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組織創作的首部大型壯族民族交響合唱《壯族詩情》于2011年12月4日晚7:30在北京世紀劇院進行首場演出,這是繼今年3月廣西民族音畫《八桂大歌》獻演國家大劇院之後廣西又一舞臺藝術作品亮相京城舞臺。
演出結束後,有關專家學者就演出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對演出的圓滿成功表示熱烈祝賀。
主持人余益中:演出結束之後,咱們現在聽聽大家的意見和建議。這個作品是屬於創作外包的形式,由公司組織一批專家在做創作。下面聽聽各位老先生、老專家對我們作品的意見和建議。
樸東生:第一個感受,我看了以後很激動,確實是很不錯的演出,尤其是十七屆六中全會以後,在首都舞臺有這麼一部作品,我感到很興奮,也可以説這麼多年來,比較少見這樣大型的完美的交響合唱。
剛才我們也看到了,近年來有很多大型的千奇百怪的,要是説垃圾成堆有點兒誇張了,但是個別少數的也不是,媒體也好,舞臺上也好,外國來的,亂糟糟的東西真是看得很膩,但是今天我看這臺節目耳目一新,確實是非常好。
我去過廣西,對廣西也有所了解,壯錦,到南寧也去過,廣西也有不少朋友。聽了這部作品體會到廣西壯族的人民那種情,那種真情反映出來了,第一章寫得非常好,詞也好,詞沒有那些聽不懂的亂七八糟的,上句不接下句的,現在文法不通的歌詞太多了,標題挺新潮,讓人不能理解,而且這個歌詞寫的有情,有景,廣西壯族山清水秀,人文歷史厚重,文化各方面都寫得很透徹,不是在那咬文嚼字,弄一些華麗辭藻,這是這部作品最成功的地方,在首都能有這麼一部作品,應該説是很值得興奮的。
音樂寫得很好,這都不用説了,首先這是一部很好的作品,我一邊看我還琢磨著這個標題,我沒細看,大型民族交響合唱,我一看正好跟我想的一樣——大型民族交響合唱《壯族詩情》,名字起的非常好。
廣西是很美麗的地方,東盟博覽會在那,拿這些文化走出去,向東盟各國人民來介紹、來展示,這不單單是展示的事,壯族也不單單展示的是廣西,展示的是中國當代的民族文化,當地的中國民族文化。我們要走出去,往哪走,拿什麼走,就是這個,主題很鮮明,非常好。
我簡單説點意見,就是覺得作曲家劉錫津先生,樂隊部分寫得多了,當然作為民族管弦樂的大型交響要多一些民樂那一部分是可以,我們理解,但是我覺得,尤其第一章和第三章,第二章也有這個問題,就是先有一個前奏,然後打擊樂隊那個部分太長了,我以為補充完了就結束了,然後又回來再來一段,中間有點太長,第三章合唱那部分,前後樂隊的部分,當然樂隊寫得很好,樂隊發揮的也很不錯,比例,在結構的佈局上,當然現在第一章寫得很長,相比之下,後面就比較簡短一點。
但是如果要把第一章樂隊部分再簡練一點,第一章再減肥,然後後面會好一點。另外具體一點,第三章有一個琵琶用的太多,琵琶聲音很躁,能不能把它變成鬆軟,琵琶低八度可能更符合一點,這樣的話也可以用馬骨胡,把琵琶聲淹沒,稍微調整一下就可以。
總的來講,包括開頭結尾,前面整個在篇幅上“有話可長無話可短”,器樂太長了容易把管弦斷了,但是沒有這個鋪墊,沒有這個烘托也不行,合唱一完就完了那也不行,怎麼樣把這個再安排一下。這個建議僅供參考,我簡單説這麼多。
劉文金:聽完了以後非常興奮,像今天這樣興奮的很少,因為我很注意它的配器或者它的調性的運用和掌握,因為搞作曲的最敏感的就是這個。它的調式轉換的非常好,把廣西壯族的調式特徵反映出來,劉錫津肯定研究過很多次了,資料肯定是翻閱了不少,研究了廣西的調式的特徵,弄不好就會顯得繁瑣,但是它這個調式轉換,有時候我感覺他這個旋律發展應該在這,但是沒有到那去,我覺得這個很意外,很新鮮。非常好。
當然,這個調式、調性,包括結構上,第一部分我覺得可以掐掉一部分,其他的,我覺得歌詞寫得挺棒的,劇作家是詩人,表演也不錯,中國歌劇院的合唱也不錯,樂隊今天表現也不錯,相當好,合唱團,我最近很少聽咱們劇院的合唱,他們非常認真,凝聚起來,全身心的投入到交響合唱上面去,我這種感覺是有的,包括我聽説我們院長親自調試音響。所以從作曲、作詞、指揮,包括演奏、演唱、合唱、領唱、獨唱都是非常棒的。
我覺得在首都舞臺上能夠展示這麼一台廣西的東西,很少,廣西的東西除了過去的《劉三姐》,後來就沒有太多的東西了,廣西的東西幾乎沒有了,大型的更不用説了。所以這是在首都舞臺上非常好的表現了,《壯族詩情》大型民族交響合唱,非常難得,所以我建議在廣西應該大推一下,我不知道廣西有沒有好的樂隊,還有好的合唱團,我搞不清楚,我不知道,雖然我兩次去廣西,我也不知道那的情況,實在不行把中國歌劇舞劇院的樂團指揮,合唱團一定要去,我相信廣西的文化廳,包括他們宣傳部都會歡迎的,給他們爭光彩,你們建設廣西的文化,尤其是民族文化,他不是亂七八糟那種東西,他是民族文化,非常厚重的民族文化,我説的建議,廣西要認真研究一下戰略,把表演一定要搞得有聲有色,很不容易創作出來這麼一部大型作品,不要輕易把它撂下,不要讓它閒著,要推起來,及時地推起來。
這次文代會劉錫津也在呼籲,我們都在呼籲地方政府要重視民族音樂,重視傳統音樂,傳統民族音樂都在呼籲這個問題,我不知道將來的體制改革戰略部署如何,所以,包括文化體制改革也要重視民族文化的建設。謝謝指揮,你太辛苦了,謝謝。
張殿英:我簡短説幾句,聽了這個音樂會非常高興,是一場藝術性很高的音樂會,我歸納了一下我的聽後感,我歸納了幾句,真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壯麗的詩篇,厚重的歷史,優美的旋律,深厚的感情,精湛的藝術,認真的演奏,激情的歌唱,瀟灑的指揮,總之一句話,作品非常成功,演奏、演唱 都是高水準、高品質,特別是剛才我跟劉老師討論這個問題,我聽過中國歌劇舞劇院的演出不少,但是我認為這次演奏的效果是最好的一次。
還有點不足的,就是感覺我還沒聽夠,還想繼續再聽,沒了,覺得應該還有,所以我建議再增加兩個樂章,現在是一個小時,一個半小時也不算多吧,增加一個非常抒情的、優美的音樂。因為我去過廣西,我去遊覽過漓江,廣西真是太美了。
再一個我還希望有一個比較歡快的、熱情的、熱烈的這麼一個樂章,現在比較深沉,讓演奏人員非常盡興,讓聽的觀眾也要非常盡興,我希望有這麼一個樂章,我的講話完了。
喬建忠:非常感謝劉錫津老師做這麼一場音樂會,我多次去過廣西作音樂學的研究,前後去過五六次,聽到這樣的音樂很親切,我也説三句話,三好,第一好,選題好,這個題選得太好了,廣西壯族的歷史文化非常深遠,一個銅鼓文化,這是全國除了雲南以外,全國是沒有的,咱們專門有一個銅鼓博物館,而且銅鼓本身就是積澱了兩三千年的中國的歷史。另外就是在漢代留下有一個《月人歌》,他把少數民族的語言用語音把它記下來,後來有人通過這個語音就是壯語,跟壯語很像,從這兩點上來講,今天做這樣一種創作,這個選題非常之好。再大一點説,這些年蒙古族的音樂文化,藏族的音樂文化,維吾爾族的音樂文化,應該説彰顯得比較多,在舞臺上也好,在社會生活中也好,都比較多,但是咱們壯族的音樂我覺得不太多,用這樣一種方式來放映這個地方的民族歷史文化都非常好。
第二好,基調好,從頭到尾基本上是抒情的,我覺得設定這樣一種音樂的基調也非常好,因為據我自己的了解,廣西這個地方,確實好山好水好家園,用一個極度抒情的基調來做這麼一部作品,聽得非常入神,這一點很好。
第三好,元素好,對廣西壯族的歷史文化的關照,相當全面,為什麼呢,銅鼓,不僅歌詞裏面寫,一開始進入樂隊以後,聲音就是跟我們一般鼓不一樣,還有第二樂章是天琴,這個天琴真是詞寫得太好了,是天籟,是天上的音樂,詞裏面都表達了,我覺得這個也非常好,第三個《劉三姐》,從唐代以來就有,這又反映了這個元素,我覺得這也是一好,應該説就是把這樣一種文化的元素,音樂的元素表現的非常好。
如果説有不足的方面,可不可以再加一點歷史的這部分,如果我們要全面的反映這個民族的文化,剛才我提,特別是《月人歌》那個詞非常美,他是一個楚國的王子,要走,坐在一個民船上,開船的人就説今天這麼好的天氣,這麼好的景色,我竟然能跟王子同舟,雖然是一個小小的故事,但是它對於這部作品,強化這部作品的歷史感可能有些幫助。不足的方面,我覺得銅鼓在樂隊裏面我覺得用得少一點,好像還可以再發揮。另外廣西壯族還有種樂器叫風鼓,那個樂器我覺得也是非常有特點,一面大一面小,用陶瓷燒,一面用手敲,一面用錘敲的,很有特點,劉老師看看能不能有機會聽聽,吸收一點,放到樂隊裏面,鼓本質形式也非常美,我就提這些。
張伯瑜:今天聽到這樣好的作品非常高興,補充一點,從這個作品來説,藝術性和嚴肅性更強一點,從藝術性上來説我想説四點,合唱作品不好寫,它不容易出效果,受人身的限制等等,能寫到這樣的程度很高興很滿足了。第二個,民族樂隊他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現在來説,因為他主要跟西方的交響樂隊學習,劉老師知道怎麼處理這種情況,也非常熟悉這些樂隊。第三個民間素材的採用,第四個就是廣西民族精神的體現,這四個樂章的安排,體現了民族的文化,民族的精神,用民樂來表現這種精神,又要好聽,又不能枯燥,實際上是挺難的一件事情。
如果提一點意見的話,理性的思考上,任何好的可能也有不好的。合唱作品,從這個作品整個形式來説很標準的一種形式,標準化的形式,就是從形式上不新穎,其實廣西有沒有對歌的形式,一組一組的,更加靈活一些,有沒有這種可能性,現在這個作品嚴肅性很強,但是現在經過幾年,世界多元文化的引進,有的很活潑,有的一邊唱一邊敲,這樣子感覺上可能也會更好,聽覺性也很強,而且廣西,正好有對歌的這種形式,對歌也是群組的,這是一個。
另外,比如説樂隊,樂隊低音不足,用大貝司,大貝司跟琵琶實在不適合,所以整個低音就顯得厚重,揚琴的指音問題也解決不了,擴音以後有點亂,聲音擴大以後,我們怎麼解決民族文化在創作過程當中的這些問題,很難解決,柳琴坐在後面,也沒什麼效果,就笛子,笛子跟合唱隊的配合,男聲低音的關係,音響不在一個平衡上,必須加打擊樂,必須加聲,加低音托著,怎麼弄,我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在實踐上我們也沒有實踐,怎麼能夠達到再好一些,因為畢竟這種模式是按照西方交響樂隊的模式弄的,顯得略有不足,要不乾脆有沒有可能放棄這種思維,轉向另外一種思維,像印度的小樂隊,他沒有大樂隊,他的大樂隊是由各個小樂隊組成的,他就不存在這個問題,這是一個想法。
第三個是民間樂應用,現在原生態概念特別強,這也造成一個問題,給人強調聽一種概念,有一個原生態,我們在原生態上再創作。原生態上再創作是一個老概念,原生態是新概念,新概念大家都喜歡的情況下,我們再用老概念的時候,會有一個關係,這個關係怎麼處理,讓他覺得這樣更合適,更好,而不是把那個直接搬上去,更好的情況下比如説獨唱出來,又是一種模式化的中國民族聲樂個性不強。
第四個民族精神的問題,民族精神怎麼體現,代表廣西文化,這裡面有兩個共性和個性關係,個性關係就是我一聽就是廣西的,共性關係就是我一聽就是中國的,每個省都用,無論是其他省要創作,也用這樣的形式。還有一個手段,怎麼樣處理個性的東西,如果大家採用的方法不一致又增加了共性,就是採用個性因素和處理個性因素的方法,如果採用共性因素多,比如説樂器什麼什麼這些東西,和處理個性的方法,比如説有幾個特性的樂器,如果一個省這樣搞,其他省都是這樣搞的話,我們廣西的特點會減少。我説的不是這個作品的問題,我説的是引發出我們各個地方,各個民族在創作自己作品當中應該值得思考的問題,所以這跟劉老師創作的作品不是直接相關的問題,引發的一個思考。就中國目前整個的創作來説,創作現狀來説存在這些問題,特別是民族管弦樂存在著這些問題,這些問題必然也會在這部作品中有所體現,這是一點思考。
楊青:其實剛剛張教授説的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本來是一個很短的研討會,大家發幾句言,這個事民族管弦樂協會可以著重探討這個事,這樣的音樂怎麼創作,共性和個性的問題,我覺得説得特別好。
今天我聽這個音樂會,我很喜歡劉錫津的《絲路駝鈴》,是很有才華的作品。所以我聽這個作品其實很感動,我聽了很感動,因為他的那種才華光彩又開始展現了,一般的民樂作品我很難聽得完,或者聽著聽著就走神,不能被打動,今天聽了之後我特別有感觸。
其實我不喜歡聽擴聲的,擴聲就不知道真正的聲音發出的是什麼樣的,不帶擴聲可能會更有意思一些,這部作品,我聽完以後,第一我覺得這部作品我特別喜歡第二樂章和第三樂章,這兩個樂章寫得特別不同,看起來好像情緒相同,一個是抒情的,一個是像流水一樣柔情的,這兩個情緒可能會靠,但是兩個非常不一樣,那兩個樂章,民樂隊那個(輔調)感特別有感覺。這點做得非常不錯。
第三樂章水秀,琵琶跟笛子多了一點,我覺得每次出現都給我一種新的感覺,我覺得帶有很強烈的色彩感,那個樂章我也是特別喜歡,這個音樂一聽就知道作曲家是非常有靈性的一個作曲家,他把整個民族樂隊控制的、把握的非常到位,而且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樂章都有不同的他要説的話、他要用的色彩,我覺得是很不容易的。
另外我覺得這部作品還帶有一種文氣,因為我覺得現在寫的歌詞,或者是我們看的電視劇,都是不知所云,沒有文化,我們這個時代,現在大發展,大繁榮,文藝作品怎麼能打動人,你必須要帶有文氣,要書卷氣。我感覺張老師肯定是讀了很多書。所以我覺得這裡面他雖然寫得很風情化,但是裏面帶有深深的打動人的那種底蘊的東西,你要是沒有文氣肯定就沒有這種東西。我是很感動的。因為我覺得這個作品,當然我最終感覺還是很大氣,靈性、大氣。音樂寫得非常厚重,非常有震撼人的力量,銅鼓用的更多一些,更能體現出廣西特定的文化,非常的震撼。
樸東生:大鼓你得擺在更醒目的位置,在舞臺上有個特寫的位置。
楊青:一樂章和四樂章之間都表現大氣厚重的東西,怎麼能有所區別,現在感覺最後的樂章跟第一個樂章氣質上有所接近,能不能拉開一點距離。
廣西省文化廳用這樣創作外包的形式,做了這樣一部作品是非常好的探索,利用中國最好的作曲家,最好的樂隊,最好的藝術力量來做自己的文化,我覺得廣西省文化廳有一種大眼光,就是有一種胸懷,這個東西得推出去,得長遠,打造成精品,現在已經具備了精品的素質。
最後説樂隊,我是第一次聽中國歌劇舞劇院的樂隊演奏,我覺得真的很棒,準確性非常好。
李光華:作品的氣勢我很欣賞,因為一個民族樂隊合唱這種形式,造出這種氣勢非常震撼。第二個關於民族樂隊這個問題,我覺得今天指揮把氣氛挑起來了,但是缺點就在於我們現在的藝術老把民族樂隊非要追求交響化的東西,這也是可以探討的,因為民族樂的特點就是個性很強,今天音響有些問題,每一個鼓架都背上麥克,突出每個人的東西,群體感不夠,群體感比較差,更突出每個人了。有些聲部音樂不太好。用一個整體的麥克可能會好一些,就這個問題。還有儀器調的時候也不太容易調,我在音樂學院搞這麼多年,也覺得這是個大問題,每次演出之前都在琢磨,用什麼樣的話筒,我們學校有的聲音還可以,話筒太多了反而不太好。
另外,關於作品,我第一次聽劉錫津先生這麼大的作曲,一個民族樂隊,它能夠到現在這個聲勢做起來,我覺得相當不容易,但是我們考慮到假如這個作品拿到廣西演,是不是老得需要去請樂隊,這個問題還是很實際的問題,因為你不可能花很多錢去請這些人,還要以廣西的民族特點的形式錶演的。像我們學校經常請一些地方的民間藝人來,陜西説唱的都有,其實我們自己演出沒有多少人,但是河南大調的人和陜西説唱的人到我們學校來以後,音樂廳擠得滿滿的,人們對民間的東西很新鮮,很希望聽到。
我今天最重要的感覺就是,經常有些偽劣作品,我每次去投票,我都很膩,因為我搞音樂這麼多年,我都聽不太懂,好多作品我聽不太懂,今天我聽懂了,我很欣慰,我搞音樂終於我聽懂音樂了,起碼我感受到民間音樂的風情了,詩情畫意,天地、山水概括的非常棒,寫得非常好,將來民族樂隊的問題,我覺得確實是一個大的問題,希望劉會長多考慮考慮這方面的問題,祝賀大家。
劉錫津:我非常感謝大家來聽我的作品,其實今天來是民族管弦樂協會專家委員會第一次整體出動的一次活動,因為今年9月份剛剛成立,這幾位從領導崗位,我們這個學會的領導崗位剛剛離開,成立了專家委員會,這裡也有老的,也有年輕的,所以他們用他們的知識,用他們的智慧,還有他們整體的藝術閱歷,對我們作品作了全面的解剖、評價,非常中肯,因為這是專業的意見。
當然有些問題用什麼方式解決,包括關於民樂到底往哪個方向發展,這是學術性比較強的了,這是另外一個概念,但是這樣一種樣式,作為一個地區,我們把文化整合在一起,讓國人也好,本地區的人民也好,或者在東南亞有一個會議中心年年在那開很多會,我們可以做一個三十人的樂隊也可以上,做一個縮小版,我們立這個作品的時候可能要做一點規模,做一點氣勢,但是將來做實際演出的時候可以小一點,再小一點,中間的唱段拿出來在舞臺上唱都可以,特別是二三樂章的兩段唱,作為獨唱在舞臺上演出都是沒有問題的。
這個作品大家提出的意見我會很好的琢磨、修改,讓它做得更完美,有些意見很容易做,比如説第一樂章的長度上可以壓縮一點,在材料的使用上讓它更經濟,讓觀眾的感覺,期待感能夠接得緊密一點,比如説合唱唱完了樂隊進來的時候,如果在交響樂的時候,它可能色彩就變化多一點,中間的內聲部的推動可能讓你聽著就更豐富一點,這個也有,但是還有一個特殊情況,這樣的一個加麥克之後,倒是相反,它把高頻趨張力了,整個沒有發悶。第二段揚琴很響我都坐不住,沒有這個音響就不是這種聲音了,所以現在有一個問題,音響改變了作品,其實我想是什麼都不要,就是純唱,純樂團,這樣肯定會更好些,因為所有樂器的安排,都是考量了音響方面的因素。
我非常感謝我的這些老朋友,用這麼長的時間,這麼晚來參加這個座談會,有這麼好的意見。特別是樸老師這樣一個年齡,這樣一個身體狀況,拄著拐來的。
在座的這些都是我的好朋友,也都是中國民樂界的一些頂尖人物,大家提的意見我們會很好的消化,很好的吸收,爭取我們一起為廣西做一個能留下來的好東西。
余益中:剛才各位老師、各位前輩都説得很好了,很中肯,劉老師也做了很好的表態性的總結,作為我們廣西文化廳,下一步按照各位老師的指點,繼續支援我們劉老師,把他的想法繼續實現,把這個作品真正成為能夠留下去、傳下去、唱得響,成為精品的那麼一台受廣大觀眾歡迎的一台舞臺作品,也希望我們各位老師多到廣西區走一走,看一看。
廣西這幾年建設的比以前大家去的時候會好一些,建設了以後,環境沒有大的破壞,還是山清水秀,整個廣西環境這一塊,森林覆蓋率等等這些,空氣品質、水的品質都在前面,365天,空氣品質保持優良是百分之九十幾的天氣。我們山區光禿禿的石頭不見了,全部是綠油油的青山,再加上我們廣西的文化,去看一看,走一走是非常有好處的,還請劉老師有空帶著你的朋友們、老師們到廣西去,多給廣西提點好的建議,我們採納建議以後將繼續做些有意義的工作,謝謝大家!
樸東生:感謝文化廳領導這麼重視這樣一個題材,對大型的民族交響樂的高度重視,也不是全國各個文化廳都這樣的。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