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感黨恩 聽黨話 跟黨走·和諧青海行】“仟戶牧場”春潮涌

發佈時間:2025-02-27 15:54:28 | 來源:青海日報 | 作者:丁玉梅 | 責任編輯:吳一凡

image.png

達幹傑在展示牧場生産的産品。丁玉梅 攝

2月25日,伴著春日暖陽,踏入位於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冰溝工業園區的仟戶牧場加工車間,一幅熱火朝天的勞作景象映入眼簾。車間內,燈光通明,機器忙著分割牛羊肉。車間一隅,幾位工人熟練地翻過腸衣,將提前備好的肉醬裝到裏面。

車間倉庫內,仟戶牧場養殖中心負責人達幹傑在指揮工人搬運檢疫屠宰好的牛羊時,接到來自西寧銷售店的電話:“阿吾,我們在西寧的銷售店,才開業二十多天,日營業額就達到了5000多元!店裏生意正紅火,咱牧場的貨源可得穩住。”

給達幹傑打電話的是仟戶牧場負責人葉旦多傑,西寧的銷售店開業後,葉旦多傑一直忙新店的事。這不,眼看著新店的銷售量一天天增加,他在電話裏囑咐達幹傑,這兩天務必做好羊羔斷奶工作,以及牦牛天然牧草的補飼,後續出欄的牛羊品質更不能馬虎。

回到養殖牧場,達幹傑看著三千多只羊羔歡快地奔跑,想著葉旦多傑告知的好消息,放了一輩子牧的他,心中生出無限喜悅:“祁連畜牧業的春天又來了!”

從傳統放牧售賣活體牛羊,到現在一個個加工車間運作起來,一袋袋標著産地祁連的精細分割過的牛羊肉走出祁連草原,走進城市餐桌,這場從草原牧場到現代産業鏈的深度變革,正是祁連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建設的生動實踐。

這場綠色有機畜牧業的變革,不僅讓祁連縣的牛羊肉産品走向了更廣闊的市場,也讓當地的牧民從中受益,達幹傑就是其中一員。

“我們家草場少,聽説招放牧員,我就去應聘了。”2014年,景楓集團在峨堡鎮白石崖村,成立祁連縣峨堡鎮景楓現代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景楓牧業”),合作社流轉了近167公頃的草場,達幹傑成為合作社的放牧員。

幹著老本行,又有穩定的收入,達幹傑心裏樂開了花。和他同村的才讓多傑,同樣因為只有有限的草場,只能到張掖等地打工。2015年,夫婦倆通過招聘到合作社當放牧員,兩人加起來每月有9000多元的收入,這些年吃穿不缺,還置辦了小轎車。

在達幹傑和才讓多傑日子越過越好的時候,峨堡鎮黃草溝村的葉旦多傑,大學畢業一年後回到了這片草原。受景楓集團的資助,他在南京讀完高中,大學畢業後在景楓集團工作了一年,2021年回到祁連負責合作社的事務。

在祁連縣綠色有機畜牧業示範區建設深入推進的背景下,景楓牧業搶抓政策機遇,依託政府專項資金扶持及技術幫扶,于2024年9月建成標準化畜産品加工車間。

通過創新採用“精細分割+熟食深加工”雙輪驅動模式,成功開發冷鮮肉、牛肉乾、風味醬鹵製品等20多種産品,月加工産能突破30噸,通過實體店與電商平臺同步輻射周邊城市,實現“草原生態羊”向“預製精品菜”的轉型升級。

“2024年底,我們啟動了品牌煥新戰略。”仟戶牧場負責人葉旦多傑向記者透露,原“景楓牧業”正式升級為“仟戶牧場”,新品牌不僅融入了祁連縣“千帳牧區”的歷史記憶,更通過統一設計的祁連山標識強化地域認知。目前全係産品均啟用“仟戶牧場”標誌,其中西寧店的牦牛眼肉牛排、高原草飼牛肉卷等明星單品,十分受當地群眾喜愛。

同樣來自峨堡鎮的“牧二代”才旦卓瑪大學畢業後,懷著對家鄉的熱愛,回到了祁連縣。通過招聘,她成為了仟戶牧場西寧銷售店的負責人。“能在家鄉的企業工作,還能為家鄉的産品打開市場,我覺得特別有意義。”對於這份新工作,才旦卓瑪幹勁滿滿。

“我們吸收了當地7名大學生到牧場工作,他們都來自牧區。”有了新鮮血液的加入,葉旦多傑有了新的謀劃,在做好精深加工的同時,挖掘祁連草原的遊牧文化,文旅融合的體驗類項目將於3月份啟動,屆時將會帶動更多的牧民群眾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