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新春腳步的臨近,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迎來了一場盛大的蒙古族傳統聖火祭祀儀式。1月21日,“溫暖中國”2017內蒙古網路媒體新春走基層採訪組來到了鄂托克前旗的聖火文化公園,一起感受這場盛大的活動。

1

參加祭祀的蒙古族群眾

當日,聖火文化公園熱鬧非凡,上萬名草原兒女身著盛裝,捧著豐盛的祭品,祈求新年裏風調雨順、五畜昌盛、繁榮富足、幸福平安。

老家在西安的王女士前兩年嫁到了鄂托克前旗。當日,她和丈夫一起抱著兩個多月大的兒子,來到了廣場,感受蒙古族這一盛大的傳統儀式。

夫妻二人抱著兩個月的孩子參加祭祀

夫妻二人抱著兩個月的孩子參加祭祀

鄂托克前旗聖火祭壇的火種,是從成吉思汗陵陵宮內的長明燈採集的。當日11時許,在牧民馬隊的護送下,取火種的隊伍進入了聖火文化廣場。身著民族盛裝的草原兒女,用蒙古族最傳統、最尊貴的迎接方式,手捧藍色哈達,虔誠地站在聖道兩旁,迎接聖火火種的到來。祝頌人向《瑪尼宏》火盆裏放入阿日查,眾人跪拜《瑪尼宏》,念誦優美的《伊金桑》後,祝頌人用火種點燃火炬。

6

鄂托克前旗旗委書記張佔霖接過聖火火炬並點燃聖火

當點燃祭壇聖火一剎那,人們的歡呼聲,禮炮聲交織在一起,鄂托克前旗聖火文化公園瞬間成為歡樂的海洋。

之後,新疆、青海、甘肅等各地代表團及社會各界人士依次走上祭壇,分頭向祭壇上的27個火撐投祭品、灑聖水,進行祭火。

9

祭祀團隊順時針在祭壇各自區域點燃火撐

參加祭祀的格西格告訴記者,隨著城鎮的快速發展,現在人們都住上了舒適的樓房,用的都是天然氣,很少有條件能進行聖火祭祀儀式。現在通過這樣一種方式,讓子孫後代更好傳承民族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內蒙古。作為當地的居民,他感到非常高興。

10

祭祀現場

鄂托克前旗蒙漢各族人民有著源遠流長的祭火傳統習俗。祭火,體現了蒙漢人民振興草原、家業興旺的美好願望。蒙古族又把聖火看作是驅除一切邪惡與災難的聖物。鄂托克前旗群眾祭祀聖火習俗,形式獨特、內涵深刻,體現著民族神秘的原始文化特點,是珍貴的文化遺産,並榮獲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授予的大世界基尼斯之“規模最大的民間祭火儀式”的殊榮。(文·攝影/正北方網記者郭麗娜牟野)

(背景)

在鄂托克前旗,蒙古族把火看作是最神聖、無限、純潔、除災避難的神,其祭火禮儀分為戶祭、公祭(即朝祭)、廟祭,戶祭又分為貴族祭和平民祭;按祭火時間分為日祭(普祭)、月祭、季祭、大祭;按供品又分為全羊祭和羊胸岔祭。而這裡所指的祭火禮儀僅僅是人們現在通常所説的平民用羊胸岔作供品的大祭(祭火節),也就是年祭,大祭(祭火節)在每年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