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湖南省邵東市推進技術、人員、服務下沉,不斷提升鎮村兩級醫療機構的診療和服務能力,逐步實現基層醫療機構“查急病、管慢病、診小病”,較好地滿足群眾就近就醫的需要。
早上8點剛到,第一批患者就來到湖南省邵東市牛馬司鎮衛生院,做超聲檢查、管護心血管病、更換處方……十幾名醫生坐診各科室,熟練地給病患診療。
患者劉元(化名)因為頭疼的老毛病,請坐診的醫生開了個中藥的方子,“以前習慣去縣醫院,現在發現鎮裏衛生院檢查、診斷都不錯,更實惠方便。”
距縣城5公里,離邵東市人民醫院車程也不過20多分鐘,牛馬司鎮衛生院輻射服務的5萬多鎮村居民,過去有個頭疼腦熱,常常選擇到縣市級醫院看病。如何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佈局和擴容下沉,提高群眾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醫的品質?
近年來,邵東市按照“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看病”的思路,持續深化基層醫療改革探索。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當地瞄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短板和痛點,從技術、人員和服務下沉等方面發力,逐步實現鎮村兩級醫療機構“查急病、管慢病、診小病”,較好地滿足了基層群眾就近就醫的需要。
做強遠端醫療,急病篩查更精準
“丁零零,丁零零!”中午12點半,邵東市人民醫院超聲科的網路電話急促地響起來。未響及第三聲,科室主任李新立已經接通連線,麻利地打開遠端影像。
另一頭,牛馬司鎮衛生院的檢查室內,自述“腰痛”的患者劉先生躺在病床上,鄉鎮醫生莫朝輝正待命操作設備。
依託音視頻連線,李新立一邊詢問劉先生的病史,一邊不斷指導莫朝輝改變診查部位和手法。當影像在患者左腎某部位一掃而過時,李新立發現異樣,提醒莫朝輝反覆通過設備重點觀察。患者變換側臥身位時,果然發現左腎上有一顆大小約6毫米×6毫米的結石。前後不過約5分鐘,查明病因,初步確認為非緊急致命病症後,患者免去了由急救車送往市人民醫院的奔波,衛生院隨即為之施診。
像這樣的遠端診療,李新立每天會進行十幾個,甚至中午休息時也不例外。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做到精準篩查疾病還存在短板,特別是急性病症的心電圖、超聲、DR影像等常規診查手段尤為緊缺。”邵東市遠端醫療服務中心管理辦公室主任曾劍芳説,這就導致許多患病群眾只能往縣市醫院跑。
部分衛生院雖然在上級部門支援下添置了檢查設備,但因為很難配備專業醫生,既無法準確識別檢查結果,也無法對出具的報告做出科學診斷。“我們原來有DR影像設備,但僅有的一名具備資質的醫生退休後,設備就閒置了下來。”牛馬司鎮衛生院院長李凱旋曾經很無奈。
此前,邵東市人民醫院急診醫學中心建成創傷急救、卒中、胸痛、危重孕産婦救治和危重新生兒救治五大平臺。依託“五大急救中心”,邵東市建成覆蓋全市的遠端醫療服務中心,上連多家省市級三甲醫院,下連26個鄉鎮衛生院及部分村衛生室。
“通過集中強化培訓,確保相應衛生院、衛生室的醫生具備檢查設備操作能力。後端,我們的專業醫生隨時待命,只需要一個電話,就可以開展遠端心電、遠端影像、遠端超聲、遠端會診、雙向轉診、遠端教育培訓等醫學活動,以資訊共用做到急診急救‘一站式’服務。”曾劍芳説。
“遠端檢查的普及,彌補了基層檢查能力不足的缺陷,對於篩診急病意義重大,增強了群眾對鎮村醫療機構的信任感,同時也減輕了基層群眾就醫負擔。”邵東市衛生健康局黨組書記、局長姜友君表示。截至2023年11月,邵東市遠端醫療服務達8.48萬例,累計篩查出冠心病100余例,診斷為心肌梗死並採取緊急救治措施的就有50余例。
做實簽約服務,慢病管護更到位
“小劉醫師,你又來了。”跟著村醫劉志輝隨訪佘田橋鎮佘湖山村,在村民王朝陽家門口,車未停穩,幾個村民就熱情地迎了上來。“前兩天到府檢查,你們不在家,不放心還得來一趟。”劉志輝回應。
作為邵東市1425名參與家庭簽約服務醫務人員中的一員,劉志輝為佘湖山村兩個片區之一的近1000名村民提供服務。這當中,212名65歲以上老人、19名精神障礙人士、176名高血壓患者、78名高血糖患者,以及幾名孕産婦和低齡兒童,是他重點服務的對象。
“得益於智慧醫療建設的推進,通過統籌歷史數據,我們為每個重點對象建立了詳細檔案,患者具體情況、接受過的治療等,都一清二楚。”劉志輝介紹。
打開血壓測量儀和血糖測量儀,劉志輝給王朝陽等幾名患糖尿病的村民做完常規測量,又逐一詳細詢問每個人的用藥情況。確認沒問題後,拍了張照,在手機應用程式裏完成了“打卡”。
“針對部分村民曾經反映的簽約醫生‘約而不見’的情況,為了進一步做實到府走訪服務,實現全覆蓋、零遺漏,在管理端我們增加了拍照打卡環節,正在全市推廣。”邵東市衛生健康局基層衛生健康股負責人張清平説。
目前,邵東市已完成簽約居民506981人,“服務重點對象每月至少走訪一次。如果碰到老百姓病情不穩定,除了指導其科學用藥、就診外,一週內還必須再次走訪,隨時跟進,直到病情穩定。”劉志輝説。
與隨訪頻次同步提高的,還有指導能力的提高。3家縣級醫院分別與26個鄉鎮衛生院組建了醫共體,通過開展坐診義診、健康宣教、帶教查房等活動,帶動更多醫務人員和醫療資源下沉基層。如今,在每個簽約家庭醫生背後,都至少有一名團隊隊長、一名衛生院醫生,以及一名傳統中醫,以便家庭醫生在服務時,能給出足夠有效的建議和方案。
做優基層中醫,健康管理更有效
如何提升基層中醫診療水準是邵東市醫改重點之一。為此,全市投入資金,對518個村衛生室進行改建或擴建,設置中醫理療室;26個鄉鎮衛生院完成中醫館標準化建設;建設7個中醫館、80個村衛生室中醫閣。
走進楊橋鎮衛生院,新近完善的中醫館內,針灸室、理療室等專門診室一應俱全,現如今,可提供10類約20項中醫診療服務。去年5月起,邵東市中醫醫院心內科主任熊燕子在楊橋鎮衛生院開設中醫專家診室,每週定期坐診。
“每次坐診前,衛生院都通過微信群、村村通廣播等渠道進行宣傳,摸排附近村民就診需求,以合理安排接診時間。”熊燕子説。
在專家診室的推動下,楊橋鎮衛生院進一步深化同市中醫院醫聯體共建成果。“如今,衛生院接受中醫就診的人次佔全院總診療人次的35%以上。老百姓實現了在家門口看中醫專家的願望。”楊橋鎮衛生院負責人説。
類似的變化不止楊橋鎮衛生院一處。通過優化中醫藥發展環境,完善覆蓋基層的中醫藥服務網路,邵東市規範建設中醫傳承工作室12個,組織邵東市中醫醫院26名中醫藥名醫專家分赴所有鄉鎮(中心)衛生院及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現場坐診、指導,實行“一對一”中醫適宜技術無縫對接指導,對基層醫療機構開展中醫藥業務“傳幫帶”。
牛馬司鎮龍旗村衛生室的劉春艷就是“傳幫帶”的受益者。早在2016年,她就考取了中醫領域的藥師證,可以照方抓藥。但是對於中醫藥的深層機理,一直不得其解。
去年上半年開始,邵東市中醫醫院主任醫師姜加祥到牛馬司鎮衛生院開設中醫傳承工作室後,劉春艷馬上就報了名。每當姜加祥到衛生院坐診,她都拿上筆電,一起到工作室邊聽課邊學習,或者直接到市中醫院現場請教中醫藥技術。
如今,劉春艷已經具備開展常規中醫理療技術的資質,“村裏的不少慢病患者,在養生調理方面很信任傳統中醫技術。”她説。
近年來,邵東市對鎮、村兩級西醫醫生進行中醫藥適宜技術、基層常見中醫優勢病種培訓,共培訓人員12期1623人次。(申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