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族旅遊

藏在旅行博主分享裏的嚮往的生活

發佈時間:2024-09-27 16:22:52 | 來源:中國青年網 | 作者:戴納 蔣繼璇 齊徵 | 責任編輯:吳一凡

被旅行博主的視頻震撼,王燕踏上了赴新疆帕米爾高原的旅程,圖為她拍攝的慕士塔格峰一景。受訪者供圖

國慶假期來臨,計劃出去旅行的朋友,是怎麼制定旅行攻略的?

曾經,《孤獨星球》是年輕人的“窮遊”指南,但今年6月,孤獨星球(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微信公眾號“LonelyPlanet”發佈消息稱:“Lonely Planet已關閉中國辦公室,停止在中國的出版業務。”紙質出行攻略仿佛已與現代人揮手告別。

如今在年輕人中,通過社交媒體確定旅行目的、制定旅行攻略乃至尋找同行夥伴,已經成為常態。社交平臺上,旅行博主方興未艾。據旅行博主王小異觀察,今年以來,這一賽道競爭愈發激烈,涌進了大量博主。旅行博主為用戶提供“在路上”生活方式的參考,勾畫出“詩與遠方”的美好景象。他們能否幫助遊客挖掘好玩的去處、避開雷坑?

復旦大學旅遊學系張朝枝教授認為,在紛繁的網際網路資訊裏,旅行博主若能用親身體驗分享真實的視頻照片和詳細的情感表達,可能會給用戶視覺和情感刺激,一定程度帶火一些小眾的、非官方的景點,這既給旅遊者帶來新的體驗機會,也給傳統的旅行社尤其是線上旅遊平臺和旅遊管理部門帶來挑戰。

旅行熱情如何被點燃

今年1月初,湖北襄陽36歲的王燕被一則旅行視頻震撼。視頻中,觀眾隨著鏡頭,以第一視角駕車穿越新疆喀喇崑崙公路,大氣的配樂、航拍景象讓12分鐘的視頻有了大片風格,帕米爾高原的巍峨與視覺衝擊力讓王燕興奮得睡不著。王燕説,刷到這段視頻後,就在心裏埋下了去喀什走喀喇崑崙公路的念頭。此後,賽裏木湖和紅其拉甫國門等旅行視頻,也不斷加強她去新疆的決心。

7月,王燕如願出行。通過社交媒體上的資訊,了解了大致的景點,王燕和家人做了初步出行規劃就出發了,“旅行時線路很隨性,在社交平臺上發現附近有什麼感興趣的景點,隨時改變主意,這樣旅途中有更多驚喜。”王燕説。

王燕從小對旅行充滿興趣,上學時期在《中國青年報》上讀過一篇介紹青海湖的文章,大學畢業後就去了夢寐以求的青海湖。旅行網站上的遊記也曾是她制定旅行攻略的參考。

如今,王燕習慣用社交媒體瀏覽旅行資訊,喜歡看導遊對景點的介紹、看個人旅行經歷分享和高品質的視頻。“不是每一個地方都能勾起旅行的衝動,決定去某個地方,一定是和自己心裏的某種情結和想法形成了共振。這個‘十一’假期我們計劃去咸陽茂陵,就是看了河西走廊和霍去病的視頻,對英雄有崇拜之情。”

8月,重慶的趙銳和朋友們相約去了“青甘環線”。這條線路位於青海和甘肅兩省境內,被稱為國內旅遊線路天花板之一。

在做旅行攻略上,趙銳摸索出一套方法。檢索資訊時,她會搜索目的地關鍵詞,“比如搜索‘青海本地人’,就可以找到當地人去的餐廳,避免踩雷。”有時候按照“最熱”瀏覽,有時候則按照“最新”瀏覽,“這樣可以收穫一些最新的資訊,比如哪封路,哪可以通行。”在制定青甘環線的具體遊覽地點時,看到很多人説某個景點只是網紅打卡點,趙銳便從路線裏刪除了此地。

傳統旅行社也在社交平臺上謀求出路。趙銳在社交平臺上聯繫到了此次出行的領隊,領隊是當地旅行社的工作人員,主要負責開車,有時會講解當地的風俗歷史,還用無人機給遊客拍照。“遇到危險的路也會保護我們的安全,有時候會幫我們買票,算半個導遊。”

習慣了參考旅行博主的內容制定出行計劃,趙銳表示,希望旅行博主發帶相關説明文字的圖片,寫明地點方便找到,希望資訊更詳細、更有價值而不單純只有美圖。

張朝枝認為,旅行體驗由3個層次構成:感官體驗、情緒體驗和精神體驗,三者沒有嚴格的分界線,也不是一次旅遊就只有某一種體驗,只是在某一種場景下,某一種體驗會更強烈一些。當前,許多人追求情緒上個性化體驗的旅行,張朝枝認為這一定程度上能讓旅遊産品更“安靜”、更沉澱,推動旅遊從單純觀光向休閒度假轉型。

旅行博主,作為什麼樣的存在

“旅行博主的核心作用是‘提供一種生活方式的參考’,告訴大家某個地方有什麼樣的風景和生活,引起別人的興趣。”王小異和汪彥玲是擁有7.5萬粉絲的夫妻旅行博主,他們分享的內容圍繞“打卡100座小眾寶藏縣城”的主題,以夫妻兩人帶小狗出行的特徵,贏得目標用戶的喜歡。

從2022年5月份開始分享旅行經歷至今,夫婦倆已經遊玩了近30個縣城,主要集中于江浙滬一帶。“江浙滬的小城,不管是風景資源,還是道路修建等基礎設施,都相對好一些。”

在王小異分享的旅行內容中,反饋最好的有幾萬的收藏量,“事實上,這幾萬人中可能只有不到10%的人真會去那個地方,大多數人是在收藏的那一瞬間,産生了一種對美好的憧憬,他們覺得有一天也可能去這個地方旅行。這也是我喜歡跟大家分享旅行感受的原因。”

王小異表示,他很少並謹慎給粉絲提供出行建議,“旅行體驗有個體差異,比如同樣是爬山,有的小孩爬得很起勁,但有人帶孩子去了後反饋説被騙了,小孩爬得累死了,這就是個體差異。”此外,他認為,大多數人並不清楚自己的旅行需求,“他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地方。哪熱門哪就人多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人們不了解自己的旅行需求,就只能跟風。”

擁有一定粉絲量的旅行博主會有不同類型的合作。除了廣告,一些地方的文旅部門和旅行社也會發出合作邀請。王小異介紹,接下合作邀請就有機會免費遊玩某個地方,還能收到合作勞務,這也是吸引一些人成為旅行博主的原因之一。

但他同時表示,“邊玩邊掙錢”是外界對旅行博主的想像,玩的心態和工作心態完全不一樣,“我看到一些全職旅行博主一天都在考慮這個機位怎麼拍更好看,旅行變成了公式化的行為,慢慢地可能會失去熱情。”

目前,王小異受邀與多地文旅單位合作宣傳,但他拒絕了一些旅行社的合作邀請,“如果和旅行社合作,我需要跟進合作的線路和服務産品,而這不是固定的産品,可能我去的時候體驗很好,但別人的體驗不一樣,這是很個性化的。”

不同類型的旅行博主有各自的目標受眾群體。王小異分析,他的粉絲集中于經濟相對獨立、需要通過旅行釋放壓力,可能有車、養寵物的25-44歲的群體。而主打“北京打工人挑戰週末去50個城市旅行”的張綠河,粉絲則聚焦于只有週末和假期可以出行的打工人。

27歲的張綠河已經北漂4年多,從今年1月至今,她利用週末、假期或出差間隙打卡遊玩,走了32個城市。

距離北京近、能在週末往返、小眾人少……張綠河表示,這些是北京打工人最看重的出行目的地元素。她會在旅行筆記裏寫明交通方式,具體到往返程從哪個站幾點出發和到達,“偶爾會有問題,比如發佈一個月之後,有的車次取消了,粉絲可能就無法效倣這一次出行。”

在張綠河看來,地方文旅在吸引遊客時,很重要的是要能接得住流量。她認為,打工人出遊,除了美景美食,更看重旅行的情緒體驗,“因為我們打工已經很累了,出去旅行是為了得到快樂,如果不快樂的點太多,那就沒有旅行的必要了,又花錢又花時間。”

張綠河在淄博火了一年之後才去當地旅行,她表示,當地民宿、打車、餐飲等各方面的服務都讓她感覺到:“淄博每個人都是歡迎你的,都是在為你考慮的。它已經火了一年,服務還是這麼好,説明這個城市的人本身就是熱情的,它火起來只需要一個契機。”

在紛繁的資訊中找到旅行的真意

在王燕看來,社交媒體上的旅行資訊有同質化的問題,“有些旅行攻略是有心人刻意為之,比如一些導遊為了接單而發佈消息。現在消息這麼多,有人説好的地方,也有人會覺得踩雷,不好説怎麼分辨這些網路資訊。”王燕説,“去一個陌生的地方總有讓自己感到新奇的點,可以是當地的民風、美食、環境氣候等,別把景點當作旅行的目的地就行了。”王燕表示。

此外,旅行博主中有不少專業攝影師,他們分享構圖、色彩、光線、角度獨特而完美的照片。然而,普通遊客去到同一個地方,可能由於拍攝設備和技術的差異,拍不出與旅行博主同樣效果的照片,而對旅行目的地産生心理落差。

王小異觀察到,一些旅行宣傳存在過度誇張的現象,這是導致人們對旅行博主偏負面印象的原因。用無中生有的資訊誤導遊客,也是他深惡痛絕的亂象。他坦言,普通用戶難以辨別網路上旅行資訊的真假,“我也曾經被網圖騙過,這也是為什麼我現在想做視頻的原因,我覺得視頻的表現力會更豐富更生動,圖片還是單一了一點。”

儘管紙媒在當下影響力減弱,但王小異指出,一些旅行博主仍然在靠紙媒的公信力吸引熱度,只要是寫著“《國家地理》推薦”“《孤獨星球》推薦”的標題和內容,都能獲得很高的流量和數據,“由於平臺演算法推薦機制,這一類的標題可能更受用戶喜歡。”在王小異看來,大部分旅行博主都在用心做內容,只是由於平臺推薦等原因,沒有被用戶看到就很難繼續堅持下去,有些可惜。

剛開始進入“打工人出逃”賽道時,張綠河認為這個賽道還是旅行博主領域的“藍海”。記者發現,半年過去,“出逃”賽道已經涌現出更多博主,大家從北上廣等大都市短暫“逃離”到周邊縣市、大海和山上,尋找生活的片刻喘息。

張朝枝教授認為,對一些年輕人來説,成為旅行博主能夠找到工作和生活的樂趣,很多傳統旅遊從業者也在網路平臺找到了新的增長空間,這是有積極意義的。但他同時指出,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旅行博主:“旅行博主需要綜合旅行審美、情感表達、旅行風險意識、對旅行市場的理解等專業性能力,不是愛旅遊就可以當旅行博主的,未來可能會有更高的要求。”

針對網路平臺上虛假、誇大、忽略安全要素的旅行資訊,張朝枝表示,平臺的演算法機制讓一些博主用極端的方式獲取流量;有的博主推薦野生景點,卻忽略了潛在的安全風險,可能會造成一些安全問題。非常有必要對博主本身和平臺加以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