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甘南添津彩】“高原舟”成致富寶——河北區助推瑪曲牦牛産業高品質發展紀實
發佈時間:2024-10-21 17:20:3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孫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黃河第一次進出甘肅。在這裡,黃河自南、東、北三個方向,環流瑪曲縣境433公里,形成“九曲黃河”第一個大拐彎——黃河首曲。瑪曲是甘肅唯一的純牧業縣,草原面積佔到全縣面積的90%,這裡有亞洲最大最美的濕地草原——阿萬倉濕地,是一片萬水匯聚的寶地。
瑪曲素有“亞洲第一天然牧場”的稱號(資料照片)
論地緣,天津市河北區與甘肅省瑪曲縣,相距近2000公里,海拔高度更是相差3600余米,由此造成兩地的“迥然不同”。自2017年兩區縣建立結對幫扶關係以來,雙方不懼山高路遠,跨越千山萬水,通過卓有成效的合作,打贏了脫貧攻堅戰,攜手步入了小康社會,“十四五”以來,又邁上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新征程。河北區著眼現實,轉變慣用思維,避短揚長,探索出一條超大城市中心城區成功幫扶牧業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兩區縣攜手深入推動東西部協作,從單向“輸血”到雙向協作、資源共用發展,在牦牛産業高品質發展上共同發力,讓“高原之舟”成為致富之寶,為鄉村振興和可持續發展蓄力,開創兩地合作共贏良好局面。
河北區各級各界竭盡所能傾力相助,資金投入持續加力、項目支援精準有效,與瑪曲縣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觀念保持一致,同頻共振。今年,瑪曲縣充分利用天津市幫扶資金1315萬元,新改擴建阿萬倉牦牛養殖基地、活畜交易市場、黃河首曲遊牧人家家庭牧場産業開發示範項目,共新建牛舍1462.31平方米,水網約1000米,電網約950米,預計項目實施可直接帶動養殖戶1000戶以上實現增收;交易市場新建業務用房749.06平方米,飼料儲備庫936.23平方米,圍墻改造及新建 45米;打造4處具有當地遊牧特色的家庭牧場。通過建立牦牛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基地,吸引更多養殖戶加入到科學養殖、規模養殖和標準養殖中來,同時,提升改造升級交易市場,促進全縣牦牛産業高品質發展,形成産、供、銷、加一條龍産業體系。
提升市場促進增收
“秀美瑪曲,源於河水”。這裡被稱為“亞洲的黃金草原”,也是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黃河之腎”。連綿的濕地,讓這裡成為母親河的“蓄水池”。綠水逶迤,青山相向,瑪曲有“亞洲第一天然牧場”的稱號。
為全力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戰略,常態化推進草畜平衡,轉變傳統養殖模式,有效推進舍飼養殖、短期育肥、高效出欄的現代化養殖生産模式,在河北區的幫扶下,瑪曲縣加快推進牦牛藏羊産業産銷一體化集群化發展進程,不斷提升改造活畜交易市場,積極扶持龍頭企業增産擴容,切實促進瑪曲縣牦牛藏羊産業高品質發展。
瑪曲縣甘青川活畜交易市場航拍圖(資料照片)
眼下,草原深處的阿萬倉牦牛、歐拉羊膘肥體壯。在距離縣城不到一公里的甘青川活畜交易市場內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來往車輛聲、討價還價聲、牛羊叫聲相互交織……各鄉鎮場、周邊縣的牧民們將牛羊趕到這裡交易,市場迎來一年中的交易旺季,截止到九月底,活畜交易市場共交易牦牛藏羊9萬餘頭。
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是瑪曲牦牛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走進交易市場,來自四面八方的牛羊收購商爭相查看牛羊膘情、不時詢價議價。經過一番熱烈的討價還價後,買賣雙方握手成交後走進交易市場內的檢疫辦公室辦理檢疫手續。檢疫辦公室內,來自全縣9個鄉鎮(場)的畜牧獸醫工作站工作人員,第一時間為交易成功的客商及時辦理手續。
天津援甘幹部,瑪曲縣委常委、副縣長劉恒貝介紹,瑪曲縣活畜交易市場是甘南州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備的活畜交易中心之一,佔地面積超130畝。市場配備牛羊圈養棚、飼草棚等基礎設施,提供牛羊托養、檢驗檢疫、牲畜交易等服務。“每年9月至12月是交易高峰期,每天有500多人來這裡交易,日交易量最多時近2000頭(只、匹)。”劉恒貝説。今年,瑪曲縣農業農村部門通過微信群、公眾號等新媒體渠道和入戶走訪、發放宣傳單、懸挂橫幅等多種方式加大宣傳力度,鼓勵牧民群眾加大牛羊出欄量,不斷幫群眾算好經濟賬,深入分析養殖效益,加快調整養殖結構,積極動員引導群眾多出欄、快出欄,激發了廣大牧民群眾牲畜出欄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畜交易市場由牲畜出欄淡季每月每隔10天至少開市交易1天的定期開放市場,提前近1個月進入每日開放銷售期。
“我們這裡每天有拖牛羊的300多輛車,其中羊的交易成功率是50%,牛的交易成功率是30%。”瑪曲縣農業農村和科學技術局局長楊新華説。
重視保護繁育良種
天津援甘幹部、甘南藏族自治州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鄭桂亮説:“近年來,甘南州把強化甘南牦牛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擺在突出地位,以保種選育為前提,加快良種化繁育體系建設;在瑪曲縣、碌曲縣、夏河縣、合作市、卓尼縣的23個鄉鎮和瑪曲縣阿孜畜牧科技示範園區、碌曲縣李恰如種畜場劃定甘南牦牛保護區,建立保種場,進行科學選種選配,並建立了8個州級牦牛繁育示範點。”
被譽為“高原之舟”的牦牛是瑪曲牧民的致富之寶
如今,河北區和瑪曲縣攜手做好牦牛保種選育、做強甘南牦牛“晶片”的工作,已在甘南草原全面鋪開。天津援甘幹部、瑪曲縣鄉村振興局副局長張海峰介紹,始建於1980年的瑪曲縣阿孜畜牧科技示範園區,是甘南牦牛良種繁育的一面旗幟。在河北區100萬元幫扶資金的支援下,阿孜畜牧科技示範園區完成了凍精儀器設備與常用耗材採購、凍精生産與人工授精技術推廣示範及培訓,聘請了種公牛馴化人員。今年8月29日,園區順利完成了甘南牦牛精液採集和冷凍精液製作,成功製作出甘肅省第一劑甘南牦牛冷凍精液,這將有助於優質種公牛基因的廣泛傳播和保存,提高繁殖效率和後代品質,推動甘南牦牛産業的高品質發展。
今年,阿孜畜牧科技示範園區順利建成甘南牦牛種公牛站。此次甘南牦牛冷凍精液的成功製作,標誌著甘南牦牛提純復壯和選育繁育工作邁上了一個新臺階,甘南牦牛本品種提純復壯、保種選育、種群結構調整、種質資源優化等工作將變得事半功倍。同時隨著人工授精技術的推廣,優質牦牛種公牛的基因將得以更廣泛地傳播和保存,繁殖效率和後代品質將得到顯著提升,這也為牦牛養殖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目前,瑪曲縣阿孜畜牧科技示範園區與多所高校、單位及科研院所保持密切協作,開展甘南牦牛保種選育、提純復壯、種畜生産、飼草料營養調劑和疫病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為甘南牦牛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提供了有力支撐。
拓展市場樹立品牌
近年來,瑪曲縣以創建農業綠色現代化先行示範區為載體,調整産業佈局,優化畜情結構,全縣現有三家牛羊肉深加工規上企業、一家牦牛乳製品規上企業、五家有機肥加工企業,形成了“育繁推、種養加、産供銷”為一體的全産業鏈發展模式,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夯實了堅實基礎。
河曲馬場新型畜牧産業科技示範園(萬頭牦牛養殖基地)依託現有馬牛羊獒基地項目設施,以 5個村的畜群為基礎,重點發展牦牛養殖、育肥,通過“基地+企業+牧戶”的模式,與縣畜産品龍頭企業合作開展牦牛圈養、科學育肥、訂單銷售,縮短出欄時限,增産增效,通過“場部盤活設施設備、指導村委會壯大集體經濟、引導牧民轉變經營模式、合作企業發揮資金、技術、管理及市場行銷優勢”,實現強強聯手、抱團發展,通過示範帶動,加快改變傳統畜牧業生産模式,探索建立現代生態、科學、專業、高效的畜牧業生産模式。
今年7月,瑪曲縣阿萬倉牦牛養殖基地正式揭牌。基地建設項目今年總投資400萬元,全部為東西部協作資金。通過建立牦牛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基地,大力提升牦牛標準化養殖規模,提升成牛商品品質,吸引更多養殖戶加入到科學養殖、規模養殖和標準養殖中來,使養殖戶收入顯著增加,脫貧成果更加穩固,投産運營後預計年出欄牦牛10000頭、銷售額達6000萬元,年增收達300萬元。
天津援建的瑪曲縣阿萬倉牦牛養殖基地
此外,河北區還依託天津高端消費市場,對甘南牦牛肉産品進行了高端化包裝和品牌化打造,積極拓寬銷售渠道。截至目前,瑪曲縣認證綠色食品1家,産品2個;無公害産地認定1家,産品認證1個;通過農産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産品2個,申報名特優新農産品瑪曲牦牛肉1個,申報“甘味”知名企業商標品牌2個。以持續做強龍頭企業、農牧民收入不斷增加為目標,組織召開瑪曲縣畜牧産品等特色産品推介會,通過線上線下平臺和渠道推動産銷對接和拓展産品銷售市場。截至2024年6月底,各類牲畜存欄89.6萬頭(只、匹),其中牦牛存欄53.9萬頭。各類牲畜出欄8.44萬頭(只、匹),其中牛出欄2.38萬頭,奶産量1.16萬噸。
河北區助力瑪曲縣對甘南牦牛肉産品進行高端化包裝和品牌化打造
劉恒貝表示,河北區將進一步立足瑪曲縣資源稟賦,發揮特色優勢,把牦牛産業作為農牧民群眾增收的重要支柱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以健全牦牛産業鏈為主線,全力構建牦牛種業發展、科學養殖、精細加工、流程溯源和品牌行銷體系,不斷開拓天津消費市場,加大消費幫扶力度,推動牦牛産業高品質發展,奮力譜寫新時代東西部協作新篇章。
(撰文、攝影、視頻/吉寶剛 聯合出品/天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天津市援甘前方指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