的人都會驚嘆它的神奇,它全年無休24小時通行,看起來似乎是一個從未“生病”的大傢夥,正是因為有這群精心呵護它的“隧道醫生”,才成就了它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