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鳳天路社區養老服務站,社工們教老人編織薰衣草。鳳天路社區供圖 華龍網發

“白天出門和老夥伴們跳舞唱歌,晚上走幾步就到家,每週還能免費按摩體檢,還是很安逸。”説起沙坪壩區覃家崗街道鳳天路社區養老服務站,66歲的尚璧老人感到很滿意。隨著社區養老建設這一民生實事的推進,全市有越來越多的老人可在不離開熟悉環境和親情陪伴下,就近就便享有醫療護理、康復保健、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養老服務。

服務站每月都會組織老人集體生日會。 鳳天路社區供圖華龍網發

社區養老貼近老人心坎兒 寧願不要電梯房也捨不得離開

沙坪壩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沙坪壩全區戶籍人口80萬,60周歲以上老人17.8萬,佔全區戶籍總人口數的22%,已進入老齡化加速發展階段,而居家養老作為絕大多數老年人的意願和實際選擇。

鳳天路社區養老服務站于去年4月掛牌,硬體方面建有“四室一堂”,即接待中心、日間休息室、休閒娛樂室、圖書學習室、健身康復室和老人飯堂。軟體方面則引入了專業社工組織,社工們融入老人生活,幫助他們組建興趣團隊開展活動,每週老人還可享受免費體檢和保健等服務。

尚璧老人告訴記者,自己家就住在養老服務站後面,天天都會來耍,之前在家除了買菜做飯就是和老伴散步,沒別的耍事,加上身體不好,經常都會抱怨發牢騷甚至和老伴拌嘴。現在則天天和大家唱歌跳舞擺龍門陣,精神面貌都好了很多。

“子女要給我在化龍橋附近新買套電梯房,我説不想要,寧願天天爬樓也捨不得離開這裡。”尚璧老人説。

記者看到,前來休閒的老人們根據興趣分成了幾撥,有的在大廳做手工,有的躺在按摩床上休息聊天,還有的則利索地換上舞衣去排練室練舞。據老人們説,配有木地板、空調、專業音響的排練室可是歌唱隊和舞蹈隊眼中的“搶手貨”,輪到了就要抓緊時間。

書法班學員展示學習成果。 觀音橋街道供圖 華龍網發

免費興趣班豐富精神生活 致力於“養老”變“享老”

與尚璧老人有著同樣感受的老人不在少數,在鬧中取靜的江北區觀音橋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去年剛退休的吳遠才對社區養老也深有感觸。

“剛退休那會最難受,一下子沒了工作感覺無所事事,孫子去了幼兒園心裏就空落落的,甚至會不相信自己老了,覺得單位是不是弄錯了。”當他在小區看到服務中心開設興趣班的通知,就一口氣報了國畫、攝影等好幾個班,也成了服務中心的常客。

在他看來,平時進了家就是自己的小家,現在來了中心又重新融入大家,與大家一起聊天學習、分享交流作品都別有一番樂趣。“朋友多了,耍事多了,養老生活品質也上去了。”

觀音橋街道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唐茜介紹,街道轄區商業住房小區多,老人們物質生活水準並不低,關鍵就是精神生活空虛。為此,1300平米的服務中心配備了藝術沙龍室、手工坊、電子閱覽室、舞蹈廳、醫療保健等14間特色功能房,還開辦了茶藝、書畫、攝影、電腦、舞蹈等免費培訓班,幫助轄區老人們組建了630合唱團、川劇藝術團等21支隊伍,舉辦才藝大賽、文藝演出等活動滿足老人們的需求。

此外,觀音橋街道養老服務中心還積極探索“1+X”模式,“1”個“養老服務中心”帶動“X”個“社區養老服務站”;“1”個“運營主體”通過購買服務、合作運營等方式與“X”個社會組織合作;“1”個“特色服務項目”發展出“X”個“延伸服務項目”,如接送、訂餐、保健等,致力於讓“養老”變“享老”。

觀音橋街道養老服務中心邀請老師免費為大家培訓電腦。 觀音橋街道供圖 華龍網發

全市已建成200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 累計投入1.95億元

以上只是全市社區養老服務建設的縮影,根據《全市養老服務體系“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全市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將達到1000個,重點支援100個街道(鄉鎮)級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和運營,為社區半失能失能老人及家庭提供日間集中照護和家庭替代照護服務。

2016年,全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順利完成,截至11月底,全市200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設施建設項目任務已全部完成。共累計投入1.95億元,其中市級投入0.55億元、區縣投入1.4億元。

期間,各區縣通過財政投入、福彩公益金資助、社會投資和慈善捐贈等多渠道籌集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資金,採取新建小區配建養老服務用房、改造社區閒置資源、購置房屋、與社區辦公用房合建等多種途徑,落實社區養老服務場地。市級共安排財政資金和福彩公益金4000萬元,按照每個項目20萬元的標准予以補助。

而各區縣也根據自身實際,採取公建公營、公建民營、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等多種方式開展運營,保證了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運營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