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重慶市四屆人大五次會議召開專題記者會,邀請市扶貧辦及部分區縣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介紹了脫貧的具體舉措。
中國網重慶1月16日電(記者 郭輝 木蘭)2017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要確保現行標準下所有貧困區縣摘帽、貧困村銷號、貧困人口脫貧,為做好新一年的脫貧攻堅工作指明瞭方向。2016年,重慶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7個貧困區縣整體脫貧摘帽、885個貧困村銷號、59.3萬建卡貧困群眾越線脫貧,脫貧攻堅年度任務如期完成。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重慶有哪些經驗值得總結?扶貧工作有哪些顯著特點?今年如何用好系列“組合拳”精準施策?15日,重慶市四屆人大五次會議召開專題記者會,列席人員、重慶市扶貧辦主任劉戈新,重慶市人大代表、武隆區委書記何平,重慶市人大代表、雲陽縣委書記張學鋒,分別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工作情況進行主題發言,並回答記者提問。
劉戈新:創新方式多途徑發展扶貧産業 累計實施産業扶貧項目5432個
産業發展是增加群眾收入、實現穩定脫貧的重要途徑。劉戈新説,重慶這幾年圍繞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我們把産業扶貧作為扶貧脫貧中重中之重,全市出臺了“1+1+13”的配套政策體系,從全市産業扶貧的目標、産業扶貧的原則、産業扶貧的具體政策,都做了非常具體明確的要求。
重慶還明確了産業發展的重點,圍繞脫貧攻堅從全市的角度,全市提出了“3+7+1”的産業發展措施,“3”就是傳統的羊、豬、菜。“7”就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七大農業特色産業;“1”就是鄉村旅遊。這七大産業鏈加上傳統的三大産業和鄉村旅遊,對於18個重點縣每一個重點縣至少有2-3個産業覆蓋。重慶目前已累計實施産業扶貧項目5432個,在重點區縣培育市級以上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422家;累計建成鄉村旅遊扶貧村201個、“網上村莊”電商扶貧服務站91個。
劉戈新介紹,市扶貧辦還加大了産業扶貧的投入力度,圍繞十大貧困村發展“一村一業、一村一品”的要求重慶從市級層面投入專項資金4.4億,投入鄉村旅遊資金1.5億。明確了每年投入專項特色産業的資金65%以上要用於18個重點區縣,加大了對貧困區縣的産業投入。
此外,重慶還從市級層面加大了對貧困群眾的培訓,能力的提升。去年一年全市一共培訓貧困群眾11萬人,同時聘請了市內外,包括國家層面的54名專家,作為産業扶貧的專家團到村到戶、田間地頭去幫助指導貧困人口發展産業。
重慶還創新方式多途徑來發展扶貧産業,劉戈新説,比如圍繞説七大特色産業鏈,通過對龍頭企業的培育、對專業合作組織的建設、對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的培育來覆蓋帶動貧困群眾。通過資産收益、股份合作的方式,讓貧困群眾的土地、房屋、閒置資産、現金等資産變成股金、變成租金,增加貧困群眾的收入。據他介紹,重慶探索建立股權收益扶貧、基金收益扶貧、信貸收益扶貧、旅遊收益扶貧等助農增收利益聯接機制,開展資産收益扶貧試點,將重點區縣農業産業資金30%以上用於股權化改革,選擇一批水電、礦産資源開發項目,實現特色産業覆蓋帶動貧困群眾34萬人。
何平:武隆走出貧困山區旅遊扶貧新路子
位於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的武隆區,有著諸多知名的旅遊景點,作為重慶旅遊大區,近年來武隆旅遊扶貧的成效明顯。2016年,武隆接待遊客突破25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75億元,以旅遊為主導的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44.2%,全區近3萬農戶、7萬農民靠旅遊吃飯。
在市人大專題記者會上,武隆區委書記何平介紹,近年來武隆堅持把旅遊作為主導産業和富民産業,圍繞“國際山地旅遊度假目的地、全國最美鄉村旅遊目的地、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和國家旅遊扶貧示範區”目標,加快建設“國際知名旅遊勝地”,探索走出了一條貧困山區旅遊扶貧的新路子,甩掉了貧困的帽子,國家扶貧辦還專門總結提煉武隆的旅遊扶貧經驗向全國推薦。
據何平介紹,武隆未來五年“三個戰場”有500億的資金投入,這500億80%以上是社會資本的投入,仙女山五年之內有300億投入,其中25億以上的項目有7個,都在落地,這種旅遊業態的豐富將極大的帶動老百姓搞旅遊的信心。武隆的目標就是要建成“兩區兩地”,一個是要建國際知名的山地休閒旅遊度假目的地,建全國最美的鄉村旅遊目的地。力爭再過五年,旅遊人數每年超過5000萬人次,每年的旅遊收益超過200億,旅遊從業人員要達到穩定的10萬人,農民直接從事旅遊的要超過7萬人,讓旅遊真正能夠成為武隆區的支柱産業。
何平説,武隆的旅遊扶貧還要靠全域旅遊的的戰略帶動,今後把武隆作為一個大景區來打造,就是中國武隆國家公園。為此,武隆將全産業鏈進行佈局,提出了“旅遊+文化”、“旅遊+網際網路”、“旅遊+商貿”等一系列措施。比如通過實景演出,舉報音樂節、戶外公開賽等活動,全方位的抓“旅遊+文化”,“印象武隆”演了接近1500場,投入了2億,實際收回了2.5億,現在正在打造另一台“仙女宴歌”。在“旅遊+商貿”方面,武隆建了物流中心,現在已經建了三條商業街,讓外來的遊客更多的把錢留在武隆,把老百姓的收入帶起來。
摘帽之後的武隆如何鞏固成果?何平説,除了景區旅遊、全域旅遊外,武隆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帶動扶貧。去年武隆鄉村旅遊的人次是620萬人次,全縣鄉村旅遊的收入是10.5億,武隆規劃打造100個鄉村旅遊示範村、旅遊人次提升到1500萬、旅遊收益接近30億,農民要有4萬人直接從事鄉村旅遊,戶均要達到4-5萬的收入。
張學鋒:雲陽精準施策解決“因病致貧”問題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解決有效脫貧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雲陽縣的貧困人口中因病致貧的人口占到了1/3以上,重慶雲陽今年將實現“整縣摘帽”,如果他們不能夠脫貧,將會拖雲陽整縣“脫帽”的後腿。
在市人大專題記者會上,雲陽縣委書記張學鋒介紹,雲陽聚焦因病致貧、因學致貧、失能弱能貧困群體,針對性實施保障措施。 “因病致貧是我們最大的一塊,達到了35.8%。這部分群體的醫療負擔支出非常重,很大一部分主要是支出性的,因為看病要吃藥,支出很大,如果能把這個問題解決了,那麼相應來講脫貧就有保障。所以這部分群眾醫療負擔重,脫貧的任務很重、壓力很大,由於這部分人口多,作為雲陽脫貧攻堅是我們的重中之重。”張學鋒説。
張學鋒介紹,在醫療普惠方面的政策,也就是農村的醫保、大病保險、普通商業保險、民政醫療救助的基礎上,雲陽探索了一個大病臨時醫療救助機制,籌集了2500萬元資金,把8300多名大病重病群眾納入了救助範圍。對住院或特病門診這部分群眾是可以報帳的,除了城鄉醫保報帳以外,還有民政的大病醫療救助、商業保險、大病保險等等。另外作為一個大病、慢性病如果長期需要在醫院住院,長期需要吃藥的這部分,從農村的貧困家庭來講承擔能力還是很有限,因此在這些政策報完賬以後,再通過大病臨時醫療救助資金,給予他們90%的報銷,減輕貧困患者醫療支出的負擔,解決他們能看得起病的問題。
另一方面,對一些一般性的病、慢性病,通過醫院也已經確診出來,但需要每天吃藥的貧困戶患者,雲陽根據衛生院對病人的病情診斷情況,以及治療處方情況提出了一個居家康養的概念。讓這部分群體不需要在醫院住院,只需要在門診拿藥。對這部分群體每個月給予100-300元的定額補助,來解決他們能夠吃得起藥的問題。去年9月份實施這個救助政策以來,大病醫療救助、特病門診塊救助了3600多人次,居家康養的這部分群體救助了2000多,應該説效果非常好。一部分群眾通過這個救助,基本恢復了生産生活的能力。所以因病不能從事正常的生産生活的問題得到了很大的幫助,解決了這部分群眾因病致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