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領會深化重要領域改革的要求
21世紀第二個10年,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具有關鍵意義的階段。面對深刻變化的世情、國情和國際國內各種風險挑戰,我們要著力解決好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就必須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上邁出實質性步伐,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不斷促進生産關係與生産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適應,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保障。
(一)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深化重要領域改革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基本實現了由傳統的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大轉變,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初步形成現代市場經濟要求的微觀經濟基礎;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越來越充分,經濟的市場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宏觀經濟管理實現了由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的轉變,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結合的宏觀調控機制基本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形成,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不斷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日趨完善。從下一步深化改革的環境看,改革的攻堅任務艱巨,主要是:社會結構和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協調各方面利益和達成改革共識、形成改革合力的難度加大;改革越來越多觸及現有利益格局,涉及深層次利益調整的重大改革阻力較大;社會各方面利益意識明顯增強,分享改革成果的願望強烈;政治、文化、社會體制改革涉及更深層次重大問題,需要更加穩妥地推進。只有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高度,以更大的政治勇氣,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推進改革開放,才能不斷在制度建設和創新方面邁出新步伐,奮力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
(二)必須以更大的智慧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
深化改革是涉及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制度各領域各環節的系統工程,頭緒多、任務重、時間緊,必須按照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思路,善於從事物的普遍聯繫和動態發展中,抓住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影響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對體制有支柱性意義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作為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明確深化改革開放的主攻方向和重點,集中攻堅克難,務求在這些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要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在出臺重大改革措施前要充分論證,不僅要充分論證其必要性,還要充分論證其可行性和可能的風險,做好應對預案,使決策更加審慎,步伐更加穩健,措施更加週密,確保改革積極穩妥地推進。一項改革要取得成功,把握好改革措施出臺的時機十分重要,條件不具備就急於出臺,有可能使改革遇到挫折、欲速不達,要積極抓緊創造條件,基本條件具備後再推進改革;一旦條件具備,要果斷決策,不失時機推進改革,避免因猶豫不決錯過改革的最好時機。時機就是機遇,錯過時機,就喪失了機遇。
(三)必須以統籌兼顧的方法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
改革進入攻堅階段,統籌規劃和加強協調對提高改革成效的作用更加突出。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完善體制改革協調機制,統籌規劃和協調重大改革。認真落實報告的這些要求,才能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進順利實施,而不是相互掣肘。例如,經濟領域的改革,宏觀經濟改革要與微觀經濟改革相協調,使改革既能充分激發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創造力,又能通過政府調控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健康運作。再比如,要解決地方財力不足問題,需同時構建地方稅體系;要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需建立相應的金融支援體系和平等的行業準入制度;要促進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制度建立,需完善公共財政體系;等等。不僅一個領域內的改革措施需要協調配套,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各領域的體制改革也應協調推進,這樣才能在深化改革中把握方向,提供動力,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使改革發展取得的成果體現在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準上,體現在不斷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上,體現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各方面合法權益上。
全面把握深化重要領域改革的任務
黨的十八大報告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各項建設部署中,也明確了深化改革開放的主攻方向、目標和重點任務。
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一是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推行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各類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毫不動搖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産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二是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完善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初次分配機制,加快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三是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完善市場決定價格機制,穩步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更大範圍更廣領域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四是加強宏觀調控目標和政策手段機制化建設。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完善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的公共財政體系,構建地方稅體系,形成有利於結構優化、社會公平的稅收制度,建立公共資源出讓收益合理共用機制。健全促進宏觀經濟穩定、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五是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在政治體制改革方面,要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必須繼續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一要更加注重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二要更加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三要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四要把制度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積極借鑒人類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在文化體制改革方面,要重點形成有利於創新創造的文化發展環境。一是加快完善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社會監督、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文化管理體制;二是加快完善富有活力、富有效率的文化生産經營機制;三是基本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促進文化産品和要素在全國範圍內合理流動;四是健全管人管事管資産管導向相結合的國有文化資産管理體制。
在社會體制改革方面,要圍繞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管理體制,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基層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網路,建立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的體制機制。一是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二是加快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三是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四是加快形成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
在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方面,要加快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一是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二是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三是深化資源性産品價格和稅費改革,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四是積極開展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試點;五是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本文選自人民出版社已出版的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