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壯族詩情》新聞發佈會 主辦主創介紹創作過程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1-12-04 08:31   發表評論>>

壯族詩情

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組織創作的首部大型壯族民族交響合唱《壯族詩情》于2011年12月4日晚19:30在北京世紀劇院進行首場演出,這是繼今年3月廣西民族音畫《八桂大歌》獻演國家大劇院之後廣西又一舞臺藝術作品亮相京城舞臺。

大型民族交響合唱《壯族詩情》新聞發佈會

時間:2011年12月4日上午10:00

地點:北京國際會議中心308室

 

主辦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

承辦單位:北京晁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演出單位:中國歌劇舞劇院

壯族詩情

唐正柱:尊敬的各位嘉賓,尊敬的新聞媒體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主辦方對大家的光臨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謝意。

在北京今冬第一場瑞雪降臨之後,我們廣西將在今晚向首都北京獻上一台大型民族交響合唱音樂會《壯族詩情》,這場音樂會將展開富有壯族風情的多彩畫卷,為了讓大家了解《壯族詩情》在北京首演的有關情況,我們特別邀請了相關領導和嘉賓同大家見面,發佈相關新聞,回答各位的提問。

他們是: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余益中先生;

壯族詩情

著名詞作家、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廣西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原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副廳長張名河;

原中央歌劇院院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中國歌劇研究會副主席劉錫津;

我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副廳長唐正柱。

下面有請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余益中先生致辭。

壯族詩情

余益中:

尊敬的新聞媒體朋友:大家早上好!

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組織創作的大型民族交響合唱《壯族詩情》將於2011年12月4日晚19:30在北京世紀劇院進行首次演出。

首先,請允許我向百忙之中前來參加發佈會、長期以來對廣西文化發展給予熱情關注、大力支援的新聞媒體朋友們,致以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現在,我向大家介紹組織大型民族交響合唱《壯族詩情》創作的有關情況。

壯族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全國共有1800多萬。壯族人民勤勞智慧、開放包容、熱情好客、能歌善舞,幾千年來,創造了燦爛豐富的民族文化,譬如“三月三”歌節、繡球、壯錦等一大批壯族優秀文化風采多姿、艷麗動人。

新中國成立以來,壯族人民開拓進取、奮發圖強,在山水甲天下的青山綠水中辛勤耕耘,在風生水起的北部灣裏乘風破浪,續寫著燦爛輝煌的壯族文化新篇章。

隨著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落戶廣西南寧、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廣西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也迎來了展翅騰飛的新契機。

歌舞劇《劉三姐》家喻戶曉、享譽海內外,《印象劉三姐》開創了中國山水實景演出的新紀元,民族音畫《八桂大歌》、壯族舞劇《媽勒訪天邊》、桂劇《大儒還鄉》創造舞臺藝術精品“三連冠”的新篇,音樂劇《桂花雨》、舞劇《碧海絲路》、壯族歌劇《壯錦》延續著壯族文化藝術的勃勃生機,一大批具有時代特徵、壯鄉風格、和諧相容的文藝作品相繼獲得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文華大獎特別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等榮譽。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次代表大會的召開,為廣西文化發展繁榮進一步明確了指導思想,建設民族文化強區成為了廣西今後重點發展和建設的主要目標之一。

廣西黨委、政府明確指出要將廣西建設成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區域文化中心、中國與東盟文化交流樞紐以及中國文化走向東盟的主力省區。打造一批全面展現廣西壯族歷史人文和多彩文化的壯族舞臺藝術精品,向全國各族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展示廣西民族文化魅力、樹立廣西文化形象的需求尤為迫切。

為了謳歌壯族人民的勤勞、智慧、善良、勇敢,向全國各族人民展示廣西壯族具有濃郁民族風情、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藝術,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決定組織全國知名音樂人創作這一部具有壯族史詩風格的音樂作品——《壯族詩情》。

《壯族詩情》是第一部壯族民族器樂曲作品,由著名作曲家、原中央歌劇院院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劉錫津先生作曲,由著名詞作家、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廣西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原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副廳長張名河先生作詞。

一年多來,廣西文化廳多次組織主創團隊深入廣西的邊疆村寨采風,零距離地與廣西壯族人民進行深入的交流,從廣西壯族的傳説故事、民族風俗、人文風情中精選出壯族音樂元素,融入廣西的山水之秀、大海之靈,展現廣西的天、地、山、水,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壯族風格。

作品分為《地鼓》《天歌》《水秀》《山雄》四個篇章:

第一篇章《地鼓》,講述了最早鑄造和使用銅鼓的民族——壯族在2000多年曆史長河中的信仰、崇拜、追求和精神世界;

第二篇章《天歌》則引發出壯族這個古老民族與自然萬象的對話,表現了一個聰慧民族對自身所處得天獨厚環境的高度認知與自省;

第三篇章《水秀》向觀眾描繪了山青水秀、至美至柔、美絕天下的八桂大地,流露著壯族人民織就瑰麗秀美錦繡山河的涓涓情意;

第四篇章《山雄》用史詩般雄壯的語言向世人展示著新時代的壯族兒女的堅毅、果敢,如同廣西高聳的峰林般雄渾,煥發著春意,鼓動著生命的吶喊!

四個篇章渾然天成、相互輝映,首次將銅鼓、天琴、馬骨胡等廣西獨有的壯族民族樂器融入民族交響樂中,用民族交響合唱的形式演繹不斷發展變化的壯族情懷,用充滿詩情畫意的音樂語言講述了壯族人民奮發圖強、開拓進取建設美好家園的新風貌,是廣西文化廳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和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的精神、建設民族文化強區的具體舉措,是壯族人民向中華民族大家庭獻上的一部具有壯族風采、壯族特色、壯族情懷的藝術作品。

2011年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關鍵之年,廣西文化廳以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此為契機,將藝術精品創作作為文化發展的龍頭來抓,我們將今年定為廣西藝術創作年,通過舉辦第六屆廣西音樂舞蹈比賽、實施舞蹈創作項目簽約制度等措施,力保“改革不止、創作不斷、演出不停”,推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大型民族交響合唱《壯族詩情》正是打造廣西氣派文藝精品的又一新作品。

今天晚上,《壯族詩情》將在北京世紀劇院為首都觀眾進行首場演出,這個月底我們還將參加廣西的新春演出季的演出,以及到全國各地進行演出,並且進行邊演出邊修改,特別是今天晚上演出結束之後,我們還要請北京的專家進行評價和評論。進一步提高創作的品質,爭取在明年兩會期間我們能在國家大劇院進行演出。

希望廣大媒體朋友能一如既往地關心、關注《壯族詩情》的演出動向,積極宣傳廣西文化發展特別是文藝作品的創作、演出,我們相信,在各位朋友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和幫助下,《壯族詩情》在北京的首演一定會取得圓滿成功。

今後,我們將貫徹落實十七大六中全會和廣西第十次黨代會精神,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以高度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推動廣西的文化自強,為打造廣西氣派的文藝精品、為把廣西建設成為民族文化強區、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我們更加積極的貢獻!

最後,祝大家工作順利,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我的介紹完了,謝謝大家!

唐正柱:謝謝余廳長,下面請《壯族詩情》作曲,原中央歌劇院院長,著名作曲家劉錫津先生介紹作品的有關情況。

壯族詩情

劉錫津: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

以前我和咱們一幫國人對廣西的印象都是一樣的,什麼呢?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般中國人對廣西大致是這麼一個情況。當我接受廣西文化廳委託準備開始《壯族詩情》創作的時候,才開始重新認識廣西,廣西的朋友幫我安排了到百色地區走了很多的地方,在走進廣西的日子裏,給我留下了永遠難以忘懷的美好瞬間,在廣西的大山裏,在山林的歌聲裏,聽聽他們美麗動聽的旋律,感受他們深刻的文學智慧,體會他們深沉的人身徹悟,我重新感受到,廣西豐厚的文化積澱,體驗著壯民族燦爛的藝術世界。在浩如煙海的壯族文化遺産中可以説是精華遍地。可是要根據創作課題,準確選擇到真正有效的需求,卻並非易事。

在這中間我認真研究學習了將近兩百首廣西各地的民歌、民謠和樂曲,尋找特色,尋找韻味。廣西將來大家去你會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原來我們采風都自己拿錄影機去錄,去聽,現在不用了,到處就有,咱們這個山民他們自己錄成光碟,你兩塊錢買一本,我買了很多光碟回來,可以盡情地去聽。

最後,就是鎖定了十幾首精品然後進行分析、消化、提煉、昇華,由這些作品建立了整個壯族《壯族詩情》的遺傳基因,開始創建了這部作品的生命歷史。

在這個《壯族詩情》這部作品中,我努力在實現我自己多年的創作追求,我們這樣大型的民族器樂作品,應該是傳統的,人手刀口,那種原生態,我們是傳統的,但不是原始狀態的,我們的作品是現代的,但決不是洋腔洋調,難聽難懂,我們要在傳統與現代中尋找最密切的有效的銜接點和接合點,創作既傳統又不陳舊,既有鮮明時代感又非常中國,能夠與西洋交響樂平起平坐的作品,民族管弦樂協會也追求這樣,世界上交響樂大家普遍認同,但是在這個世界上能夠和交響樂對話,能夠在它的表現能力,創作、規模和整個實際演出效果給人享受方面,我們的民族管弦樂有我們自己獨到的地方,我們也是在呼籲大家都來創作這樣一種能夠和交響樂匹敵的這樣一種作品,這樣一種藝術形式。

我們知道廣西的文化符號也是極為豐富的,為了更準確的概括出廣西人文精神的精髓,我們還翻了很多歷史書,在網上搜索了大量的廣西歷史和資訊,最後根據大型交響作品的篇章結構的特點,和樂章之間相互對比的音樂創作規律,安排了四個樂章,大家知道交響樂套曲,每個樂章都有它的音樂自身的規律,根據交響樂這樣一種套曲的共用規律性的東西,我們把它確定了四個樂章。

壯族詩情

我分別介紹一下這四個樂章大致的想法。

地鼓這個名,其實我最初寫的時候只是想到一個鼓,因為大家知道銅鼓是壯族,幾乎是圖騰的感覺,因為在廣西民族博物館裏面他就是一個巨大的鼓,銅鼓他代表著一個時代,代表了廣西的一種文化精神的凝聚,但是光是鼓又不足以表現,所以就尋找了一個依託,就是大地母親,通過大地母親尋找到大地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壯族是最早鑄造和使用銅鼓的民族之一,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銅鼓記錄著壯族人的信仰、崇拜、追求和精神世界。回蕩于綠色叢林,原野之間的深深震撼,仿佛是大地之母親向兒女們發出的深深呼喚,這是表現大地與人的樂章,以極為簡練的時空,壓縮歷史,表現壯族人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奮鬥精神,這個樂章,大家聽的時候會感受到一種深沉的張力在逐漸的膨脹,逐漸的成長這樣一個過程。這是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叫天歌,壯族人素有能歌善舞的傳統,祖先傳下的天歌、天舞、天琴,讓天上人間融為一體。天歌引發出一個古老民族與自然萬象的對話,這裡蘊含著不僅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感恩的情愫,而是一個聰慧民族對自身所處的得天獨厚的環境的高度認知。所以我們想做成這樣一個意境,月光下,在美麗而神秘的山寨裏,青年男女彈著天琴,歌唱、舞蹈,訴説著無盡的情誼,這段我們選了男女生二重唱。

第三樂章我們起名叫水秀。壯族的瑰寶就是壯錦,在國人眼中的廣西永遠是山清水秀,秀甲天下,永不衰老的美麗女神,我們在這個樂章裏頭,在樂隊的鋪墊下用了女聲獨唱,在廣西來説是非常熟悉的,大家都知道,一唱就是廣西的印記,我們通過這個展示著無窮的韻味和美好的心境,這裡面用了馬鼓胡,演繹了一段非常動人的旋律,非常有人味的一段旋律。

第四樂章就是山雄,終曲,比較輝煌的一段,大家知道廣西一是片誕生英雄的天地,擁有遼闊綿延,孕育雄渾的山巒,新時代的壯族兒女正演繹著永不落幕的英雄史詩,這一段,這樣的一個意境,大家可以想像一個畫面,群山像戰士一樣列隊在祖國的南疆,守護著祖國的南大門,讓人非常肅穆起敬的場景。

第四樂章我是集了所有民族樂隊能用到的輝煌的手段,以表現人民在盛大節日的歡樂奔騰的環境中的情況。這裡頭第一主題就是一種歡樂奔騰的特點,然後抒發人們對美好未來,希望和憧憬的第二主題,交替出現,一步一步對比把樂曲從一個高潮推向另一個高潮,直到最後高唱“把手牽起來,把手連起來”,我是想在這個作品的最後,不光是壯族,而是表現了一個是廣西的各民族的大團結,同時也象徵著全中國56個民族的手拉手,相親相愛這樣一個意義。

這是我們想表現的內容。因為這個,我請了此作家張明河先生加盟做這件事情,他原來在廣西做過文化部門的領導,有比較高的認識,同時他也是中國非常著名的詞作家他很快就抓到了主題,抓到了很多細節,就是讓我們在創作過程當中感受到很多廣西的更精妙的那些細節的東西,所以我在這裡還特別感謝張名河對這部作品做出的特殊的貢獻。

唐正柱:剛才余廳長還有劉老師對創作的方面進行了介紹,各位記者看看還有沒有什麼問題。

壯族詩情

記者:我是中央廣播電臺的記者,要是這個音樂給我們提供一個小樣就可以了。再就是我想問一下余益中廳長,廣西實際上是我們國家文化資源大省,文化資源非常豐富,我想問一下,未來咱們廣西文化産業大發展,發出這樣的號召,咱們以後怎麼利用咱們豐厚的文化資源,推動咱們廣西文化産業的發展,未來具體的規劃,比如投資各方面,投入是怎麼樣的狀況,能不能詳細介紹一下。謝謝。

余益中:如何利用廣西豐厚的文化資源推動廣西文化産業的發展,也是我們現在正在研究的課題,廣西文化資源確實比較豐厚,應該説到目的為止也稱得上是文化資源大省,不僅僅從藝術的角度講,從其他角度講,都能夠看到這一點,如何把這些文化資源變成我們的文化産品,又變成文化産業,這就要靠做很多事情。

我們今天《壯族詩情》就是劉老師,張廳長,幾位創作人員,就是把廣西文化資源通過他們的創作形成了比較好的文化産品,那麼這個文化産品下一步是否能形成系列的文化産業,還要靠我們下一步去做,比如説《壯族詩情》,繼我們歌舞劇《劉三姐》等幾臺反映壯族舞臺藝術作品以外的又一台新的舞臺表現形式,主要是以民族交響合唱這個角度展現出來的,這是我們在廣西以前沒有過的新的表現形式,表現壯族的一種新的表現形式。

那麼下一步,由這就可以引發出我們下一步要做的演藝界的文化産業,現在我們初步考慮,一個在體制機制上我們再創新,首先把我們廣西歌舞劇院,廣西的木偶團,廣西的雜技團,廣西演出公司四家聯合在一起,形成廣西演藝集團有限公司,將來在這些作品的基礎上,通過走市場來推出一條符合廣西特點的演藝文化産業,這是一個方面。

除了這個演藝集團以外還有其他一些産業,一個是最近實景演出這個産業,在廣西起步,在全國已經出現了八家,比如《印象劉三姐》以後,在湖南《劉海砍樵》,河南的開封,還有河北的承德,還有大草原呼倫貝爾,還有四川的都江堰,等等已經做了九家,明顯形成了實景演出的文化産業,現在這個文化産業又回歸南寧,我估計明年年底以前在南寧又會出現一種新的表現形式的實景演出,就是以城市景色和城市的居民遊客為背景和演員的一個新型的實景演出項目,將在南寧,所以新型的實景演出文化産業項目也已經形成了。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包括廣西動漫産業,還有其他一些文化産業,比如藝術品文化産業,等等文化産業都會陸續形成。作為文化産業這塊,我們廣西已經專門做了文化産業發展規劃,以及全區在幾個地方已經形成了文化産業園區,南寧要建文化産業城,建一個三千平米而且還要預留一萬畝做後期文化産業建設,桂林也是近兩千畝地也要建設文化産業城,形成廣西新一輪的文化産業發展態勢。所以我們將來以大企業,大項目,大投資來帶動整個廣西文化産業的發展,廣西經濟條件還不算太富足,政府引導這塊力度也在進一步加大,所以我相信在六中全會的指引下,廣西的文化産業,會迎來一個發展非常好的明天。我就説這些。

壯族詩情

記者:我是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的記者,我這個問題主要提問劉錫津老師的,您剛才簡單介紹了您的創作理念,您能不能著重給我們講一講廣西這個地域的音樂語言,怎麼展現壯族的音樂風格和地域風格。

劉錫津:剛才中央廣播電臺那位朋友説得特別對,音樂是要聽的,不是説的。但是你説這個問題我覺得還是可以給大家提示一下,因為藝術貴在特色,藝術的生命在於特色,如果一個作品聽著就是大路貨,聽起來就毫無價值。原來廣西在我的印象裏就是《劉三姐》不知道裏面有什麼,後來一進去之後發現太豐富了,我為什麼説他是文學智慧,一個旋律兩夥人在那唱,不斷的改詞,不斷的變換,而且在鬥,鬥來鬥去有的年輕小夥兒把老頭給鬥下去了,唱不過人家了,本身那種音樂生活完全融入到他們民族的生活裏頭,非常的豐富多彩,而且就是一個縣裏頭,隔著一座山民歌就完全不同,所以通過這些,我覺得太豐富的音樂世界了。現在實際上一個多小時的東西,我用的就七八首還不是原封拿來的,還要經過提煉,比如有的旋律,我把它拿過來以後經過消化了,就變成了我們這個作品的基本主導調,一開場就是從最低沉的,比方生命的萌動,那樣一種感受。我想講的就是,在這裡追求的一個就是民族特色,就是廣西壯族的特色和現在交響樂語言的一種融匯,我不是原生態,但是我是民族的,我不是那種非常古板,但是又有非常的時代感,所以他兩面就找了一個契合點,這裡頭也有難聽的音樂,也有難聽的段落,但是那個難聽是為了陪襯好聽來的。

記者:為什麼選擇這三件具有特色的樂器。

劉錫津:這三件最有特點,也最適合我們這個作品的表現,比如説銅鼓,銅鼓作為第一樂章的魂,它可以説是圖騰的概念,它表現出來的東西是非常集中。因為鼓本身是一種鼓動是一種動力,會感受到生命鼓動的過程,所以你在這個聲音當中你會感受到,與眾不同。天琴有點像咱們漢族的小三弦,但是它又不同於,大家可能在電視上看到過,一些人連彈帶唱的,就是非常有意思,它是一種彈唱,通過這種音色帶著你進入非常有特色的山寨,馬骨胡是用馬骨頭做成的,音色比較沙啞,和這個旋律結合起來就是不同於弦樂,我們做了一大片好幾十的拉弦樂器在裏面它是完全不一樣的。我有一段是完全用人聲,無伴奏,是用馬骨胡演奏,那個意境是非常非常玄妙的,請大家今天晚上去聽,驗證我説的是否是那麼回事。

記者:各位好,我想問一下劉老師,劉老師不僅是一位著名的作曲家,他還是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的會長,他肯定關注的不僅是咱們廣西一個地方的民族音樂文化的事情,肯定要關注全國的事情,據我了解,現在國際上,包括國內作曲界,對於少數民族音樂特別感興趣,包括國外他們都會組織團隊采風,國家大劇院也是請外國人到少數民族地區去采風,外國作曲家來寫中國作品。但是反正據我了解,特別完整用這種大型作品呈現的,為某個地方的少數民族地區的音樂元素寫作品的特別少,我想問一下劉會長,據您了解,您肯定了解的更全面一些,全國其他省市有沒有類似這樣的作品,這樣的大型作品對某個地區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發展還有推動,跟那種片段的,還有用歌曲的形式,或者是單片的交響樂的形式來呈現的這種形式有什麼不一樣,對一個地區的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來講,謝謝。

劉錫津:第一個問題,用交響樂的形式去表現這個地域文化的這種形式比較多,因為現在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之後,很多地方的政治家特別喜歡交響樂,很多省沒有交響樂團都建交響樂,在這樣交響樂的形式裏頭,據我知道的很多省都做了和本地域本省文化相關之間的史詩性的作品比較多,像蒙古、青海,反正好多省都做過這種事情,但是用民族樂隊,用民族管弦樂來做這樣的一種事情比較少,因為現在一個實際情況,就是我們現在的民族樂團的建設,現在還不如交響樂團那麼被重視,發展的還不是特別理想,所以考慮到這樣一種方式的比較少。我就表揚余廳長他們了,他們就有這種指揮,選擇了一個冷門的藝術形式,用不是很大投入的比較討巧的辦法,來做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有藝術含量的事情,我很讚賞他們這種想法,我覺得這個做法是非常非常有意義的。

中國民族音樂,我們一直在大力的提倡,就是不要變成一種小組的方式,它應該具備和交響樂對話和抗衡的這樣一種地位,大家可以去聽一聽,我們有一位老的廣播民族樂團的指揮和作曲家,他把《火鳥》把貝多芬的作品,把一些甚至更現代一點的交響樂的作品,把它移植到民族樂隊演奏,這已經是十幾年前了,以假亂真,甚至比那個真的還有特色,我們這個民族樂團説實在的,就是銅管我們沒有,其他的在弦樂方面我們一點不輸給他們,而有我們自己的特色,銅管我們還有其他辦法去解決,我們打擊樂極其豐富,浩如煙海。所以我們希望通過我們這樣的一個作品,就是在全國呼籲我們民族音樂的愛好者,我們的作曲家都關注民族交響樂,民族管弦樂的建設和推動,希望有更多的好的作品能夠出現。

壯族詩情

記者:我向余廳長提個問題,問題是從這次首演的規格可以看出,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對《壯族詩情》是相當重視的,請問文化廳組織創作這部作品的背景和緣由是什麼?

余益中:我們創作背景我前面已經説了一些,我想在廣西描寫廣西,反映廣西,壯民族生活、愛情以及各方面的情況,廣西已經有好幾部戲了,比較完整的壯民族的生活、愛情和各方面的情況,但是用其他的藝術表現形式反映壯民族的生活情況還沒有,特別是剛才劉老師剛才談到的,用民族交響合唱這種形式投入的少,又是一個冷門,同時可能,我們預計可能廣大觀眾都比較喜歡的一種形式來表現我們壯民族的這種情況,可能還很有效。所以我們在研究這個事情的時候,進行文藝創作,到底是該怎麼辦,肯定離不開壯民族的主線,那麼表現形式前面有了,歌舞劇有了,那其他的形式是不是還能夠試一下,包括我們往下《劉三姐》純粹用交響樂來表現《劉三姐》的一些情況,我們也在嘗試。所以我想主要借《壯族詩情》反映我們廣西生活情況的表現。

今年廣西文藝創作年,除了我們進行音樂舞蹈比賽,還有進行了很多簽約制度以外,也想,能不能拿出一個相對好一點的精品出來,作為我們今年創作年的,有代表性的一個作品,所以我們選來選去,選了《壯族詩情》,還有個《劉三姐》還有等等一些大型的創作,現在條件相對成熟一點,可能就是《壯族詩情》,所以先把這個拿出來,來做一下。這是第二個考慮。

第三個考慮,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會議在南寧召開比較多,有時候專門要拿出一台反映壯族的戲給大家看,舞劇是可以交流的,歌劇也是可以交流的,歌舞劇也是可以交流的,但是假如説又有廣西民族特點的,又有廣西實實在在內容的,各種藝術內容的還沒有,所以各種會到廣西開以後,我們一下拿出一些藝術內容展現在代表者面前還真不容易,這臺戲大家聽完以後,我感覺可以中外溝通,什麼會議的代表都可以來聽聽,來看這臺戲。還起到這麼一個作用。這次合作的情況,我感覺也是一種創新,是我們文化廳有這種想法以後,拿出一點錢,由企業、市場和這些專家們聯動來推進的一種新的方式。這種應該説從管理的角度講,創作外包,我看也是我們下一步要考慮的新的形式,廣西是文化資源大省,但是人才相當匱乏,特別是高精尖人才特別匱乏,如果組織國內一流作曲、作詞各方面的專家,到廣西進行采風,通過采風作出一些高品質高水準的作品出來,也能夠影響廣西的文化繁榮發展。所以我想通過這幾個方面來考慮,覺得做《壯族詩情》,這個背景我想主要是這麼四個方面的一些情況來推動這個《壯族詩情》的創作。

壯族詩情

記者:我是中國文化報的記者,有一個問題想問余廳長,從歌舞劇《劉三姐》一直到大型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以及到《壯族詩情》,我們都看出了廣西的舞臺藝術創作呈現出繁榮發展的態勢,我想請問近年來廣西創作的音樂作品還有哪些?

唐正柱:廣西確實是民族資源的大省,廣西有12個民族,壯族是主體,其他之外還有十個少數民族,余廳長到我們文化廳當廳長以後,他有一個思路就是要打造廣西氣派的舞臺藝術,要為各少數民族打造他的精品系列作品,那麼這個工程是一個浩大的工程,需要我們持續的聚集各方面的高精尖的人才,來持之以恒的完成,那麼從歷史上來説,我們的一個作品,就音樂而言,確實也出了不少作品,耳熟能詳的《劉三姐》,包括在上個世紀90年前後,第四屆全國民約會《愛我中華》現在被反覆唱,還有1999年廣西南寧舉行國際民歌藝術界,組織創作的《大地飛歌》這樣的歌曲也是在全國,乃至港澳的地方都傳唱。

從歷史上大概可能記的比較多的就是《壯錦獻給毛主席》、《趕圩歸來啊哩哩》,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三月三九月九》《老王》,實際上我們廣西不斷推出各種各樣的具有民族特點優秀作品,這些年我們想再提升,就是有一些比較小型的,或者説五分鐘左右的歌曲,我們把它提升到器樂作品,所以今年重點推了兩個作品,一個就是《壯族詩情》,一個就是《劉三姐》,下一步還會組織一些反映壯族、瑤族、苗族、侗族或者京族這一系列的作品,這些工作都在做當中,由於音樂作品可以説是一種國際語言,還是要通過耳朵去聽,所以我們熱誠的邀請各位今天晚上到我們現場去聽這些作品。你們也可以以後通過網上來聽我們廣西的作品,我們也會建一些廣西的音樂網在這方面加大力度,通過這種網際網路的方式,大力傳播我們廣西優秀的音樂作品。

由於時間關係,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就到此結束,謝謝各位的參與和提問,熱烈歡迎各位媒體記者今天晚上七點半在北京世紀劇院觀看《壯族詩情》演出。

謝謝大家。再會。

壯族詩情

文章來源: 中國網 責任編輯: 聯遠
>> 名人訪談
>> 中國樂壇

    青年歌唱家夢鴿對紅色經典歌曲情有獨鍾。為慶祝中國共産黨建黨90週年,她將從北京出發,一路高唱紅色歌曲,走向全國10幾個城市,開啟以“如夢如歌”為主題的紅色音樂巡演。
· “中國風”民樂創新向何處
· 經典民樂慶新春 吳玉霞奏《十面埋...
· 十二樂坊元老成員 打造新民樂最強音
· “民樂皇后”宋飛領銜“中國協奏”
>> 星光燦爛

    華誼音樂正式對外發佈了尚雯婕醞釀了長達一年之久的外文歌曲《Nightmare 魔》,充分體現了她未來音樂風格的極致走向與定位,重現離奇女子噩夢中的呼吼。
· 張韶涵阿維拉古城驚艷之旅
· 史上香港當紅明星紀念冊
· 揭秘明星與春晚的那點事
· 叱吒樂壇頒獎禮 陳奕迅成大贏家中...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