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母嬰 > 熱門資訊 >

科學教育引航科學夢想

發佈時間:2023-07-10 11:21:45 來源:新華網 作者:吳丹 責任編輯:孟麗
分享到:

天津華夏未來兒童科技館,孩子們體驗模擬飛行。新華社記者孫凡越攝

貴州省黔西市林泉鎮林泉小學,老師講解地球儀的相關知識。侯進勇攝(影像中國)

浙江省金華市科技館,孩子們體驗“搭建鐵釘橋”。時補法攝(影像中國)

中科院珠峰站,工作人員給孩子們講解科學儀器的功能作用。新華社記者孫非攝

核心閱讀

近日,教育部等18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系統部署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一體化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高品質發展。

當前中小學科學教育總體進展如何?如何實現校外科學教育與學校的“雙向奔赴”?如何確保薄弱地區、薄弱學校在科學教育中“一個都不能少”?

在植物園科普基地研學實踐,近距離觀察植物的根、莖、葉;氣象局裏觀測風雲,變身成為“小小減災官”;走進“九號宇宙”太空科技館,觀看火箭發射、空間站對接等模擬表演……日前,在陜西省第三十一屆“科技之春”宣傳月系列活動中,西安小學生們走進科學世界,在有趣的互動中探索未知。

據介紹,目前,全國千余個實體科技館、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以及近萬個鄉村少年宮全面向中小學生開放,與中央彩票公益金建設的140余所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620余所研學基地和營地,共同開闢了科學教育社會大課堂的廣闊天地。同時,打造出“天宮課堂”、科學家(精神)進校園、全國青少年高校科學營等一批有影響力的品牌活動,引導廣大中小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

一至九年級均開設科學課

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得到全面加強

最新一次國家義務教育品質監測顯示,我國中小學生科學學業表現整體良好,約八成學生達到中等及以上水準。在最近一次舉行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中,我國參測的四省份學生的閱讀、數學、科學成績在所有參測國家(地區)中均名列第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得到全面加強。”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以下簡稱“教育部監管司”)負責人介紹,目前,一至九年級均已開設科學課,獨立設置資訊科技、勞動課程,同時,廣泛開展科技節和社團活動,加強實驗條件建設。數據顯示,2022年小學、初中、普通高中實驗儀器達標學校比例較2012年分別增長45.41%、22.36%、9.8%。

近日,教育部等18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系統部署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一體化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高品質發展。

“科學教育有助於提高廣大青少年的科學素質,選育拔尖創新人才,為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提供有力保障與強力支撐。”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教科衛體委員會委員劉林認為,《意見》有助於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質,引導孩子編織當科學家的夢想,推動科學教育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強國建設中發揮重大作用。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科學教育還存在著基礎總體薄弱、區域發展不均衡、科學教育資源尚未有效整合、師資力量薄弱、實踐教學實施程度較低、拔尖創新人才早期發現和培養機制仍需突破等問題和不足,亟待加強和改進。”教育部監管司負責人表示,《意見》堅持問題導向,著力破解現階段我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推動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

用好社會大課堂

實現校外科學教育與學校“雙向奔赴”

湖南省長沙市長郡梅溪湖中學的創客中心,七年級學生劉子奇正拿著尺子為智慧補光燈下的一盆綠豆芽“量身高”,他的夥伴戴鈺衍在一旁記錄實驗數據。

“課堂上,通過長期觀察,學生發現室內植物會因為光照不足影響生長。”科技輔導員龍小華説,他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對比實驗,觀察植株生長高度和葉片顏色,探究光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基礎教育階段是“孵化”學生科學精神、創新素質的決定性階段,中小學校的科學教育品質對培養學生科學素質至關重要。從課程教材、實驗教學、師資培養、實踐活動、條件保障等方面,《意見》強化頂層設計,充分整合校內外資源,推進學校主陣地與社會大課堂有機銜接,為中小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科學教育。

如何做實學校科學教育?教育部監管司負責人介紹,《意見》聚焦改進學校教學與服務,實施“校內科學教育提質計劃”重點項目,建立工作臺賬,開展排查指導。保質保量完成教學和實驗課規定動作,並拓展科學實踐活動;特別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從源頭上加強高素質專業化科學類課程教師供給,加強中小學科學類課程教師、實驗員等隊伍建設。

教育部發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小學專任科學教師總量比2012年增長了35.3%,初高中理科類教師穩中有增。“科學教師要帶領學生真正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陜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九中學初中物理特級教師劉文娟説。

如何做寬校外科學教育資源?教育部監管司負責人説,校外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校內教育的有益補充與延伸。針對資源分佈散亂、品質良莠不齊、供需對接不暢等問題,《意見》著重從3個方面發力:一是盤點、精選、補充資源,全面動員相關單位,加強場館、基地、營地、園區、生産線等資源的建設與開放,為校外教育提供物質基礎。二是強化供需雙方對接,明確開展科學教育的時間和次數要求,讓參與方式變“短期”為“常態”,實現校外科學教育與學校的“雙向奔赴”。三是加強宣傳介紹,加大對科學教育資源的宣傳推介力度,讓科學教育資源獲取方式家喻戶曉,相關資源唾手可得,讓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成為社會風尚。

確保增效不增負

科學教育項目和有形資源向薄弱地區傾斜

在中國科學院珠穆朗瑪大氣與環境綜合觀測研究站,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扎西宗鄉完全小學學生近距離感受科學觀測,在重點實驗室聽了一堂生動的科學課。

河南信陽固始縣張廣廟鎮第一小學操場上,孩子們為自製水火箭成功升空歡呼雀躍。水火箭製作者張老師表示,作為鄉村小學的科學老師,自己經常帶著孩子們做一些有趣的科學實驗,幫助孩子們了解更大的世界。

科學教育中,薄弱地區、薄弱學校及特殊兒童群體“一個都不能少”。《意見》明確,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原則之一是“重在全納,幫扶指導”,要強化宏觀調控,將科學教育項目和有形資源重點向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及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傾斜,對薄弱學校及特殊兒童群體進行關心幫扶指導。

具體來説,在硬體支援上,安排建設“中西部地區科學教育場所援建工程”等項目。在資源供給上,明確探索利用先進技術手段彌補薄弱地區、薄弱學校及特殊兒童群體擁有優質教育教學資源不足的狀況。在社會動員上,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對口援建,尤其是與高精尖技術密切相關的企業,為薄弱地區、薄弱學校援建科學教育場所,提供設備、器材、圖書、軟體等,培訓專業人員。

“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要與相關工作同向同行,有機銜接。”教育部監管司負責人介紹,一是與規範校外培訓工作協同,引導科技類非學科培訓機構,既要傳授知識,又要立德樹人,培養學生科學精神;二是與科技類競賽同向,引導孩子們不僅要參加競賽,而且要培育“獻身科學”精神,不斷增強家國情懷;三是與“中學生英才計劃”“強基計劃”“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高校科學營”等各類英才計劃統籌;四是與中高考改革同頻,完善學業水準考試命題,加強實驗考查,注重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

“總之,既要統籌增效,又不能增負。”教育部監管司負責人説,不能借科學和創新之名“一窩蜂”上項目,要明確側重,相互配合,共同服務於學生成長。(記者 吳丹)(曾譯萱參與采寫)

中國網母嬰頻道是中國網的重點頻道,專注于廣大孕期和哺乳期的母嬰的身心健康,宣傳育嬰行業的最新諮詢和動態,科普權威的孕嬰知識,促進母嬰産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品牌合作:孟女士 13261637563
糾察熱線:010-88828222
投稿郵箱:myzg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