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孔子與薩迪在當代”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式。
中國網1月9日訊 1月8日,由河北大學伊斯蘭國家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伊朗德黑蘭書城聯合主辦,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承辦的“孔子與薩迪在當代——文化巨人以及他們背後的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歷史文化名城保定召開。來自中國和伊朗的專家、學者及河北大學師生120多人參會。與會專家圍繞儒家創始人孔子與伊朗著名詩人薩迪思想的內涵、異同以及當代價值等內容進行了深入研討。
會議由河北大學特聘教授、河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負責人——伊斯蘭國家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白貴主任主持。河北大學副校長楊學新、德黑蘭書城總經理阿裏·阿斯嘎裏·穆罕默德·漢尼博士、伊朗駐華大使館文化參贊穆罕默德·拉蘇裏·阿勒瑪斯耶、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韓立新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
圖為河北大學副校長楊學新在開幕式上致辭。
楊學新在致辭中説,薩迪和孔子是東方民族文化的傑出代表。“他們兩位所傳播的文明、文化和智慧,是屬於全世界的。”希望與會專家學者思接古人,匯聚智慧,為中國和伊朗兩國的文化相通和民心相通做出應有的貢獻。阿裏·阿斯嘎裏·穆罕默德·漢尼博士説,“正如伊朗人了解孔子那樣,中國人民也了解薩迪。”薩迪的詩歌作品早在七百年前就進入中國,十四世紀以後他的名著《真境花園》(又譯《薔薇園》)已經成為中國穆斯林經堂教育的必修課之一,孔子和中國文化對伊朗人來説也並不陌生,近幾十年,伊朗出版發行了數十本關於中國文化、哲理和儒家思想的書籍。穆罕默德·拉蘇裏·阿勒瑪斯耶説,中伊兩國人民都是熱愛文化、勤奮好學的民族,兩國文化的碰撞,必然將取長補短,共建輝煌。薩迪和孔子這樣偉大的思想家像明燈一樣,指引著人們為和平、安寧、友誼、和睦而奮鬥的方向。
圖為德黑蘭書城總經理阿裏·阿斯嘎裏·穆罕默德·漢尼博士在開幕式上致辭。
圖為伊朗駐華大使館文化參贊穆罕默德·拉蘇裏·阿勒瑪斯在開幕式上致辭。
研討會為文學和哲學界專家更好地了解兩國的文化偉人搭建了平臺,與會學者對孔子和薩迪思想異同進行了重點探討。學者們認為,孔子與薩迪的思想既存在重大差異,也有核心共通之處。
伊朗齊亞·穆萬哈德博士分析了兩者之間的差異,他認為“薩迪的思想起源來自於宗教,孔子的思想則起源於基於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哲學之中。”伊朗讚江大學副教授邁赫迪·麥哈拜提博士關注了兩者的共通之處:孔子和薩迪都承認“天命”、統治者的政治思想、偉人和先賢在創造和完善人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圖為伊朗齊亞·穆萬哈德博士作題為《孔子與薩迪:兩個道德窗口——對世界的態度》的主旨演講。
伊朗艾布卡希姆·伊斯梅爾普爾·穆特裏格博士則同時分析了兩位先賢的異同。他認為,孔子和薩迪都重視君臣名正、德政、仁德、榮譽等;兩者的差異在於,薩迪教導以愛心為主,孔子教導以仁德及政治為主。北京大學沙宗平副教授也認為,以孔子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有“人文立教”特色,以薩迪作為代表的波斯文化則是“認主獨一”;但在教化民眾與施行仁政上,二者高度一致。
圖為孔祥林作題為《孔子思想及與伊斯蘭教的融合》的主旨演講。
對孔子和薩迪思想當代意義的積極探索是研討會另一重要內容。天津師範大學劉衛東認為,儒家文化和伊斯蘭文明對當下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具有補偏救弊作用,他們將為更為健全的現代化作出獨特貢獻。河北大學任文京教授則認為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思想與其他文化的先哲理念是相通的;儒家思想能為當下社會諸多問題的解決提供有益啟示。孔子第七十五代孫孔祥林先生認為,孔子“和而不同”等思想為儒家思想與伊斯蘭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基礎,而儒家思想與伊斯蘭教不斷交流,不但能夠增進相互了解,還能為人類和平與世界發展做出各自貢獻。
圖為丁俊教授作題為《波斯語教學在中國的發展歷程》的報告。
研討會還對以薩迪為代表的波斯文明在華傳播進行了探討。蘭州大學周傳斌教授認為,阿拉伯文《母噶麻忒》和波斯文《古麗斯坦》兩書在回族宗教生活和宗教教育中廣泛流傳,對中國回族宗教文學産生了重要影響。上海外國語大學丁俊教授認為,我國波斯語教學活動,為促進中伊(朗)文化交流長期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當下,波斯語在中國的教學也將獲得新的發展。楊萬寶先生則對《真境花園》成書過程以及在中國的翻譯傳播歷史進行了梳理。
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後,沿線國家間文化交流也獲得前所未有的契機。2016年,中國與伊朗決定舉辦孔子和薩迪研討會。2016年4月,由伊朗德黑蘭書城主辦了首屆“薩迪與孔子研討會”,多名中國學者與會並引發了伊朗媒體的關注和熱議。此屆“孔子與薩迪在當代”研討會選擇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保定召開,目的是為了進一步促進雙方的文化交流。
薩迪是13世紀著名波斯詩人,被譽為“波斯古典文壇最偉大的人物”。現有約600多首抒情詩傳世,代表作為《果園》和《真境花園》。其作品已經被譯為幾十種外國文字。近五年,伊朗每年都會與一個國家聯合舉辦薩迪與該國文化名人的研討會,並以此紀念薩迪誕辰。目前,已分別舉辦“薩迪與普希金”、“薩迪與尤努斯·埃姆萊”、“薩迪與塞萬提斯”、“薩迪與穆太奈比”研討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