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族文化

文化潤滇 讓這方水土更添魅力

發佈時間:2024-11-14 11:17:02 | 來源:民族時報 | 作者:魏妙 | 責任編輯:吳一凡

image.png

彩雲之南,滿目芳菲,這裡是無數人心中的“詩和遠方”;蒼山洱海,新景如畫,文化潤滇讓這方水土更添魅力。

近年來,雲南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為根本遵循,全面實施“枝繁幹壯”工程,著力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提供強大精神文化支撐。近日,筆者跟隨“團結花開彩雲南——主流媒體雲南行”採訪團,實地探訪這片幹壯根深、枝繁葉茂的文化熱土。

傳承弘揚,以文載道鑄心魂

背倚蒼山雲弄峰,面向洱海,一棟棟青瓦白墻的特色民居錯落有致,一塊塊藍白相間的布藝扎染隨風輕舞,這裡是被譽為“白族扎染藝術之鄉”的大理市喜洲鎮周城村。

扎染古稱“扎纈”“絞纈”,民間又稱“疙瘩花”或“藍花布”。通過縫製或扎結,再採用板藍根等天然染料,使布料産生藍底白花。白族扎染技藝至今已有上千年曆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走進周城村的一處院落,扎染藝人正忙碌著,扎染針“遊走”于染布上,染色時“凡結處皆原色,余則入染矣”。把線拆開,蒼山洱海、花鳥蟲魚等圖案便躍然布上。

段銀開是白族扎染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她和丈夫創辦的璞真扎染博物館,供遊客免費參觀,為扎染從業者和遊客提供學習平臺。“扎染不僅承載著先民的生活智慧與審美追求,也是各民族交流融合的文化紐帶。親手參與製作扎染,能夠更好地感受它的美感,這無疑會帶動更多人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段銀開説。

源源不斷的遊客和他們的需求也給段銀開夫婦帶來新的創作靈感。他們設計的扎染作品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服飾和家居用品,而是走向了時尚設計、文化創意産品等新領域。

藍白之韻,布上生花。如今的“大理藍”靈動地展現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遊客到此“打卡”,成為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媒介。

文以載道,固本培元;以文化人,啟智潤心。在昆明市官渡區第一幼兒園,一堂別具特色的課程正在進行。小朋友們各展所長,有的精心準備傣族孔雀宴,色彩斑斕的菜肴宛如藝術品;有的在沙盤上推演紅軍四渡赤水的經典戰例;還有的專心製作驅蚊膏,細心調配每一種草藥……

圍繞“童心向黨,民族花開”的辦園特色,該園提煉出適合幼兒認知和體驗的雲南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節慶文化、歌舞文化等十大主題活動。“孩子們學習製作民族特色菜、跳民族舞蹈等,在快樂學習中感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執行園長司竹源介紹,該園還開設了非遺課堂,邀請非遺傳承人授課,教授白族扎染、彝族服飾製作等,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日常教學和特色活動中。

《禮記》雲:“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句話寄寓著中華文明傳承創新、自我迭代的精神動力。在中華民族發展進程中,雲南各民族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化,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截至2023年,雲南省共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27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25人。民族文化在雲嶺大地上百花齊放,交融匯聚成中華文化之“大美”,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精神和文化基礎。

創新發展,以文塑旅繪新景

百草村裏百草香。滇池西岸,觀音山下,有一個漢、白、彝等多個民族聚居的古村落——百草村。在這裡,一代“藥王”“雲南白藥”創始人曲煥章的故居古色古香,與之相鄰的雲龍寺曲徑通幽、廟宇層疊,清澈的龍潭水常年流淌、清冽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