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在青海】“交通線”變“風景線” 交旅融合繪新景——“鞏固拓展交通運輸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系列報道之四
發佈時間:2025-03-21 16:06:18 | 來源:青海日報 | 作者:牛玉嬌 | 責任編輯:吳一凡環北龍山國家森林公園旅遊風景道提質改造後,景色美不勝收。青海省公路局海東總段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道路通,則百業興。當“交通+旅遊”融合發展,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青海給出的答案是,通過優化頂層設計、加快項目建設、推動服務供給多元化等多項措施,逐步將“交通線”轉變為“風景線”,為青海的生態旅遊注入全新活力。
初春的高原乍暖還寒,3月17日,驅車行駛在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境內的國道341膠海線,路旁生動有趣的彩繪圖映入眼簾,來到十二盤坡,紅、藍、黃三色相間的旅遊公路猶如“盤龍”從山頂蜿蜒伸展至山腳,形成十二條彎道,每個彎道處都有一尊生肖像,為長途跋涉增添了一份趣味,暫態,旅途的疲憊消失不見,只有斑斕的“風景線”留在記憶深處。
據了解,2024年,青海省交通運輸廳對“環北龍山國家森林公園旅遊風景道”完成提質改造,並以互助縣金圓水泥廠為起點,經G341線、S204線,串聯起沿線互助北龍山國家森林公園、吐魯溝國家森林公園、甘禪寺和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天堂寺等景區,“一條路”激活了“一片景”。
“十二盤坡早有名氣,但是以前路況不好,危險系數大,去年交通部門通過對包括十二盤坡在內的環互助北龍山旅遊風景道進行提升改造,來打卡的人更多了,遊客體驗也更佳。”青海省海東公路總段養護科(安全生産管理科)科長馬玉安介紹,通過路面灌縫、沿線設施刷新、修建停車港灣、增設旅遊風景道地理標誌標牌、種花植草等措施,使得這條旅遊線路處處是風景,一年四季都有遊人拍照打卡。
一條路不僅串聯起了山內外的山水景色,更串聯起了山內外的遊人和産業。
沿著這條旅遊公路一路向北,來到互助縣加定鎮,這裡有山有水,森林茂密、空氣清新,與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天堂鎮僅隔一條大通河,家住浪士當村的村民白索南才讓,依託北龍山景區開起了農家樂,日子過得很是紅火。
“我們住在山裏,以前出行很不便利,現在路修得越來越漂亮、越來越平坦,我們去城裏方便了,城裏人來我們這兒旅遊也方便,旅遊旺季村裏的農家樂全部爆滿,一年的凈收入能有四五萬元,家家戶戶在家門口吃上了‘旅遊飯’。”白索南才讓説。
據統計,去年互助北龍山景區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1150.2萬元,同比增長4%,景區接待人數83.72萬人,同比增長9%。
幸福生活的背後,是交旅融合活力迸發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省交通運輸廳聚焦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圍繞構建“一芯一環多帶”生態旅遊發展新格局總體部署,立足省情定位、高原特色,編制《青海省“一芯一環多帶”生態旅遊公路規劃綱要》,積極推動一批旅遊公路項目的建設,為青海的生態旅遊發展注入更多動力。
據統計,青海省公路通車總里程達9.12萬公里,全省5A級景區全部通達高速公路(含一級)公路,84%的A級景區通達二級及以上公路。
除了“一路有景觀”“一路有亮點”,還有“一路有服務”。
去年夏天,位於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泉吉鄉的聖泉灣生態體驗區“火爆出圈”,這裡天高雲淡、湖水湛藍,還有海鷗、沙灘,如夢似幻。
來自四川的遊客廖女士説:“我們先是看了湟魚洄遊,又到聖泉灣來,景區有巡回巴士帶我們到核心區,近距離接觸青海湖,服務體驗很好,不虛此行。”
去年,青海省交通運輸部門不斷拓寬服務廣度,有序建成聖泉灣綜合服務體、泉吉湟魚洄遊觀景臺和沿線旅遊標識標牌等設施,拓展充電、觀景、景區諮詢等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了生態旅遊目的地交通運輸服務品質,讓遊客愛來青海、愛上青海。
如今,青海省交旅融合發展的篇章已加速打開。
遊客可一路坦途進入日月山、聖泉灣景區,祁連牧歌、崑崙溯源等特色旅遊公路帶正在打造中,柴達木、青海湖等“五個一號”生態旅遊景觀大道即將亮相,玉樹沿江、果洛沿黃等旅遊公路加快建設,自行車道、步行棧道等慢行系統逐步完善,各大景區景點與鄉村營地、特色村鎮串珠成線,一幅美麗高原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建一條道路,串一路風景,興一片産業,富一方百姓,交旅融合將“路途”延伸成“旅途”,聯通了人們嚮往“山宗水源大美青海”的“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