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族科普

內外兼修 讓川劇流派“川北河”生生不息

發佈時間:2024-09-23 17:05:38 | 來源:四川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孫玥

9月以來,南充市川劇團黨支部書記李鴻斌的手機就頻繁響起。“有的是景區負責人,想引入劇目演出;有的是家長,想給娃娃報班培訓。”李鴻斌説,《四川省川劇保護傳承條例》(簡稱《條例》)9月1日起施行後,前來諮詢的人越來越多。

南充是川劇四大河道流派之一——“川北河”的發源地。從旦角楊五兒等第一代傳人算起,以演唱彈戲見長的“川北河”,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作為川渝協同立法的重點項目之一,川劇保護傳承立法是全國文化領域開展跨省協同立法的首次探索。川劇振興有“法”可依,為“川北河”生生不息提供更多助力。

修“內功”

精品力作與時代同頻共振

“舉手投足間都要飽含感情,表達清楚人物關係,把身法和唱腔拿穩!”在南充市川劇團一樓排練廳,30余名演員正核對川劇《香滿堂》的臺詞。該劇靈感源於南充、創作自南充,通過細膩的表演、優美的唱腔,講述了一位川菜烹飪大師,堅守傳承川菜手藝的故事。

“《香滿堂》已經有過幾次試演,將在9月27日的四川省第二屆川劇匯演中登臺亮相,爭奪獎項。”李鴻斌介紹,作為四川藝術基金大型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香滿堂》的創作編排得到了60余萬元的資助資金,製作精良、颱風獨特,在“川北河”乃至川劇領域極具競爭力。

對於川劇的藝術創作,這種資助並不多見。過去,無錢排戲、戲無錢演,是大多數川劇團面臨的困境。

此次實施的川劇《條例》也特別明確了“統籌安排資金支援川劇發展”“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川劇保護傳承”等要求,以鼓勵各級政府對基層川劇表演團體給予支援。“這意味著將有更多資金注入,為更多《香滿堂》這樣的精品川劇編創提供可能。”李鴻斌表示。

演員培養“青黃不接”的現象也有望在國、省藝術基金和各級財政的支援下破解。“我們計劃邀請名家名師進團講課,主攻唱腔、表演,帶來更符合時代潮流的創作理念,讓‘川北河’更接地氣。”李鴻斌説,除了夯實基本功,南充市川劇團還計劃結合聲光電、LED布景等新技術,打造一批川劇小品、武俠劇、言情劇,抓住年輕受眾的眼球。

練“外力”

陣地擴大掀一波川劇熱潮

“川劇不只有變臉,更有雄厚的唱功、優美的身段。”在南充高級中學臨江校區,南充市川劇團“00後”演員付皓天,向學生們分享川劇知識。付皓天只有18歲,但已學習川劇8年,擅長扮演武松、白鶴童子等少年英雄角色。

“《條例》規定各級教育等主管部門,應當指導和支援開展川劇進校園工作。”在李鴻斌看來,這也是“搭建人才重地”的重要一步。

與普通的興趣班培訓不同,培養一名合格的川劇演員,需要的是專業訓練,培養週期為8年—10年。

2016年,南充市川劇團與四川省服裝藝術學校聯合開辦“川劇非遺傳習班”,首次篩選出40名學員進行培養,但此後8年,再未招生。李鴻斌説,在《條例》的支援下,已有多所市屬中小學表達意願,希望能建立川劇人才選拔基地,“預計明年3月,能為川劇再次‘選苗’。”

“我們已與本地高校達成合作,為‘川劇非遺傳習班’的學員提前‘鋪路’。”李鴻斌介紹,在“川劇非遺傳習班”考核通過的學員,可以直接轉入南充職業技術學院大專班繼續深造學習,學成後正式進入南充市川劇團,成為職業“川劇人”。

同樣加快建設的陣地,還有南充市川劇團劇場新址。佔地面積1270平方米、設有近400座的劇場,正在做最後的圖紙修改。未來,一座集辦公、服化道、演出、排練等功能于一體,以專業戲曲演出為主的綜合性文化娛樂場所將在南充拔地而起。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浩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