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懷疑自己,你值得擁有這些美好的東西。
“配得感”一詞近來成為網路熱詞。
所謂“配得感”,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的價值和能力有著清晰的認知和自信,相信自己配得到更好的,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比如愛、認可和關懷,即“我值得擁有”。這種感覺讓他們不會因為外界的壓力而動搖,不會因為失敗而氣餒,而是堅定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不斷努力。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應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配得感”,讓他們相信自己配得上他人的肯定、讚美,配得上更美好的事物,配得上難得的機遇並有勇氣抓住它……當孩子擁有了“配得感”,他們自然會擁有更大的底氣,坦然面對各種困難、接受失敗。
孩子何以會自我“配得感”低
生活中不難看到另一種現象:有些孩子明明在各方面或某一方面做得很好,卻在被外界肯定、誇獎時總認為自己不夠好,甚至貶低自己,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做事沒信心,並由此覺得自己不配得到別人的讚美,不配擁有美好的人或事。在與人交往和共事中,一旦結果不盡如人意,即便是別人的錯,他們也習慣於將責任和失敗歸結到自己身上,進行自責甚至自我攻擊。他們還會在心中誇大別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無法形成恰當的自我認知,哪怕機會擺在面前,也會放棄。這樣的孩子自我“配得感”比較低,自我價值感也偏低,內心缺乏能量,沒有安全感。與其他孩子相比,他們也更在意別人的評價和眼光。
自我“配得感”低的孩子容易一味順從他人而忽略自己的感受,形成討好型人格,他們也難以獲得安全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什麼樣的教養方式和成長環境會導致孩子自我“配得感”低?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所做的一項研究發現,長大後自我價值感低的孩子,其家庭教育環境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問題。
那些試圖以打壓和貶低策略激勵孩子的父母,比如,無論孩子多努力也總是被挑剔;父母對孩子的進步視而不見,時常敲打孩子“有點兒小進步不要翹尾巴”;習慣於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給孩子設置更高的標準等。如果一個孩子長期生活在如此負面的家庭教養環境中,便會習得自我挑剔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在潛意識裏形成“自己不夠好”“不配擁有父母的愛”“不配擁有美好的事物”的觀念,有意或無意逃避那些自己本該得到的美好的事物。
即便在“雙減”政策實施了幾年後的今天,仍有部分父母過分看重成績,用學習成績這一單一標準衡量孩子。孩子考好了,父母喜笑顏開,不惜物質獎勵,反之冷言冷語、批評指責甚至諷刺打罵。久而久之,孩子誤以為只有自己成績好才值得被愛,內心承受很大壓力,苛求自己。這一心理很容易導致兩種結果:一是孩子考試時可能因緊張發揮失常,成績不理想;二是即便考得不錯,也因還有進步空間而對自己不滿意。這兩種結果都會在孩子頭腦中強化“我不夠好”的信念,把“學習結果”和“個人價值”畫等號,不管自己有多努力、多優秀,他們內在的自我價值感依然很低,自我“配得感”也很低。
另外,如果孩子在家庭裏承擔起與自己年齡不符的壓力和責任,比如孩子成績不理想,父母就把“我們終日辛苦工作、奔忙、租房陪讀,竭盡全力為你創造好的學習條件,可你的成績總是止步不前,你對得起我們嗎?”這樣的話挂在嘴邊;或者,孩子每每想要一件很喜歡卻小貴的東西時,父母習慣地説:“你真不懂事,咱家經濟狀況不好你不知道嗎?我們買不起!”抑或是滿足了孩子的願望後補充一句:“媽媽本來想用這筆錢給自己買件衣服,為了滿足你只能放棄了。”……父母在為孩子付出的同時,也希望孩子看見自己的犧牲,甚至會不斷提醒孩子父母為他捨棄了很多。這對孩子來説恰恰是一道沉重的枷鎖,長此以往,他會懷著對父母的感激與歉疚,越來越壓抑自己的慾望,認為自己不配得到。
在成長過程中,家庭沒有提供充足的愛和認可,孩子就很難建立自我“配得感”,這種缺失會一直延續到孩子成年之後,以至於影響其工作和生活。
如何讓孩子擁有“配得感”
避免強化父母的付出
養育孩子是家長的責任和義務,父母不要把自己的付出與孩子的學習掛鉤,控制孩子;也別為了過分強調勤儉節約而指責孩子想要暫時負擔不起或家長認為不需要的物品。站在孩子的角度,審視孩子的內心,告訴孩子:“現在我們可能還不能擁有它,但是只要肯努力,以後一定可以擁有。”給孩子希望。只有被無條件愛著的孩子,才會更加自尊、自信,發自內心地覺得自己配得上世間所有的美好與幸福。
幫孩子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造成自我“配得感”低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孩子過分關注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不切實際地誇大,進而不自信,甚至自卑。
因此,在培養孩子的自我“配得感”時,父母需要全面客觀地觀察孩子,肯定其優點,適當將之放大,讓孩子明白自己有很多優勢,引導孩子客觀審視自身、恰當評價自己,接納自身的不完美。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多用描述+總結詞的話語肯定、鼓勵、支援孩子,幫助他種下“我可以”的種子。比如,看到孩子將房間整理好可以説:“你把東西都歸置到了架子上,房間看起來很舒服、很整潔,你收拾得很有條理。”孩子聽到父母描述性的鼓勵和讚賞,感到自己的努力被父母看見,會恰當地審視、評價自己,重建自我“配得感”。
傳遞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配得感”教育是一個鼓勵孩子努力向上的過程,父母要做好表率,不抱怨、不訴苦、提升自己,讓孩子有樣學樣,從父母身上習得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包括擁有自信、勇敢、樂觀的心態。同時,不斷輸出愛,讓孩子明白:無論發生什麼事情,父母都會愛他、接納他,尊重他的感受和需求,願意陪他共同努力解決遇到的一切難題。在這樣的氛圍中,孩子會相信即便這次自己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或得不到想要的,通過努力,一段時間後也能實現願望。父母還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需求,協助孩子明確自己的目標,引導他以輕鬆的心態,強化“我是值得的,我配得到某某某”的意識,促使孩子“自我確認”,産生美好的感覺,相信自己值得擁有一切美好事物。
父母在孩子心中種下一顆“我值得”的種子,幫他孕育出“我可以”的信念,孩子就有信心迎接未來的挑戰,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陳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