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寫在江源大地的民族團結樂章
發佈時間:2024-11-15 13:49:39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吳一凡——青海省凝心聚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省建設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而對於雪域高原上的“大美青海”,美在這裡的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共存、多文化交融;美在青海的各族群眾休戚與共、守望相助、心心相印;美在地球“第三極”各族人民始終肝膽相照、和衷共濟、共同團結奮鬥。
青海,自古以來就是一片多民族和諧共生、水乳交融的熱土。在整個青海省的常住人口占比中,各少數民族人口占49.47%,是全國少數民族佔比最高的省份,是中華民族團結融合、多元一體的典型地區,也是全國的民族工作大省。
從漫長的歲月深處跋涉而來,青海高原上的各族群眾早已凝聚成“命運與共、生死與共、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民族團結進步已成為各族人民流淌在血液裏、根植於心田上、倍加珍惜珍視的生命線。
厚植沃土,“石榴籽”緊擁高原大地
“在青海,不謀民族工作,不足以謀全局”。殷殷囑託,念茲在茲,賦予了青海省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艱巨責任和使命。
青海省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以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省為牽引,以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重要載體,構建省、州、縣、鄉四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領導體制,為創建工作高位推進提供了保證,推動形成了政治引領、黨建統領、黨政同責、社會同創、全民共建的大創建格局,突出工作重點、探索實踐經驗,舉全省之力持續打造民族團結進步“青海樣板”。
全省所有市州、93.3%的縣(市區)相繼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青海民族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帶動起青海各民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高原大地呈現出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生動景象,在新時代以新理念奮力開創出青海省民族工作高品質發展新格局。
以鑄牢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良好發展綿綿蓄力、久久為功。
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鍥而不捨的積累,為青海民族團結進步工作一步步拾級而上奠定了堅實基礎。黨的二十大以來,新一屆青海省委領導班子堅持把民族工作放在百年變局和民族復興兩個大局、擺在推進現代化新青海建設大業中審視和把握。2024年新年伊始,省委主要領導主持召開的第一個全省性會議就是創建工作推進會,明確提出了在“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豐富交往交流交融平臺載體、民族宗教事務依法治理、社區石榴籽家園建設、鑄牢示範市創建”等五個方面作示範的目標。並結合8個市州區位特點和定位,因地制宜標定民族團結創建的目標方向,劃出著力重點,壓實主體責任,形成推動創建工作提質增效的凝聚力、向心力。
一路奮發前行,腳下大道甫成。目前,青海省已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62個,示範單位33個、教育基地9個,命名494個省級示範區示範單位、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款育示範點,選樹全國模範典型299個,省、市、縣三級先進典型3700多個......青海高原的遼闊之域,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如三江之源融匯汩汩細流,集聚起磅薄力量、迸發巨浪濤聲。
培根鑄魂,共同體意識“開枝散葉”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得益於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外化為枝繁葉茂、遍地芬芳。
全省連續43年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舉辦“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與實踐”探索等,發揮“大美青海”文藝輕騎兵“石榴籽”宣講隊、馬背宣講團等基層宣傳隊作用,開展各類文藝演出、文化下鄉、走村入戶、公益講座、集中宣傳等2000余場次,用帶有“泥土氣”“糌粑香”的方式,把黨的惠民政策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機融匯到一起,送到鄉村牧社、千家萬戶。
陣地建設邁上新臺階。利用現有歷史文化場館、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培育打造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主題公園、主題廣場等,編創推出了一批突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精品力作,在潤物細無聲中引導人們體悟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從而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成為全社會的價值追求,各族幹部群眾的“五個認同”“四個與共”理念更加牢固。
各地區通過深入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培育了97個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評定80家省級非遺工坊和非遺傳承基地,持續壯大“青繡”品牌,3個“青繡”工坊入選全國非遺工坊典型案例。創作《那時,金銀花開》《河湟》等一大批具有中華文化底蘊的精典力作,舉辦全省農牧民歌手大賽、原創舞蹈大賽、戲曲進鄉村等巡迴展演.....在推動各民族文化創新性發展中日益增強中華文化認同。
與此同時,傾力推廣青海省民族團結進步形象標識(logo),開放打造開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公園,累計建設文化長廊等視覺形象,建築物300多個,構築的實體化宣傳教育陣地日益擴容增勢,成為各族群眾家門口的重要精神文化財富。
持之以恒的精耕細耘,使中華民族共同體理念伴隨著生活在青海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間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斷轉化為生産生活日常,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伴隨著青海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更加堅如磐石,今天的青海已然成為各族群眾平等團結互助、和諧共生樂居的幸福家園。
構築平臺,雪域高原飽蘊生機活力
今天的青海,各民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底蘊更加濃厚,“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的意識已深深根植于各族群眾心田。各民族間血脈相連,不同民族交錯雜居,生産生活息息相關,形成了各民族間相互嵌入式的良好格局。映現出青海各族群眾“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傳遞出新時代青海民族團結進步邁出的堅實足音,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凝結出深情厚誼。
今天的青海,始終把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載體,發揮對口援青、東西部協作機製作用,出臺支援政策、創造便利條件。推動青海各族幹部群眾走出青海、融入全國,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互嵌發展格局。青海省引導20多萬拉麵人在全國330個大中城市經營拉麵産業經濟,打造擦亮了“三交”工作青海品牌。
全省各地“三交”平臺載體紛紛崛起,雪山上的牧民球隊闖進貴州村超,草原上的足球少年跑進了北京工人體育場、炕頭上各族繡娘的“針線繡品”擺上了國際進博會的展臺.....“三交”載體平臺日益拓展延伸,“舌尖上的拉麵”“指尖上的青繡”“腳尖上的旅遊”“小足球大團結”等都成為撒向全國的“三交”金名片,為“大美青海”積累了可貴的無形財富和促進發展的軟實力。
民族團結凝聚的偉力,在關鍵時刻迸發出來。在“12·18”積石山地震面前,在黨和政府的堅持領導下,各族群眾互幫互助、共克時艱,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青海拉麵送到受災群眾面前,危急時刻、災難面前,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展現出來。
堅持新發展理念,把發展作為解決民族地各種問題的“總鑰匙”,把握省情定位,切實把建設生態文明高地、打造産業“四地”作為推動青海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主攻方向和行動路徑,“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步伐更加堅實,成效更加顯著...…
建功新時代,奮進新征程。青海省正全力推動高標準高品質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省,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青海篇章匯聚人心、凝聚力量。
文/圖 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