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廣安市打贏脫貧攻堅戰系列報道之十二——華鎣市竹河村:鄉村旅遊鋪就脫貧致富路

摘要:“鄉村旅遊已成為旅遊扶貧的主陣地,旅遊扶貧已成為扶貧開發的生力軍。”據中國社科院輿情實驗室發佈的2016年《中國鄉村旅遊發展指數報告》稱,2016年是中國“大鄉村旅遊時代”的元年,鄉村旅遊發展規模大、投資大、影響大,已成為人們新的生活方式。通過大數據推演預測,未來中國鄉村旅遊熱還將持續10年以上,2025年達到近30億人次。

03

竹河村産業規劃分區圖

中國網1月22日訊(記者 黃姝穎)2016年,四川省1443個村莊入列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其中,華鎣市竹河村同明月鎮其他3個村入圍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

走進竹河村,只見濱江村落猶如一顆顆明珠,鑲嵌在這塊綠色的土地上。其中的代家咀三面環渠江,形成一個1700余畝的半島,島上栽植桃李,風景美不勝收,素有“桃花島”之美譽。渠江邊新建遊步道6公里,每值春季油菜花開,猶如一幅江山美畫映入眼簾。

然而,這塊綠色的土地並不富裕,竹河村是典型的傳統農業村,缺乏特色産業帶動,村民主要經濟收入依靠外出務工。此外,該村地處渠江流域洪澇災害區,農作物常常因洪澇災害而顆粒無收。

“明年春天你們再來,這裡就叫‘桃花島’啦。” 據華鎣市明月鎮竹河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蔡華介紹, 該村實施整村扶貧以來,因地制宜,致力於打造成“觀竹河花海,品渠江美味”鄉村旅遊知名村,力爭到2017年建成“明月風光、渠江畫廊”鄉村旅遊環線暨“四村聯動連片扶貧綜合開發”的核心區和樣板區。

緩緩渠江水,悠悠扶貧情。值得一提的是,為推進定點精準扶貧工作,通過選拔,四川省質監局先後下派了7名精通質監業務知識、項目規劃及扶貧工作的幹部到華鎣市進行對口幫扶。其中,省質監局科技處副處長顧瑩瑩挂職華鎣市委副書記,蔡華任竹河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發揮質監職能優勢,用品質的力量扛起貧困村致富奔康的希望,是質監人參與扶貧的最大願望。

關鍵詞:村裏的變化

強化致富理念,增強加快發展緊迫感,“飲水難”不再困擾村民

從華鎣西出口下廣鄰高速,不到半小時車程,就能到達明月鎮竹河村。這個風景秀麗,空氣清新,離高速公路直線距離不到10公里的小村莊,為何會長期貧窮?明月鎮群眾道出了個中緣由:竹河村是典型的傳統農業村,缺乏特色産業帶動,村民主要經濟收入依靠外出務工。此外,該村地處渠江流域洪澇災害區,農作物常常因洪澇災害而顆粒無收。

被納入全省2014年整村推進扶貧村後,竹河村投入扶貧資金105萬元啟動實施了整村扶貧項目,全村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改善,但仍有93戶困難村民沒有實現脫貧。竹河村根據貧困戶的家庭狀況、個人情況和致貧原因,實施一戶一策,分類幫扶,與省質監局等幫扶部門一道制定具體詳實的幫扶規劃。

供水站施工中

 供水站修建

阡陌交通

村級公路建設

飲水難一直是困擾竹河村的一大難題。在了解供水站安全標準時質檢人員發現,2009年該村建起的村裏唯一的供水站,由於設備老化,管網建設不完善,運作維護費用較高,難以發揮作用。“産業的發展可以緩一緩,但村民們的飲水安全一定要率先解決。” 據顧瑩瑩介紹,省質監局當即表示,籌措資金60萬元,用於這個供水站的升級改造。如今,村民們再不用為飲水犯愁了。

竹河村地處渠江岸邊,土地肥沃,是華鎣市重要的蔬菜基地,但道路不通長期制約著該村蔬菜産業的發展和村民致富。改善落後的基礎設施是村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著力點。去年,村裏建起了一條3公里的沿江公路,省質監局專程籌措資金,支援這條鄉村旅遊公路的修建,“公路修好了,困擾村裏幾代人的出行難問題解決了。”村民們説。

從2014年9月開始,村裏多名貧困學生先後來到省品質技術監督學校讀書,學校不但為他們提供三年免費教育,而且提供每人每月400元的生活補助,幫助他們順利完成中專學業。該局利用省質監學校技能培訓基地,開展以提高勞動技能和職業素質為主的實用技術、技能培訓,幫助村民掌握3門-5門致富技能技術,“參與了這些培訓學習,讓我們開闊了眼界,強化了致富理念,也增強了加快發展的緊迫感。”該村一名幹部説。

桃花島基地

桃花島基地

蔬菜基地

代家咀無公害蔬菜基地

關鍵詞:鎮裏的計劃

水淹區開起“扶貧船”,村集體有持續收入才能反哺貧困戶

政策兜底,不符合政策的人怎麼辦?只有村集體有持續的收入,才有可能幫助貧困戶。那麼,村集體怎樣才能有錢?明月鎮“四村聯動”連片扶貧開發規劃讓竹河村看到了希望。

據介紹,為了力爭2017年基本建成“明月風光、渠江畫廊”鄉村旅遊廊道,實現4個貧困村全部摘帽的目標,明月鎮因地制宜編制了全鎮扶貧開發總體規劃及4個貧困村實施規劃,併為竹河村量身打造了一個脫貧致富的産業發展方案。

方案的第一要務,就是引導村民種植400多畝的桃樹李樹。村裏通過政策宣講、目標激勵和規劃引領,賦予群眾決定權、參與權、評價權三大權利,激發群眾參與熱情,開展土地整形、樹坑挖填、土地施肥、樹苗栽種等工作。在華鎣市農業局、農科所專家指導下,他們還採取整體佈局、相對集中、橫豎成行進行栽種,並根據地形將喜鵲梁一帶更名為桃花島,雙河寨一帶更名為李子灣。“花開時節,這裡將成為鎮裏‘明月風光、渠江畫廊’鄉村旅遊廊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顧瑩瑩説,果樹挂果後將給全村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豐果期每畝收入可望增加7000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鎮裏探索的“復三七利益連結模式”在此項目的推進中得到廣泛支援。村集體統一對撂荒地和荒山荒坡進行打造,發展桃李産業,取得收益後,土地承包者佔三成,村集體佔七成;村集體獲得的七成收益裏,貧困戶先提取分配三成,餘下七成用於壯大村集體經濟。“這種模式既有效解決了扶貧工作的土地資源配置問題,又破解了貧困村集體、貧困戶以及其他村民全員參與、各方受益的利益分配課題。”蔡華説,“沒有任何農村的經歷,第一書記對我來説,是個全新的崗位。”雖然每天的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的,但心裏充滿著成就感和幸福感,“你為村民幹任何一件很小的事,他們都會記一輩子。”

新村新貌

關鍵詞:市裏的辦法

提前謀劃産業發展路徑,長效機制助力村民脫貧

一眼望去,400畝的無公害蔬菜很是壯觀,這是村裏建設的無公害蔬菜基地。以前,這些地由村民自己耕作,後來,村裏成立了蔬菜專業合作社,通過統一規劃統一管理,抱團發展村裏的蔬菜産業。村民們説,這種方式讓村裏的蔬菜品質、産量和銷售都有了保障。

在質監部門下派幹部的影響下,村民們學到了不少有關品質的新詞。今年,他們對蔬菜基地的發展有了更高的目標:有機!在實地考察研究後,省質監局認證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大扶持力度,力爭2017年竹河村有1個-2個綠色有機農産品。

更多依託職能的幫扶措施正在推進:標準化處著力推動農業標準化建設,幫助當地打造梨、桃標準化示範基地,力爭2017年在竹河村建立1個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品質處著力加強品質品牌建設,幫助竹河村加強産品品質安全風險監控、開展管理體系認證,組織5家-10家企業參與精準扶貧,力爭2017年在竹河村創建2個四川名牌;指導協助竹河村開展申報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

 

 不僅僅是竹河村,整個華鎣市的脫貧進度,都在質監部門的關注之中。

去年9月底,省質監局、省扶貧移民局、農業部沼氣科學研究所3家單位組成聯合工作組趕赴華鎣,對2016年擬退出的6個貧困村的49戶貧困戶,以及隨機抽取的2017年計劃退出的3個貧困村的20戶貧困戶進行評估檢查。“上至華鎣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下至鎮村一線指揮人員,包括從省、市下派的駐村第一書記,對進行的扶貧工作無不如數家珍。”工作組對當地具有華鎣特色的扶貧工作機製表現出濃厚興趣:全市制定了脫貧攻堅考核辦法,建立正反獎懲機制,對脫貧攻堅實行一票否決制度。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對絕對貧困戶開展脫貧攻堅的同時,該市就在謀劃産業經濟脫貧、集體經濟發展的長效脫貧機制建立:因地制宜發展連片特色産業,全面規劃花卉業、經果林業、養殖業等,因地制宜培育集體經濟。

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各村之間發展不夠均衡、個別村民等靠要思想明顯等問題,工作組提出,上下聯動再次全面核查鎖定脫貧摘帽的戶和村,增添幫扶措施,集中資源重點解決薄弱環節。同時根據各村實際,出臺村規民約,加強對貧困戶的教育引導,防止出現村民之間互相盲目攀比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