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的香格里拉,萬眾投奔。
松讚酒店與田園風光融為一體。雲南日報記者 雷桐蘇 攝
金頂耀眼的噶丹松讚林寺遊人熙攘;海拔4292米的白馬雪山埡口經幡舞動,騎行者、自駕車隊在瑪尼石堆旁忙著自拍。這時,卻有一些旅行者繞開熱鬧的集鎮,轉入某條不起眼的山道,在路的那頭、在田野的旁邊、在村莊的炊煙裏,尋找著這樣的名稱——松讚林卡、松讚香格里拉、松讚奔子欄、松讚梅裏、松讚茨中、松讚塔城。
在松讚梅裏酒店看到的雪山。雲南日報記者 雷桐蘇 攝
它們是什麼?是中國最美小酒店;是一種高端旅遊模式;是村裏的第N戶人;是旅途中所有相遇者和睦的家……旅行者、農戶、酒店員工和管理者給出了不同的答案。而我們卻在其中發現了解碼“松讚”的另一個關鍵詞——愛,一種對香格里拉生態文化的共同熱愛。
韓家思的期待
7月21日炎熱的午後,維西縣塔城鎮啟別村哈達村民小組,正在休假的澳大利亞駐華外交官韓家思坐在懸挂著啼雀惜春圖複製卷的松讚塔城酒店大堂窗下,窗外是一棵遒勁的松樹和綠油油的稻田。
韓家思在松讚塔城酒店接受採訪
這個偏居鎮外、只有9個房間的精品酒店,屬於迪慶松讚酒店集團旗下的“精品山居”系列,原石壘墻、原木架構,在藏族、納西族建築樣式中融入江南氣質,推窗望山、低頭看田,雞犬之聲相聞,2180元一晚卻一房難求,位列全球最大旅遊評價網站貓途鷹網最新一期“中國最美小酒店”榜首。
韓家思談起了自己的香格里拉行。“朋友告訴我,雲南很漂亮,生態很好,民族文化很豐富,菜很好吃,和中國其他地方不一樣,所以我對此行很期待。”他的期待沒有落空。這裡有千年銀杏、野生蜂蜜、石磨豆腐,藏族、納西族、傈僳族村子錯落而居,附近還有滇金絲猴國家公園,在充滿自然與傳統氣息的環境中,他帶著女兒在田野裏遊戲,在沒有電視的房間裏呼吸著雨後草木的芳香甜甜入睡。
“實際上,我們備了一台電視,如果客人需要可以提供。”駐店經理納西族姑娘楊繼瓊告訴記者,但從2011年至今,還沒有一個客人提過這方面的要求,電視每年只用一次,是在大堂收看春節聯歡晚會。
據統計,2015年迪慶州共接待海內外遊客1758.07萬人比上年同期增長22%,其中,團隊遊客僅佔總人數的20%,州外進入的自駕遊(散客)約為740萬人。這些數據表明,越來越多的遊客願意花更多時間、更為深入地體驗這個絕塵凈域、世外樂土。
韓家思就屬於這一類。他説,在全球化中,傳統文化更顯出獨特的價值。遊客來到這裡,就是要看“最傳統的雲南”——沒有污染的青山綠水,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用寧靜、安詳的簡單生活,撫慰現代人疲憊的心靈,松讚塔城酒店的真正價值正在於此,但又不止於此。當它與集團在香格里拉市、德欽縣、維西縣的4個同樣在選址、建設上精雕細琢的精品山居酒店和1家旗艦酒店連成“環”後,展示出的是香格里拉一幅壯闊絕美的自然圖景和各民族返璞歸真、和諧共居的精神哲學——
在面朝卡瓦格博峰的房間醒來,走入藏民的日常,拜訪、飲茶、採菌、挂經幡;登上茨中天主教堂矗立百年的鐘樓,靜靜聆聽峽谷中瀾滄江水日夜奔流;在金沙江邊隱密的山谷村落,看璀璨星光綴滿高原天幕;與松讚林寺為鄰,聽僧人誦咏啟迪眾生的經文……
這是一篇構思精巧的文章,在香格里拉區域品牌下細分旅遊市場、增加深度體驗的旅遊産品,配以車輛和管家服務,把“旅遊+酒店”的模式延伸到了景區周邊更多的原生態區域——那些遠離城市又綠水青山間的民族村落。“每一個山居的風景一定是最美的,文化一定是最傳統的。”松讚酒店集團的創始人、系列精品山居的打造者白瑪多吉,就用這樣一顆顆與眾不同的珠子串出了美麗的“松讚環線”。
從2001年生長在香格里拉松讚林寺腳下克納村的白瑪多吉放棄在中央電視臺的工作回到家鄉,建起首個精品山居——松讚綠谷酒店算起,到2011年完成整個精品山居佈局,推出“松讚環線”産品,整整用去了11年。開始的時光困難重重,由於缺乏知名度、客源少,松讚和其他民宿客棧一樣在市場競爭中苦苦支撐。但“松讚精品山居”不是民宿,它胸中有一個大格局——創建藏族文化分享平臺。對現代文明與香格里拉生態文化的深刻理解與恰到好處的交融,促使它走出了傳統酒店的窠臼。
因為,它賣的不是房間。
次裏定主的日常
風景+精品山居+在地文化+原住民酒店員工+遊客體驗,這是迪慶松讚酒店集團對“松讚模式”提煉的五要素,其中最難理解的就是在地文化+原住民酒店員工,而這恰恰是最為核心的競爭力。
次裏定主教遊客印製經幡
54歲的次裏定主住在梅裏雪山腳下的德欽縣昇平鎮巨水村谷久濃村民小組,這裡只有5戶人家。
雲南日報記者 雷桐蘇 攝
在家印製經幡、用酥油茶和藏式糕點招待客人,徒步穿越山谷採菌子、找山貨,在松讚梅裏酒店沒有落戶村裏之前,這是次裏定主的日常。現在,成為酒店員工的他,除了客房清掃,大部分時間依舊在日常中行走。不過,這些事有了一個新的名稱——日旅行項目。
7月19日,松讚梅裏酒店。晚飯後坐在溫暖的火爐旁,香港商人黃俊談起這兩日的旅行,興致不錯。“帶著孩子野炊,在野外認識植物、學習製作標本,昨天到旁邊的藏民家喝了酥油茶、印了經幡。今天把它挂了起來,風吹動經幡就像在祈禱,感覺很特別。”他口中的藏民家就是次裏定主的土木房,離酒店不到50米。
在各家松讚精品山居酒店,員工的職崗位常讓你摸不清頭腦。他們擔任著大堂、餐廳和客房服務員,但當你走出酒店步入村莊和山野時,他們又是你的嚮導、旅行的夥伴。
每一個酒店都堅持從當地村莊中招收一定數量的員工。年齡大小不是門檻,文化程度不是主要的,對當地環境和風俗的熟稔以及融入民族文化血脈中的質樸最被看重。目前,全集團245人,98%為迪慶當地員工,未接受過任何學校教育的佔3%,接受過小學和初中教育的佔62%、高中學歷的佔18%,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僅為17%。就是這樣的員工隊伍,從2011年以來接待歐美、港澳以及國內城市的高端客戶近萬人,其中包括英國王子安德魯、美國前財長鮑爾森。
雲南日報記者 雷桐蘇 攝
英語是和客人學的、水電修理是來酒店後學的,與員工交談,聽到這些會讓你驚訝,但更深印在你的腦海裏的,是他們回答問題時那毫不做作的笑容、高原紅臉上那閃亮的眼睛。
“真誠的微笑,這個對其他星級酒店來説比較難的事,對我們而言完全不需要培訓。”松讚林卡酒店的法籍總經理杜偉説,當地員工需要掌握的只是服務技能。
黃俊説:“酒店員工帶著我們旅行,但不是旅行社那樣的導遊。他帶領我們去和藏民交流,體驗到的是存在於生活中的宗教和民俗文化,安祥而和善。”
雲南日報記者 雷桐蘇 攝
每一種生活都有自己的幸福。這裡缺乏現代生活的氣息,但這裡的人們有虔誠的民族宗教信仰,相信相逢的人都有著一段因緣,利他的之心會結出善的果實。獨特的民族文化,讓每一家酒店都會努力紮根當地,融入社區。
次裏定主告訴記者,以前村子在的地方都是原始森林,後來找金礦的來了、燒炭的來了,樹沒了。準備建梅裏酒店那會兒,村裏人也擔心會破壞環境。但酒店沒砍當地一棵樹,建房的木料都是從外面拉來的。現在,酒店的垃圾都送到指定的垃圾場,這裡的水質也沒有變化。實際上,酒店方面還打消了村民在山上搭建觀景平臺的想法,拿出一部分收入補貼給村莊。
山谷裏,陽光透過爬滿花架的紫藤,在碉樓石墻灑下斑駁的光影,幾個村童在院中的水池邊乘涼玩耍,這裡是位於奔子欄鄉百任村的松讚奔子欄酒店。駐店經理羅德軍説:“隔壁就是我們一名員工家。平時不管是村裏的事還是酒店的事,大家都相互幫忙,誰家辦喜事我們都去上禮。村裏原來有16家人,我們是第17戶。”
洛桑安翁的茶罐
7月19日上午,香格里拉市尼西鄉湯堆村。
30歲的洛桑安翁坐在自家三樓的陶藝工作間裏製作著茶罐。他拿起一個燒好的黑陶茶罐告訴記者,這是他最喜歡的器型,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下面彎曲的線條是蜿蜒大山,正中刻的是吉祥結。小時候看爸爸做,但從沒想過自己幹這個。”
洛桑的父親扎西培措製作土陶茶罐
2005年到2009年洛桑曾在大型原生態文藝表演——《雲南印象》裏做舞蹈演員。“我主要是擊鼓,表演時要求力量從心裏迸發出來。而現在回家做陶藝得收心,把心靜下來,這很難。但現在村裏很多年輕人都在學做,因為外面的人喜歡這些傳統的東西。”
從去年開始,洛桑做了30多年黑陶的父親扎西培措成為松讚酒店集團“松讚環線”旅遊産品串聯起的民間手工藝人之一。不用他出門,酒店會將定制了黑陶體驗旅遊項目的客人帶到家裏,連帶體驗製作和購買黑陶工藝品,家裏多了2萬元左右的收入。
香格里拉的民間手工藝曾伴著茶馬古道而興,又隨著柏油公路的延伸和工業化産品的進入而衰。從第一家酒店開始,松讚精品山居就被有意識的打造成為一個民族文化的展示空間和傳承平臺。
此行,沒有聽到白瑪多吉親口講述當年傾其所有在北京潘家園購買藏式古傢具的故事,但松讚香格里拉酒店、松讚林卡酒店內如同博物館般陳列的一幅幅唐卡、一尊尊佛像、一個個彩繪箱櫃,已把創立者對藏文化的熱愛展示得淋漓盡致。如果説,器物承載的是文化的形式,那麼,鄉村的發展、生活的幸福則是留住鄉愁的內涵。
每一家松讚酒店都堅持以傳統方式築造,石木結構的藏式碉樓,門上、樓梯上鏨刻花紋的銅條,浴室裏手工敲鏨的銅面盆、銅面板已成為松讚山居精品酒店最鮮明的文化標識。這使得當地一批傳統建築手工匠人得到了生存和發展的新空間,甚至成為酒店專門的匠人工作隊。今年,酒店長期保留的木、石等手工匠人隊伍達到了74人。記者採訪時,他們大多數已前往松讚拉薩酒店和松讚麗江酒店建設工地。而在“松讚環線”上,黑陶、木碗、唐卡製作、手工磨豆腐、舂餌塊等體驗式旅遊的開展,也為鄉村手工作坊的存留和發展提供了支援。
更為主要的是,6家建在村莊中的松讚酒店為村民尤其是婦女提供了家門前的工作。以松讚塔城酒店為例,員工中有13個當地村莊的婦女,每人平均年收入為2.5萬元。還有的一家就有2—3人在松讚酒店工作,家庭收入較一般家庭多出5—8萬元,還享有五險一金的社會保障。
“在我們這裡,村裏的婦女結婚後一般就不出去打工了。”松讚茨中酒店26歲的當地員工農永拉姆告訴記者,來酒店工作前她在家照看5歲的兒子,丈夫在外打工一年有3萬元左右的收入。“現在,我一個月工資2500元左右,在家門口就能和我老公掙的差不多,而且工作時間靈活,一個月還有8天休息,照顧孩子、幹農活都沒有問題。”
迪慶州旅遊發展委副主任張培濤對松讚酒店集團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個對藏民族文化和現代都市消費文化都有著深透理解的本土團隊,有效整合了香格里拉豐富的旅遊文化資源,將旅遊産品輻射到了更多的原生區域,走出了一條特色旅遊發展之路,對民族地區旅遊産業提質升級、旅遊扶貧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經驗。“松讚走的是一條高端客源市場的路子,下一步我們將用更廣闊的視野加大旅遊創新力度。”
據悉,未來三年迪慶州將積極探索發展全域旅遊,依託五大國家公園作為核心旅遊景區支撐體系,實現核心片區旅遊功能向周邊轉移和輻射,實現迪慶遊覽區域全域化覆蓋。同時,整合休閒、農業、商業、文化、運動、康療、養老等相關産業,實現服務業的全業融合。迪慶州將把發展鄉村旅遊當成一項富民惠民的重大工程推進,依託州內重點旅遊景區帶動州內貧困村旅遊發展,形成一批“景村”旅遊集聚融合發展區,實現核心旅遊景區與周邊貧困旅遊村社在旅遊業發展上的地域互應、要素互補、業態互融、利益互動。
採訪中,洛桑安翁告訴記者,以前覺得在村裏枯燥,就想到外面去,而現在想留在家。其實,跳舞和做陶都是用心才能做好的事。他會繼續試試。一墻之隔,他的父親扎西正手握木板,不斷拍打著轉盤上的泥胚。這是一個完成一半的花瓶,瓶頸得在無數次的拍打和手指的擠按中一點點成形。老人説,其實自己也去過外面,但離開了這裡,黑陶是做不出來的。“也許過幾年,洛桑的心會靜下來。”
雲南日報記者:劉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