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做客專家
陳艷,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心理諮詢師,三寬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特聘教師,著有《教養孩子的21個怎麼辦》等書,參與編著《家校共育服務指導師培訓手冊》《三寬家長教程》等。
Q:
我家孩子上幼兒園中班。一家人很注重他的飲食和健康,但他的狀況卻並不盡如人意。首先,胃口不太好,對什麼食物都沒有興趣;其次,坐到飯桌旁就開始挑剔,嫌棄飯菜不合口味,不是吃得特別慢,就是應付幾口了事,過了飯點沒多久又喊餓,找各種吃的。久而久之,孩子吃飯問題成了全家人關注的焦點。目前,孩子的發育基本正常,但是經常感冒或出現各種不適。這種情況,我們該如何調整?明明
A:
明明,你好!
你家孩子的情況具有一定普遍性,主要是沒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通常,孩子不良飲食習慣表現為:就餐時間不好好吃飯,吃飯特別磨蹭,挑食、浪費食物、對做飯者缺乏感恩之心,就餐時間錯亂、過分挑剔就餐環境或者就餐工具等,你家孩子有其中幾種現象。
孩子之所以飲食習慣不好,大致有如下原因:
第一,家長過度關注,把每次飲食的數量和品質看得過重,孩子吃飯成了任務。比如,家長特別擔心孩子缺乏營養,每次就餐給孩子定量和定品,吃多少、吃什麼必須達標,看似是為了保證孩子營養全面,卻讓孩子感受到壓力,失去了對吃飯的興趣。
第二,家庭就餐氛圍或就餐習慣不好。比如,家長習慣於在餐桌上談孩子不感興趣或不愉快的話題,訓斥孩子,這些狀況都會讓孩子産生壓力,想趕快吃完逃開。或者家長就餐時喜歡互相指責、挑剔,導致就餐氛圍緊張,也影響孩子吃飯效果。
第三,給孩子特殊的飯桌待遇。比如有專門給孩子做的菜,或孩子愛吃哪個菜,其他人都自覺不吃,讓孩子享受特殊待遇。久而久之,孩子就會以自我為中心,出現挑剔飯菜甚至護食等不良行為。
第四,家裏儲備較多零食,很多孩子不好好吃飯,是因為飯後能吃到很多喜歡的零食。
第五,就餐時間不固定,孩子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飯吃,或家裏頻繁點外賣、外出就餐,孩子也不容易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對照上述幾種原因,你可以有針對性地找到自己孩子不好好吃飯的癥結所在。進而幫助孩子養成飲食好習慣。具體可以這樣做:
你和家人應先在認知上做好調整。吃飯是孩子生理需求的必然體現,無須刻意為之,讓它成為家庭生活中的自然環節。
創造適宜的就餐環境和就餐氛圍。就餐時保持家人關係和諧,不在餐桌上爭論、爭吵,不批評、指責孩子,儘量談溫馨的話題,分享一些熱門話題、各自一天的見聞,營造輕鬆愉快的氛圍。
創設特別的餐桌文化、儀式。比如,手機和電子産品不能上餐桌、家人在餐前表達感恩、設置餐桌禁忌話題等。
設立餐桌規則。儘量品嘗每種飯菜,喜歡多吃,不喜歡少吃但不能不吃。設置就餐時間,時間一到就收拾餐桌,孩子磨蹭沒吃飽自行承擔後果。讓孩子知道一旦離開飯桌就表示就餐完畢,只能等待下次吃飯時間才有食物吃,並且不許孩子在兩餐之間吃零食。家長要切記:給孩子選擇吃不吃飯的自由,並不等於給孩子隨時吃東西的自由。只要你們在接下來的一段日子裏堅持,孩子會逐漸意識到錯過吃飯時間他就得挨餓。
另外,家長要做好榜樣,不挑食、不在吃飯時間看電子産品等,讓孩子有樣學樣,家長的言行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