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草原上的“發明家
發佈時間:2024-12-05 10:43:01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孫玥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青年德樂黑洪格爾在測試無線監控系統。
受訪者供圖
核心閱讀
35歲的德樂黑洪格爾,來自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巴彥淖爾嘎查的牧民家庭,大學畢業後回到草原深耕畜牧科技。了解牧民需求、創新研發産品、及時升級更新、參與防沙治沙……如今的他,憑藉專業知識和技能,在牧區播撒科技創新的種子。
笑起來憨厚樸實,對細節要求不高,口頭禪是“都可以”——這是生活中的德樂黑洪格爾。
説話時喜歡皺眉,對問題追根究底,口頭禪是“還不夠”——這是工作中的德樂黑洪格爾。
出生於牧民家庭的德樂黑洪格爾今年35歲,來自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查幹淖爾鎮巴彥淖爾嘎查。2012年從內蒙古農業大學畢業後,憑藉紮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家鄉牧區播撒科技創新的種子。2023年,他被評為“全國農業農村勞動模範”。
畢業回鄉——
“有能力、被需要,為什麼不回來?”
從錫林郭勒盟城區出發,驅車近100公里,一個多小時後到達阿巴嘎旗。還未下車,德樂黑洪格爾便快步迎了上來。他皮膚黝黑,戴著一副黑框眼鏡。
阿巴嘎旗位於錫林郭勒盟中北部,總面積2.75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4萬人,牧民佔一半以上,産業結構相對單一。剛回家鄉工作時,有人不解地問:“好不容易考了個大學,為啥還要回到牧區?”德樂黑洪格爾淡然一笑説:“有能力、被需要,為什麼不回來?”
坐上車,德樂黑洪格爾帶記者來到他在巴彥淖爾嘎查的家。遠遠望去,近萬畝草場裏,只有一段剛修建的柏油路。
坐在草地上,望著遠處成群的牛羊,德樂黑洪格爾回憶起童年經歷:“小時候,家裏草場很分散,喂一次牛,來回要兩個多小時。冬天,最低氣溫零下30多攝氏度時,還要到幾公里外的水井旁給牛羊喂水。那時候,我的願望就是讓父母不再那麼辛苦。”
父親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和為人處世的熱心腸,對德樂黑洪格爾影響很大。牧民家的大小物件,父親都能幫忙修理。
“看著父親修理東西,我也想試一試。”走進雜物間,打開一個工具箱,裏面擺放著各式零件,德樂黑洪格爾説,“放學回家,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拿著這些螺絲刀拆卸工具。”長大後的德樂黑洪格爾意識到,想要改變牧區現狀,還得靠科技。填報高考志願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內蒙古農業大學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專業。
大學期間,德樂黑洪格爾不是在圖書館看書,就是在參加實踐項目。課堂外,他參加了許多技術培訓課程,包括機械製圖、電腦語言等。“畢業前,我就決定回家鄉工作,父母也很支援。”德樂黑洪格爾説。
德樂黑洪格爾上網時發現,“三支一扶”計劃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和幫扶鄉村振興等工作,與他的想法不謀而合。2013年7月,他通過這一計劃進入阿巴嘎旗草原監督管理局工作,服務期兩年。
鑽研産品——
“練就一副鐵腳板,積累了幾個好點子”
談及兩年服務期的收穫,德樂黑洪格爾總結道:“練就一副鐵腳板,積累了幾個好點子。”“當時,我的主要工作是草場測量與糾紛化解,基本上每天和牧民待在一起。”德樂黑洪格爾翻開一本泛黃的筆記,每一頁都密密麻麻地記錄著牧民訴求、草場方位等資訊。
和牧民接觸的過程中,德樂黑洪格爾總會留心觀察他們的生活。有一次,在給牧民的棚圈安裝監控時,他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問題:監控可以裝在棚圈裏,為什麼不能裝在草場上?“一戶牧民的草場面積,少則幾千畝,多則上萬畝。想確定畜群位置,要爬到高處往下看,看不到的話在草場上四處找。顧不過來時,還得雇牛倌、羊倌,成本很高。”
記錄下想法後,德樂黑洪格爾反覆琢磨。“當時,大範圍監控設備比較成熟,推廣應用並不難。難題是草場電力基礎設施差,需要利用無線傳輸技術和穩定供電系統。”
瞄準難題,德樂黑洪格爾迅速著手解決。購置器材、設計圖紙、規劃試驗……準備工作完成後,他把自己家作為試驗場,近一年時間,試驗幾十次,花費近10萬元,終於研製出能利用光伏系統穩定供電的草場無線監控系統,並獲得了第一個實用新型專利。
站在草場監控器下,他給記者演示使用過程:選擇監控畫面,調整攝像頭方向,確認視野範圍後,近萬畝草場盡收眼底,牛羊活動一目了然。“以前雇羊倌,一年花幾萬元。安裝草場無線監控後,坐在家裏就能看草場情況,節省了不少費用。”查幹淖爾鎮烏蘭圖雅嘎查,較早使用這一設備的牧民阿拉騰花説。
每為一個草場安裝監控,德樂黑洪格爾便記錄下來,過段時間收集使用反饋。“監控雖然好,但有時候只能發現問題,不能解決問題。比如,看到牛要飲水,還是得大老遠趕到飲水池旁喂水。”一位牧民的反饋讓他深受啟發。
過了幾個月,經過反覆試驗,他的第二個發明——遠端控水系統研製完成。打開手機監控,點擊出水按鈕,不一會兒,幾公里外的飲水池就蓄滿了水。“後來,我們又增加了感測器系統,當牛羊靠近飲水池時,系統可以自動識別並控制出水量。”德樂黑洪格爾介紹。
“不過,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許多想法靠自己很難落地。”服務期結束後,德樂黑洪格爾聯繫志趣相投的高中同學,合夥成立了一家畜牧科技公司。
公司成立初期,事情多得忙不過來,但德樂黑洪格爾還是堅持每天去牧區,到牧民家裏安裝設備、收集反饋、了解需求。目前,他已經有12個實用新型專利證書,入選全國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名單,被當地牧民稱為草原上的“發明家”。
就在這時,各級組織部門牽頭實施錫林郭勒盟農村牧區實用人才培養計劃,支援推廣牧區現代技術應用。德樂黑洪格爾聯繫相關部門,希望能夠合作推廣技術産品。“旗委、旗政府幫助公司和各個旗縣對接,併為牧民購買産品提供補貼。”德樂黑洪格爾説,“很快,産品就廣泛應用到盟內牧區。”
防沙治沙——
“盡己所能,讓這片土地更好一些”
這段時間,德樂黑洪格爾的手機響個不停:“最近在參與一個新項目,很多事情不熟悉,心裏著急。”新項目是錫林郭勒盟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建設項目。從畜牧科技到防沙治沙,德樂黑洪格爾又進入了新領域。
這幾年,牧區的科技應用越來越廣泛,公司有了穩定客源和渠道。閒下來時,他總在琢磨,還能為家鄉做些什麼?瀏覽地方新聞時發現,錫林郭勒盟正大力推進沙化土地治理工作,並向社會發佈了招標公告。
作為內蒙古自治區沙化土地面積分佈最大的盟市之一,錫林郭勒盟沙化土地總面積8645.8萬畝,防沙治沙任務艱巨。
和朋友交流想法後,德樂黑洪格爾躍躍欲試。蒐集項目要求、尋找合夥人、準備材料、提交申請……不到一星期,德樂黑洪格爾就找到4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註冊了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今年6月,阿巴嘎旗林業和草原局發佈參與防沙治沙建設的公告,鼓勵、引導牧區符合條件的合作社參與生態建設,他第一時間報名。經過申報審核程式,合作社取得參與資格,主要工作包括施肥、鋪設沙障、種草等,涉及草場面積兩萬餘畝。
早晨6點半,簡單吃過早餐,整理好工具箱,德樂黑洪格爾驅車前往100公里外的項目現場。“項目實施過程有一套規範標準,如果不嚴格執行,效果會大打折扣。”對照標準,德樂黑洪格爾逐條學習,再從網上搜索具體操作,一段時間下來,他已經掌握施工要求,並可以給工人做培訓。
參與沙地治理的同時,德樂黑洪格爾還在探索畜牧新技術。“我想盡己所能,讓這片土地更好一些。”和德樂黑洪格爾告別時,已是傍晚,夕陽的余暉將天空染成緋紅。“希望你下次來的時候,這裡的沙地會有更多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