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騫:中國不缺乏優秀歌手 缺的是優秀的原創音樂
國內著名演藝經紀人、娛樂策劃人。中國原創音樂文化産業踐行者,致力打造校園原創音樂創新體系。長期從事文化經濟産業。畢業于山東財經大學國際金融專業,北京大學文化産業進修。現任北大青鳥音樂集團總裁、中國大學生音樂節組委會主席、北大青鳥青春音樂學院創始人、《中國音樂系列排行榜》總製片人。曾策劃製作:杭蓋音樂節,老狼、水木年華、汪峰、許巍、鄭鈞 等歌手的大型演唱會。
音樂是大眾娛樂和對藝術追求中最常見的方式。由於時代的發展和大眾獲取音樂渠道的改變,傳統唱片發行的份額日趨減少,這意味著音樂人與唱片公司的重要盈利渠道被破壞,然而近年隨著中國市場對版權保護的日益完善,這一現象已經慢慢好轉。音樂人面臨著“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挑戰。特別是中國原創音樂,就此話題,記者採訪了北大青鳥音樂集團總裁:王騫。
記者:原創音樂的版權保護是否依然形同虛設?
王騫:2010年《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錄音製品支付報酬辦法》的出臺讓音樂創作者看到了曙光。隨著近年來,市場和大眾對版權意識的了解,我還是以樂觀的態度來看待當下的音樂環境。雖然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徹底解決的,這其中涉及法律意識和相關法規的健全。我們看到這一兩年之內很多大的資本方在大量收購音樂版權,忽然間版權一下就價值幾多。據我了解像一些合作平臺、大的唱片公司他們一年的版權收入在一億元左右,按版權相關法律出臺之前可能就少個零。再者有資金來支援版權的付費,像酷狗、酷我、騰訊音樂、百度。某種意義上來説版權的價值提高了,其實最大的受益者是音樂人。因為他們創造了音樂版權和音樂內容,他們的收入提高了,生活水準提高了,就有更多的精力再去創作音樂。我認為隨著法律和分配條款更加的合理化和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性,音樂人的收入會更加的規則化和常態化。中國的音樂市場在版權保護上正在逐步健全。
記者:如何看待和評價中國的原創音樂。
王騫:其實這個話題特別的大,我只能根據自己從業的平臺包括環境來去和你分享一下,第一我認為原創音樂才是音樂的真諦,它是最有持久性和生命力的。所以説呢北大青鳥音樂集團開展了一個很大的項目叫“中國大學生音樂節”,所有的音樂內容必須是原創,就像剛才您提的問題一樣,作為一個音樂工作者我有義務也有責任讓更多的年輕人去堅持音樂的創作。因為他們才是中國音樂的未來和中國消費市場的未來,所以我盡可能找到源頭。我們最早聽的很多音樂是港澳臺的流行音樂,再後來是搖滾音樂,崔健時代的這些音樂人出現了。他們當時創作了很多原創歌曲,也許他們的靈感和動力來源於生活來源於工作,但是後來為何沒有更多的原創音樂了呢?
第一點原因,音樂人唱自己最早出名的那首歌更加容易獲得商業收益。第二點原因,演出商希望甚至要求某個歌手唱一首他的成名曲。如果歌手非要堅持唱新作品,演出商很可能不買單。繼而被市場妥協。
記者:大陸音樂的市場趕超了港臺市場,是什麼推動了這個現象。
王騫:首先,港臺的消費市場和音樂人的收入更好的支援了他們的創作。港臺的音樂人、製作人、創作人幾乎已經都在大陸發展了,早期他們幫助了很多內地的音樂人。這個現象已經説明,大陸的音樂市場將港臺音樂人吸引而來,畢竟人口的體量和資訊化的開放發展是有效的市場支撐。然而隨著這幾點,內地的音樂人在音樂水準上已經逐步拉近與港臺和海外的距離,很多內地音樂人都接受過專業系統的音樂學習,無論是在國內還是海外。從創作源頭和市場前景以及時代發展上看,中國的音樂市場正在蓬勃發展。
記者:本土化的原創音樂和港颱風格的原創音樂您覺得未來的差異化會越來越模糊嗎?
王騫:關於音樂內容的創作,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一樣,原創的藝術來源於生活。在幾年前,海外的創作環境和新鮮事物還是比較領先的,包括製作水準。但是剛才你提到的問題是我比較認可的觀點,在從前資訊存在避塞性。現在隨著我們的生活水準的提高,包括科技帶動大環境的無縫連結,從東半球到西半球都沒有任何避塞性了,這是很大的進步。再一個問題就是製作水準,內地的音樂人不管在海外尋求合作還是邀請港臺音樂人共同創作,這個水準幾乎是無縫的。所以説我認為就現在而言,可能還會有一些區別,畢竟生活環境不一樣。在香港創作出北京土生土長的文化是不可能的。老北京提著個鳥籠子去溜大街,那香港很難啊。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製作水準會越來越相近乃至會趕超,但是文化永遠不會相似,因為畢竟兩個城市兩個區域的整體生活文化差異比較大,這個是我覺得是比較明顯的。
記者:如何看待如雨後春筍一般的音樂類綜藝節目,和充斥著大小城市的各類音樂節。
王騫:這個問題我特別想回答,我想通過咱們報刊説一下,我剛做完新華網的一個節目,也是同樣的問題。我對於這個問題是喜憂各半,怎麼講呢?選秀節目多,不管是歌唱比賽,真人秀就還是網紅,説明更多的平臺能夠幫助你夢想的實現。但是如今觀眾和消費者的要求已經越來越高,很多節目收視率一般。再有很多真人秀在誤人子弟,為了嘩眾取寵、為了做一些虛假的資訊去脫離事實,導致一些選手迷失自我,在人生方向上有誤導作用。繼而使一些年輕人不更好的去接受現實的環境,只想著自己的明星夢。
你説的音樂節,我認為才是真正的雨後春筍。現在幾乎任何一個城市不管是一線二線三線四線城市都有自己所謂的音樂節。大部分音樂節是靠政府平臺和企業平臺來支援,並不是商業市場的行為。再有製作水準參差不齊,80%的音樂節形式和內容幾乎是雷同的沒有任何創意。同樣是音樂節,草莓音樂節、迷笛音樂節已經做了將近20年!沈黎暉這樣的音樂人是音樂節的先驅者,他自己的人生軌跡就像一個過山車一樣,我記得在05、06年的時候他的公司幾乎要倒閉了,幸虧他太太支援他把房子抵押才能夠維持下來,整個過程很艱辛,更多的是堅持去樹立和豐富自己的品牌內容。現在去看草莓音樂節和迷笛音樂節已經不是去看明星,更多的是去享受音樂態度和不一樣的生活方式。
記者:中國優秀的歌手有很多,但是好的原創音樂卻不多,北大青鳥是否會對原創音樂進行一些扶植的計劃?
王騫:今天我最想多説一下這個問題,北大青鳥音樂集團正在打造全國範圍內最大的原創音樂項目《中國大學生音樂節》,覆蓋全國20個城市,17個內地城市加港澳兩個城市。大學是線下200余所高校,線上1000余所高校。我們有4個環節,第一個是“中國大學生音樂超級聯賽”,第二個是“青春音樂學院”,第三個叫做“大學生全國巡迴演唱會”,第四個叫“大學生年度盛典”。通過這樣的比賽機制讓更多的愛音樂有音樂夢想的大學生參與進來。並且要以原創形式參加比賽。除了音樂類院校外,大部分是統招類大學,這樣的話他們的創作力是有限的,為此我們線上打開了一個原創作品的平臺,我們線下採取的是翻唱加原創,都鼓勵你參與和享受音樂的世界。第二個階段叫“青春音樂學院”,這個階段是原創音樂的孵化基地,選出來全國的線下30強和線上30強這幾十名選手,進入到“青春音樂學院”經過一個多月的魔鬼式訓練。重要的是給予學生原創作品的孵化,我們保證每個學員從“青春音樂學院”出來的必須都有自己的原創作品。到第三個階段到“大學生全國巡迴演唱會”的時候,我們會讓這些學員唱他們自己原創作品,邀請一些明星給他們加油助陣!增加關注點和吸引點!
重新回歸到學校,我們給大學生的舞臺是正規體育場的萬人舞臺,在這樣的舞臺上演繹自己的原創作品,對於大學生來説是十分難得的。選擇在最後辦盛典是因為我們更多的是鼓勵原創作品。在整個過程中,我們邀請的著名音樂人全都是原創歌手,也是希望這些老師和學員能産生更好的共鳴。
我們在每個學校裏面還要沉澱青鳥音創空間,每個大概有120平米,樓上有一個近20平方米的錄音棚,我們歡迎更多的學生帶著他們的靈感到棚裏面免費創作,我們提供創作空間,但還是拒絕翻唱!能有人作一首詞,我們幫他在別的地方把曲拼湊起來,所以説我們會再次沉澱。那最後我們還有一個歸屬的方式就是“中國大學生原創音樂榜”,我們和海鷗音樂、酷狗、酷我、騰訊都會有合作。在這些播放器打開後會看到榜單裏面有一個叫“中國大學生原創音樂榜”,這個榜單裏面很多都是大學生的原創作品,大家可以看到聽到他們的作品。我們會給大學生很大的播放平臺讓更多的人去聽,去點評。所以原創音樂一直是北大青鳥音樂集團的核心競爭力。
中國不缺乏優秀的歌手和歌者,真正匱乏的緊缺的是優秀的原創作品。
除此之外,我還想提一下,北大青鳥正在合作一個世界性的品牌“格萊美”。我們很快將會做格萊美音樂節。將世界級的一流音樂殿堂引入國內的市場,所有的表演者90%是格萊美的獲獎嘉賓。音樂是經久不衰的藝術,青鳥音樂將形成體系化的國際交流平臺,將好的音樂帶進來,讓好的音樂走出去。我作為一名音樂人,會盡好行業的責任、社會的責任,為社會更好的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