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口中的“網紅”老師
發佈時間:2024-12-06 10:17:10 | 來源:廣西日報 | 作者:顧醒航 甘武琳 | 責任編輯:吳一凡“網紋甜瓜美觀,口感好,一個可以賣到100多元,我們還在培育新品種,今後打算推廣給農戶。”12月2日一大早,見到唐小付時,他已在廣西大學農學院的大棚裏忙碌。
唐小付是廣西大學農學院副教授,22年來,他把所學知識和科學技術帶入鄉村,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示範推廣蔬菜生産新技術4項、蔬菜新品種98個,先後榮獲廣西“最美科技工作者”“廣西優秀科技特派員”“廣西勤廉先進個人”等榮譽。
唐小付出身農家,對農業充滿質樸而深厚的感情。早在2002年,唐小付還在讀碩士時,就經常跟著老師到馬山縣農村開展扶貧調研。
彼時發現,當地村民飯桌上罕有蔬菜。他經了解得知,村民幾乎不種菜,也不會種,蔬菜要從外地調運,菜價貴,吃不起。唐小付深受觸動,於是下定決心,要讓村民吃上自己種植的蔬菜。
2004年,唐小付碩士畢業留校任教,就迫不及待加入了馬山縣科技扶貧的隊伍,在當地展開了一系列蔬菜種植的探索,著手籌建蔬菜生産示範基地,引進篩選適合馬山種植的優質、高産、抗病、耐儲運的蔬菜新品種,開展技術培訓和田間指導蔬菜生産。
從此,唐小付把“讓村民吃上自己種的蔬菜”的樸素想法,轉變為助力農民、推動鄉村蔬菜産業發展、帶動農民致富的擔當,滿腔熱忱把自己所學用在農田上,投身服務廣西“三農”事業。
20多年來,唐小付的腳步幾乎走遍了馬山縣的所有鄉鎮,並積極到全區各地開展科技服務,每年開展科技下鄉服務超過180天,為農民朋友解決許多農業生産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僅在馬山縣,近10年來唐小付就舉辦了90多期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培訓農民8000多人次,成為村民口中的“網紅”老師和村民最信賴的“家人”。經過多年努力,如今馬山縣的農業産業結構從傳統的玉米、水稻、甘蔗種植,向高效益的蔬菜、水果種植轉變。
下鄉時,唐小付經常“慷慨解囊”,自掏腰包為農戶購買種子和肥料,但他自己的工作生活,卻顯得有些“摳門”。
站在田間,他掰著指頭給記者盤算:實驗用的塑膠標簽,可以回收再利用;在菜市場蒐集廢棄的水果網套,用在田間實驗……
作為一名老師,他經常將自己研發的新品種瓜果帶到課堂展示,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科技助農的成果,激發他們學習農業的興趣。
20年如一日,唐小付把清廉與擔當傳承給了學生,每年帶領學生科技下鄉200多人次,培養了眾多像他這樣以興農為己任的農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