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廣安市打贏脫貧攻堅戰系列報道之七——前鋒區念好“三字經”大力發展庭院經濟

中國網訊1月11日訊(記者 黃姝穎 通訊員 吳德均)前鋒區立足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積極延伸産業脫貧增收鏈,拓展利用貧困戶房前屋後庭院空間,大力推進“院前種植、院內美化、院後養殖”模式,集約化利用庭院空間,實現種植區、養殖區、居住區“三區分離”,按照30萬元/村的標準鼎力支援貧困村發展庭院經濟,變房前屋後“空置地”為“致富院”,走出一條投資小、見效快、風險低的特色脫貧增收之路。

念好“細”字經,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精細規劃産業。

突出“長短結合、種養結合”,按照“一鄉一品、一村一業、一戶一案”的總體原則,在鄉、村、戶三級脫貧規劃基礎上,緊密結合貧困戶實際需求,走村入戶、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細化編制7590個貧困戶庭院經濟方案。庭院前因戶規劃花椒、銀杏、茶葉、紅芯蜜柚、核桃、柑橘、檸檬、清脆李等8種本地特色種植業,創造致富增收亮點;庭院中統一規劃花草栽植、院壩硬化、墻麵粉刷、太陽能庭院燈安裝等4項惠民舉措,進行居住環境美化、亮化;庭院後按需規劃養雞、養鴨、養鵝、養豬、養牛、養羊、養兔等7種養殖業,圍欄圈養改變人畜雜居千年陋習。 

種養殖産業雞、檸檬.jpg

種養殖産業雞、檸檬

念好“實”字經,到府服務、持續跟蹤,做實科技興農。

充分發揮“九個一”駐村幫扶作用,全體幫扶力量把發展庭院經濟作為幫助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的重要途徑,念茲在茲、凝心聚力、精心培育,堅持按照“周指導、月回訪、季調研”工作機制推進庭院經濟發展,駐村農技員“一幫一”、“點對點”、“手把手”送技術、送幫助,建立農業技術專家庫,邀請省、市知名農業專家定期到貧困村作技術指導,銜接四川農業大學專家學者組織力量編印《種養殖業技術讀本》,通過94個貧困村農民夜校、12場次農業生産技術培訓班、500余次院壩會等方式提升貧困群眾種養殖技能,切實打消群眾在發展種養殖業過程中的“技術焦慮”。

黃連村茶葉産業成片.jpg

黃連村茶葉産業成片

念好“寬”字經,多方聯動、資源共用,拓寬銷售渠道。

全面加強與市場的無縫對接,在收購運輸、檢驗檢疫、市場流通等環節化繁為簡,貼上“綠色生態”“土特産”等特色標簽,助推農副産品及時暢銷。暢通區級聯繫部門、鄉鎮(街道)、村“兩委”、貧困戶四方資訊聯絡渠道,及時分享特色農産品銷售資訊,及時掌握市場最新銷售動態。深化“百企幫百村”幫扶活動,利用貧困村成立的村級農業公司、幫扶企業農副産品供銷協議等平臺解決包銷問題,同步利用94個貧困村電商網點、前鋒區脫貧攻堅手機APP資訊平臺、貧困村淘寶網店等模式推廣“網際網路+”銷售模式,提升特色農副産品知名度,暢通銷售渠道“最後一公里”,打響貧困戶庭院經濟脫貧增收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