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深靈(左一)展示“全國文明家庭”金盤
【荔波·張雁泉家庭】36年溫情助人路
愛存青山,36年幫扶路。“與人和善、助人樂己是我們家的家。”張雁泉説,從1980年參加工作以來,他一直在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用自己的行動踐行家訓。
1995年,張雁泉從務川調到荔波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當地秀美風景與貧困面貌的強烈反差,使他深刻認識到:貧窮源於教育的落後。於是,他和妻子省吃儉用,每年堅持從微薄的工資中省出一些錢,幫扶困難學生完成學業。2004年,張雁泉受朋友啟發,開始借助網際網路的力量幫助貧困學生。
36年來,張雁泉一家捐款近20萬,發動國內外近2萬名網友,為貴州貧困山區募集愛心物資和善款價值200多萬元、課外圖書5萬多冊和價值20多萬元的醫用藥品、器械,為山區學校建起了存愛圖書室26個、環境教育中心2個、愛心醫務室10個、鄉級衛生院愛心病床30個,累計幫助山區近3000名留守兒童重返課堂。
張雁泉接受採訪
【威寧·何艷梅家庭】“家庭幸福之花”綻放峨嘎村
1997年,20歲的何艷梅與22歲的高友奎喜結連理,並育有一雙兒女,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婚後兩人一直保持著愛看書愛學習的習慣,並渴望重回校園,繼續深造。但因為經濟原因,直到2007年,家中才有了可以提供一人學習的積蓄。為此,高友奎自動放棄機會,讓妻子繼續學習。
待妻子大專畢業後,原本是上屆村支書的高友奎,主動放棄候選人資格,推薦全村文化程度最高的妻子作為村支書人候選人之一。經過層層考核,何艷梅成了峨嘎村的支書。
同時,高友奎主動承擔起更多家務事,照顧好子女和老人,成為妻子事業的堅強後盾。
家庭是社會文明承載的基本單元,其發展的生命力在於每一個家庭成員的相互關懷、相互包容與理解。一個和諧美滿的幸福家庭會成為我們每一個人依賴的港灣,成為我們每一個人事業奮鬥的依託。正所謂“小家庭,大幸福”,正如何艷梅和高友奎這對平凡的夫妻,儘管歷經風雨,但是他們相互扶持,成就了峨嘎梁子永不凋零的“家庭幸福之花”,而且他們正在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讓“家庭幸福之花”開滿峨嘎梁子。
何艷梅(右二)接受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