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默默無聞到年貨頂流,這個小縣城培育出金桔界的“愛馬仕”?
發佈時間:2025-01-17 10:22:16 | 來源:廣西新聞網 | 作者:李濟坤 | 責任編輯:吳一凡五年前,廣西融安的果農李宏明偶然見到了一顆奇特的果子,個頭比雞蛋大,皮薄無籽,嘗起來甜過粑粑柑,這也是他第一次聽説“脆蜜金桔”這個名字。
作為一個種了二十年金桔的老果農,李宏明對各種金桔可謂如數家珍,油皮桔個小酸甜,滑皮桔光滑脆甜……,脆蜜金桔一度讓李宏明以為是外來品種,但他沒想到,脆蜜金桔就産自自己腳底下的這片土地。
融安,廣西北部的小縣城,獨特的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使此地盛産金桔,油皮金桔、滑皮金桔等新品種都來自這裡。只是常規金桔的單價不過八九元,加上利潤被經銷商層層瓜分,果農一直在微薄的利潤中苦苦支撐,一些人不得已也會離鄉務工。
其中就包括李宏明,種金桔不掙錢,他也曾轉行做過農資産品銷售。撞見脆蜜金桔後,跟農産品打了幾十年交道的他意識到,這個新品種可能會火。2020年,李宏明咬咬牙投入三四十萬元,租下二十畝地,悉數種上了脆蜜金桔。
個大味甜的脆蜜金桔在拼多多熱銷,成為金桔界的“愛馬仕”。李孟麟攝
“脆蜜金桔不好種,挂果前每棵樹的投入不低於兩百元,最後能賣多少錢,好不好賣心裏都沒底。”每每回憶起這段歷史,李宏明都不免感慨。
金桔樹第三年開始挂果,令李宏明沒想到的是,三年後恰逢脆蜜金桔在拼多多暢銷,並成為全網爆品,有融安的拼多多商家一天能賣出近萬斤,這帶動脆蜜金桔的收購價達到了十七八元(每斤)。“十七八元只是統果(未經分揀)的收購價,實際算下來一類果的收購價估計能有三十元,售價更是遠超當下的車厘子。”
脆密金桔爆火後,像他一樣回融安種金桔的果農變多了,金桔産業的從業人員突破了十萬人。大家的錢袋子變鼓了,數據顯示農民每人平均單項收入超1.5萬元,是三年前的三倍。融安金桔,也借拼多多新電商更快地奔赴全國市場。
在拼多多秒罄,脆蜜金桔“一果難求”
沿著融安縣迎賓路最東邊一直向西走,左手邊會路過一處批發市場,幾十間鱗次櫛比的水果門店,一度是融安二十萬畝金桔的集散樞紐。
肖友菊的門店也在其中。此前她做了十幾年的水果代辦,靠著薄利多銷的理念和踏實肯幹,年收入也達到了可觀的六七十萬元。沒承想,很快拼多多讓她的事業就像是“坐上了火箭”。
2019年的一天,肖友菊正在市場忙著送貨,偶然聽客戶説了一句,“金桔在拼多多都賣瘋了,一天至少四五萬斤,十天下來利潤也有二十多萬。”她一下就心動了。
“做經銷看起來收入穩定,但進來的人越來越多,利潤只會變少。拼多多是機會,有好水果就能做,那我也能幹啊。”肖友菊説。
帶著“自己也能幹”的闖勁,次年4月,肖友菊開出了第一家拼多多店舖。第一年,她邊摸索邊做,不賺也不虧;第二年,生意明顯有了起色,日訂單量已經漲到了五六千單。及至2022年,她每天已經能賣出七八千單金桔。
拼多多訂單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蹭蹭上漲,也讓肖友菊更有幹勁,不斷物色更大的倉庫。她還記得,經營拼多多第一年,幾個人擠在出租屋裏打包、發貨。不到兩個月,她又租下了附近的倉庫,然後是廢棄學校、汽車倉庫,2023年團隊四十多個人集體搬進了佔地兩千多平米的倉庫。
工作人員正按個頭、外觀對脆蜜金桔進行分揀。李孟麟攝
“有四層樓高,挂車裝貨卸貨也完全沒問題。”
前兩年,肖友菊主要售賣油皮桔、滑皮桔等常規品種。2022年,她注意到偶爾收上來的一兩千斤脆蜜金桔,在拼多多幾乎秒售罄。漸漸地,每天少則一兩百單,多則六七百單,脆蜜金桔的銷量越來越大。
“常規金桔只能賣八九塊錢,但脆蜜金桔在拼多多能賣四五十塊錢,有貨就秒售,復購率高達20%。”肖友菊回憶道。
2023年,她決心主攻利潤更高的脆蜜金桔,一得空就滿山頭找果。“直接把車開到果園,當面現金轉賬,有多少收多少。”這一年,肖友菊拼多多店舖的日訂單量達到了上萬單,僅脆蜜金桔就有一千五百多單。
肖友菊認為,脆蜜金桔能迅速火爆有兩個原因,一是拼多多帶來了高凈值的消費群體,二是平臺的流量扶持。
脆蜜金桔在拼多多賣火後,也吸引了上海、嘉興等全國性水果集散地的經銷商奔赴融安採購,在這些經銷商眼裏,脆蜜金桔就是金桔界的“愛馬仕”。“這些經銷商做的就是‘北上廣深’消費者的生意,和拼多多覆蓋的是同一批人。”肖友菊説。
還有一組數據也令她印象深刻,在拼多多銷售的脆蜜金桔,有六成訂單來自百億補貼等活動。“對脆蜜金桔這些新品種,平臺的流量扶持一直很大,而且原價四斤一百三四十元的金桔,百億補貼後便宜近四十元,這樣就賣得更快了。”
同樣是在2023年,帶著“去拼多多賣脆蜜金桔”的念頭,無數融安人奔襲而至。也是在這一年,融安網店的數量突破2.3萬家,帶動金桔線上交易額達21億元,線上佔比進一步提升。
果農掀起“種植熱”,收入三年翻三倍
脆蜜金桔在拼多多賣出好價格,也讓果農看到了希望,他們紛紛改種脆蜜金桔。一時間,整個融安都掀起了一股“種植熱”,但早年間並非如此。
2014年,融安的農業技術人員在滑皮金桔的基礎上成功選育出第三代融安金桔—脆蜜金桔。但因為挂果率低、種植成本高,脆蜜金桔始終不是果農的選擇。這也是為什麼直到2020年,李宏明才第一次聽説這個新品種。
在他的記憶中,最早果農會算這樣一筆賬:一畝地,種油皮桔能收七八千斤果,種滑皮桔也能收五千斤果,但種植脆蜜金桔連兩千斤果都收不到。
而為了推廣脆蜜金桔,當地政府一直在對果農補貼。李宏明還記得,2020年剛開始種植脆蜜金桔時,每畝地還能拿到1000元的政府補貼。
脆蜜金桔在拼多多賣出好價格後,果農算的賬就變了。
“還是一畝地,種油皮桔、滑皮桔的收入都只有兩三萬元,脆蜜金桔的收入卻有三四萬元。”李宏明説,現在脆蜜金桔不僅果子值錢,連果苗都成了好東西。“脆蜜金桔火了以後,湖南、雲南的果農都紛紛引入種植,我們這兒的果苗價格都漲了好幾成。”
果農開始主動種植脆蜜金桔,這也讓肖友菊輕鬆不少。
融安掀起“脆蜜熱”,當地村民通過分揀、打包也能月收四五千元。李孟麟攝
在她的印象裏,2023年11月8日融安金桔一開市,拼多多店舖立刻大爆單,脆蜜金桔的日訂單量很快漲到了近兩千單。肖友菊和四五個小隊驅車,每天天一亮穿梭在各個果園,滿山頭找金桔。
“當時脆蜜金桔的産量還沒上來,我們一天跑四五百公里,夜裏十一二點才回,收購量還是趕不上拼多多的銷量。”
相比前兩年,今年肖友菊並不擔心無果可收。之前她就聽果農説起,原本會一直賣到二三月的果苗,早在去年底就銷售一空,可謂一顆難求。在脆蜜金桔的帶動下,融安縣金桔的種植面積也擴大到22.6萬畝。
肖友菊團隊的員工,幾乎都來自融安本地。脆蜜金桔在拼多多熱賣,也帶動這些人的收入達四五千元。
胡月華,兩個孩子的寶媽,收入早早就達到了六七千元。“以前一邊帶娃,一邊在家做些小首飾,一天收入只有幾十塊錢,現在做金桔下班後還能照顧孩子。”她説。
脆蜜金桔不僅成了融安人的錢袋子,也成了金飯碗。數據顯示,隨著脆蜜金桔持續走俏,2023年融安金桔産業的從業人員高達十萬餘人,農民每人平均單項收入超1.5萬元,是2020年的三倍。
“新質供給”助推,脆蜜金桔再成年貨頂流
脆蜜金桔的産量問題解決後,肖友菊又有了新煩惱。
早在去年她就發現,經營脆蜜金桔的人越來越多,不少商家開始拼起了價格。比如,脆蜜金桔中型果的常規零售價從十六元,直接降到了七八元,“賣這麼低都不賺錢了?”肖友菊一度很疑惑。
很快,她就摸清了其中門道:“這些人在投機取巧,比如備註的是脆蜜金桔中號果,實際發的卻是小號果,或者是更便宜的二代滑皮桔。”
看到這些後,肖友菊反而不擔心了。“脆蜜金桔的消費者都是高凈值人群,復購高,為這些蠅頭小利只做一錘子買賣,既不長久更不划算。”
想清楚後,她開始提升品質和服務。
比如,脆蜜金桔皮薄,長途運輸中碰撞會留下浮水印,影響外觀、口感。為降低損耗,肖友菊花費十萬元添置了兩台糖果包裝機,對每顆金桔都進行獨立包裝。品質升級外,她還進行了物流升級:改用順豐物流發貨。
“以首重1公斤的快遞費算,順豐比一般快遞公司會貴三四塊錢,但物流時效卻至少縮短了一天。”肖友菊發現,物流時效提升後平臺的流量也變多了,“這也是拼多多在扶持我們。”
去年下半年,拼多多相繼落地了“百億減免”“新質商家百億扶持計劃”等多項政策,在肖友菊看來,這些新政就像一劑劑強心針。比如,平臺全面放開異常訂單的申訴許可權後,她估算每月會變相增收大幾萬。
活動期間,拼多多“超級加倍補”也將加碼補貼優質年貨。
其中,拼多多“新質商家百億扶持計劃”,是針對具備産品和技術創新能力的新質商家,推出的從産品、行銷、運營到供應鏈的全鏈路扶持政策。新政出臺後,受到扶持的肖友菊也對脆蜜金桔進行了品質升級。“金桔的品相、大小要求會比去年高很多,要不然不收。”她説。
不久前,拼多多啟動2025年年貨節,肖友菊的脆蜜金桔也很快入選。在百億補貼的加持下,這些個大味甜的金桔也成為年貨節期間的頂流水果,日訂單量很快突破四位數,這帶動肖友菊的倉庫更加忙碌:四十多人分揀、打包、發貨直至深夜十二點。通宵作戰的肖友菊甚至搬了張行軍床,扛不住了就睡兩個小時。
及至淩晨,行軍床不遠處十幾臺選果機仍在運轉,在一米多長的傳送帶上,剛採摘好的脆蜜金桔正在被遴選,只有個頭最大的果子才能抵達傳送帶末端,最終落進黃色果筐。業務主管指著果筐裏的大個金桔,對身旁的年輕姑娘説,“記著,這些是發拼多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