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綠色”為驅動,點燃發展強引擎
發佈時間:2024-09-19 10:17:11 | 來源:新華日報 | 作者:卞小燕 張文婧 | 責任編輯:吳一凡自然濕地保護率全省第一,獲評“中國天然氧吧”“中國長壽之鄉”;
世界遺産名片享譽全球,條子泥濕地被列為“生物多樣性100+全球特別推薦案例”;
電子資訊、高端裝備、新材料、大健康四大主導産業規模超千億元,佔製造業比重76%,黃海森林公園成為首批國家森林康養基地;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東臺最大的底氣在優越生態,最優的路徑是綠色發展。”東臺市委書記楊雪峰表示,聚焦“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使命追求,緊扣“綠色製造地、生態康養城”發展定位,東臺堅持“發展與保護協同、産業與生態相融、轉型與重構並進”,努力在沿海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上奮力奔跑。
綠色製造
點燃經濟跨越發展強引擎
去年底,上海電氣風電設備東臺有限公司入選工信部2021年度綠色製造名單,成為鹽城唯一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的企業。
“從設計到建設,企業優先選擇無毒無害易降解、可再生利用的材料,車間內的鹵素燈全部換成節能燈,廠區用上太陽能路燈,産品使用水性油漆,我們還在東臺建設集團智慧運維中心和能源管理中心。”上海電氣風電設備東臺有限公司品質部部長助理周忠喜説,面對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兩難情況時,他們堅決將生態環境保護放在優先級,“安裝風電設備過程中,如果點位對生態保護有影響,無論‘風光’多好,我們都選擇放棄、重新選址。”
近年來,東臺縱深推進綠色高品質發展,在招商引資上持續提升産業質態,緊扣“高輕新智綠”特質,嚴把準入門檻,圍繞四大主導産業招引了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新興産業項目,“主引擎”地位凸顯。
生態賦能
創造區域健康經濟新模式
生態好、空間足、潛力大,東臺發展區域健康經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黃海森林,世界自然遺産條子泥,沿海全域無化工企業,兼具森林、海洋、濕地生態系統,林木覆蓋率、空氣品質指數等指標全省領先,是一個讓人可以深呼吸的綠色“氧吧”。
去年,總投資700億元的長三角(東臺)康養基地項目取得關鍵進展。以健康服務業為核心,打造生命綠港,培育全生命週期、全年齡段的健康服務業産業集群,該項目佈局“醫養遊健學”五大功能,實行“三産引領、二産聯動、一産協同”機制,遵循“高端引領、全鏈發展、集約融合”的總體思路。
“經測算,項目實施後年可新增100億元消費、200億元健康産品銷售、30億元旅遊收入、30億元工資性收入、30億元農副産品銷售收入,我們要將長三角(東臺)康養基地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生態濕地、全國知名的旅遊目的地、全國知名的康養目的地、長三角知名的健康産品集聚區和蘇滬知名的農産品集聚區。”東臺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沿海經濟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呂洪濤表示。
目前,東臺沿海經濟區已引進大健康産業企業42家。可以預見,隨著項目推進,東臺沿海將集聚更多優質資源,成為長三角區域康養服務一體化示範區、跨行政區康養政策協同試驗區。
超前謀劃
構建新格局中展現大作為
在長三角(東臺)康養基地規劃之初,上海市政府考察了長三角多個城市,最終東臺200平方公里康養集聚區的設想得到上海方面的高度認可。東臺市以前瞻眼光與堅定決心,提前佈局産業轉型,本世紀初就通過《關於同意〈嚴禁化工等污染項目進入沿海地區議案〉的決議》,之後更主動清退境內化工企業,實現全域“零化工”。
“我們堅決守牢生態紅線,算好區域發展‘加減法’——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打造區域健康經濟上做加法,在影響生態的項目上做減法。”呂洪濤説,沿海經濟區邀請來自北京林業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紅樹林基金會等的國內科研團隊,駐點對生態環境進行長期檢測。
在科研人員建議下,條子泥建起國內第一塊高潮位候鳥棲息地,兩年來,這裡的候鳥數量穩定增多。“這説明,這塊棲息地對候鳥生活、覓食是合適的,我們的濕地修復和管理是有效的。”北京林業大學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楊洪燕説。
“十四五”時期是承接産業轉移、構建區域經濟新格局的重要節點,精鍛生態長板,東臺將最大限度發揮“沿海+生態”優勢,加速實現産業結構、城市形態的蝶變,為鹽城勇當沿海地區高品質發展排頭兵提供硬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