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圖
從鞭炮聲到墳前舉辦音樂會 掃墓觀念悄然改變
48歲的胡雲是地地道道的寧波人,是寧波公交總公司永安公司的一名行政人員。從最初坐著父母的自行車去掃墓,到後來開著摩托車去掃墓,再排隊坐掃墓專線,開著私家車去掃墓。這兩年,她已經換成坐地鐵去掃墓。三四十年當中,寧波人的掃墓交通工具正在更疊。在她身上,折射出的是寧波人掃墓觀念的悄然改變。傳統的陋習正在逐漸摒棄,現在墳前越來越清爽,很多人都是人手一束鮮花,緬懷親人。
1980-1989年
頭一天晚上就要準備祭祀用品
常有小孩被鞭炮聲嚇哭
上世紀80年代,寧波人的掃墓工具就是自行車,這是一段有苦有樂的回憶。
那時候胡雲只有10來歲,頭天晚上母親就開始嘮叨早點睡,第二天絕不能賴床。晚上母親要燒七八個菜,都是外婆平日裏愛吃的,再備好祭祀用品,一直要忙到淩晨,基本不能合眼。
每次到墓地,父母都要忙碌好一陣。除去墳上的雜草、添幾鍬新土,插上紙幡,還要放鞭炮。母親會拿出自己做好的飯菜,父親點上香煙,倒上酒,點燃香燭。等香燭快燃盡時,父母會把折成元寶的冥錢燒掉,掃墓就算是結束了。
雖然天朦朦亮,但墓地已經很熱鬧了,百子炮劈裏啪啦不斷、二踢腳時不時躥上天。“那時候常有小孩被突如其來的鞭炮聲嚇哭。雖然最怕這個,但父親點鞭炮時,我們都忍不住湊過去看,覺得很好玩。”
1990-1999年
掃墓路上幾乎人手一個花圈
墓地裏風一吹就掉在路邊
1990年,胡雲進入寧波公交總公司,成為一名公交職工。沒幾年,公司就開通了去墓區的直達車,算是清明掃墓專線的“前身”。
“一趟車要擠六十多人,每個人手上都有很多祭祀用品,最多的是花圈。人多的時候,等到墓區,手裏的花圈都被擠得不成樣子了。有的手裏抱著裝著熱菜的飯盒,不小心司機一腳剎車菜就打翻了。”胡雲説,那時候坐公交車,一路上都有人喊:“別擠別擠,把東西擠壞了。”
當時,祭祀用品都是家家戶戶自備的,老人家更是早早開始忙活起來。墓區兩邊賣祭祀用品的很少,而且價格高,基本上不會有人光顧。“年輕人自己不會張羅,都是父母準備,提前去拿。”
一路上,基本上人手一個花圈。等從墓區回來,有的土墳,就是十幾個花圈密密麻麻放著,風一吹就掉在路邊。
2000-2015年
年輕人都在超市買祭祀用品
鞭炮聲減少 大家都在燒東西
2009年,家裏購置了私家車,這下掃墓就更方便了。與此同時,祭祀用品親力親為的少了,年輕人基本上都在超市採購糕點。
“每年的青糰都是必備的,再買一些水果之類,祭祀用品已經比較簡單了。”那幾年,通往墓區的路上,小攤小販越來越多,有賣花圈、香燭、鞭炮等祭祀用品,有趁機賣土特産的。一路上都是各種叫賣聲,討價還價聲,感覺就像是“廟會”一樣熱鬧。
2012年左右,一些奇葩的祭祀用品開始多起來。比如別墅豪宅、手提電腦、手機、汽車、麻將桌等,各種匪夷所思的東西都能看到,還有點炫富的意思。“有的做生意的老闆一買就是幾層樓的豪宅,做得相當考究,放在墳頭,這樣一套都花上好幾百。”
胡雲注意到,那時候鞭炮聲明顯少。但到處都是煙,嗆人得很,大家都在燒各式各樣的東西,墓區總能聞到各種怪味。
2016-2017年
鮮花祭祀越來越普遍
上海親戚掃墓訂了場“音樂會”
去年,地鐵可以直達寶幢了,胡女士開始體驗坐地鐵掃墓。在地鐵車廂裏,她注意到,市民的祭祀用品越來越簡單了,基本上就是青糰和糕點,很多人都是拿著一束鮮花。文明祭掃越來越流行,墳前清爽了很多。
去年,有個上海來的親戚來寧波掃墓用了很特別的方式。“因為祖輩都是音樂愛好者,他們聽説寧波有志願者可以定制‘音樂祭掃’就早早預訂了。有志願者現場演奏,有樂隊配樂,墓園裏琴聲悠揚,現場氣氛很好,這樣的方式讓人眼前一亮。”
上個週末,天氣晴好,胡雲早早就和家人去掃墓了。當時,她就和丈夫開玩笑,“等我們老去的那天,不知道還有沒有人來給我們掃墓?”兒子笑著説:“放心老媽,以後我在網上給你掃墓。”
胡雲感慨地説,相比父母一輩,現在的清明祭掃要簡單一些,祭祀用品也沒那麼講究了,但是心情都是一樣的。“清明掃墓,就是想讓長眠的親人知道,我們想念他們,告訴他們,我們過得很好。”
【變的還有青糰】
口味形狀多樣化
傳統青糰變“網紅”
金報訊(記者 鐘婷婷)時值清明,老百姓掃墓、祭祀、踏青,還會做一些青糰、麻糍等時令小吃,傳統節日的氛圍漸漸濃起來。傳統的青糰,創新口味,遇上網路,也變身 “網紅”。
最近,羅小姐在微信上行銷自己手工製作的青糰,“網紅”的鹹蛋黃肉松餡和傳統口味都有。“雖然市面上有些青糰有用菠菜汁的,但我都是用艾青做的,青糰沒有艾青的味道就不叫青糰啦!”羅小姐説,年輕人更喜歡蛋黃肉松餡,中老年人更偏向豆沙餡。正在賣的蛋黃肉松15元兩個,豆沙10元2個。“生意好的時候一天可以賣四五十個,少的時候四五個吧。”
上海老字號杏花樓的鹹蛋黃肉松青糰,從緊俏“限購”到網上代客排隊,逆襲躥紅。記者在一鳴真鮮奶吧,也看到了這種青糰,還有抹茶紅豆味的。“清明吃青糰,是家裏傳統項目,雖然我不是很喜歡吃,但過節了還是會象徵性吃兩個。來這裡買當然是喜歡網紅味的啦,我們年輕人比較樂於接受新鮮事物嘛,網紅味總是要嘗一下的!像我媽她還是偏愛傳統味道。”一位正在買單的張小姐告訴記者。
在鼓樓和南塘老街,各種形狀和口味的青糰也很多,口味上芝麻餡的、豆沙餡的、肉松餡的,各有粉絲,形狀上除了糰子形,還有做成餃子的,甚至有放火鍋裏吃的。
【不變的是那份心】
清明時節祭英烈
追憶事跡表哀思
昨天上午,寧波江北莊橋革命歷史紀念館舉行開館儀式,莊橋街道黨工委,寧波市、江北區兩級新四軍研究會及莊橋中心小學的師生們參加了儀式,並向烈士紀念碑敬獻花圈,以表哀思。
在參觀紀念館時,有一位老先生在蔣子瑛烈士的介紹前久久佇立。詢問之下才得知,老先生叫葛石峰,已經91歲高齡,是蔣子瑛烈士的小學同學。
“1945年,我在蔣子瑛的影響帶動下加入了新四軍,就投在他帶領的部隊,看到這裡的資料,我就想起了當年他的一舉一動。”葛老先生深情地回憶道。
“原來我們莊橋有這麼多革命先輩,我記住了朱洪山、蔣子瑛、葛傳華……好多好多呢!”在參觀了紀念館,了解了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後,莊橋中心小學的一名學生掰著手指頭向記者一一列數著她剛剛記住的烈士。(杭州網 原標題:從鞭炮聲到舉辦音樂會 寧波的墳前越來越清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