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媒走轉改】溪邳村:從“終日漂泊”到“海上明珠”

走進位於寧德福安東南沿海的溪邳村,乾淨的街道和整齊漂亮的樓房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村民們門前屋後都放著些海産品,婦人們熟練地對它們進行加工,一切看起來都安定又祥和,然而在1998年以前,這對很多村民們來説是渴望而不可及的……

過去,溪邳漁民們以討為生,一家幾口人的生活起居都擠在小小的一條船上,“上無片瓦,下無寸土,以船為家,終日漂泊”是對他們生活的概括。更由於常年在船上屈膝勞作,造成雙腿彎曲,膝蓋變形,形成羅圈腿,被人蔑稱為“曲蹄”,民間甚至有“曲蹄爬上山,打死不見官”的説法。更因為貧窮,在岸上流傳“有女莫嫁船上漢”的民諺,許多漁民只能打光棍。在漂泊了一輩子的船民們心中,有一個安定的家是他們的夢想……

在上世紀60-80年代,連家船民們開始零星上岸,定居於此。1998年12月,在福安召開的全省“造福工程”暨連家船民上岸定居現場會上,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徹底解決連家船民的上岸定居問題,把它列為全省“造福工程”的重中之重。省裏還出臺了比“造福工程”更加優惠的政策和措施,同時對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發展生産等配套資金也都做了安排,及時到位。

【網媒走轉改】溪邳村:從“終日漂泊”到“海上明珠”

  連家船民上岸定居後三種民居的演變(木頭-石頭-現代磚房)

上岸後,為了解決村民收入問題擺脫貧困,2009年財政部、國家扶貧辦將溪邳村列為第一批“貧困村互助資金試點村”,累計發放互助資金70多萬元。智慧且敢於嘗試的溪邳人也嘗試了多种經濟模式,先後成立網箱養殖、魚塘養殖、無公害生態灘塗養殖等三個合作社,並且依託政府和相關協會,創新研發出“瓶養章魚”技術。

現在村裏經濟主要以水産品養殖、海産品加工、海上運輸為主,村每人平均純收入從90年代初的850多元上漲到2016年的17000多元;村財收入從90年代初的6.6萬元到2015年的106萬元,均翻了4番。

【網媒走轉改】溪邳村:從“終日漂泊”到“海上明珠”

“擺脫貧困最怕的是思想上的貧困,教育是讓漁民上岸生活變得更好的關鍵。”做了溪邳村50年黨總支書記的劉向祿説。為此,對於考取大學本二、本一的學生,由村財頒發2000-3000元獎學金,對計生戶子女還增加獎勵。溪邳村的教育品質不斷提高,尊師重教蔚然成風。近十幾年來,全村考上大專以上的學生達150多人。學成後,他們有的返鄉投身溪邳村的建設,有的在國家機關就職……

如今的溪邳村已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是福安沿海的一顆嶄新明珠。它不僅是連家船民上岸定居的典型,也是脫貧致富的生動實例。2015年12月6日,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到溪邳村調研,對連家船民上岸定居扶貧工作取得的成效給予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