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深度觀察

牛馳沃野 産業騰飛——“強三農 促振興”系列報道之三

發佈時間:2024-09-18 13:19:59 | 來源:青海日報 | 作者:欒雨嘉 | 責任編輯:吳一凡

image.png

澤庫牦牛。澤庫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廣袤無垠的青海草原,牦牛肆意馳騁,它們的身影與遼闊的草原融為一體,成為大自然用最純粹的筆觸勾勒出的生命畫卷。

牦牛産業之於青海,意義非凡。在青海牧區,牦牛産業的繁榮帶動了養殖、加工、銷售等多個産業環節,為牧區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大量的就業機會,是驅動牧區經濟前行的核心産業力量。

作為青海特色産業,青海省委、省政府以高瞻遠矚的全局視野統籌規劃,聚力建設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依託青海生態有機、綠色、無污染的顯著優勢,積極培育更適應高原環境、品質更優的牦牛品種;不斷探索牧區生態畜牧業發展方式,實現牦牛養殖與草原生態保護的良性互動;加大力度打造具有青海特色的牦牛品牌,提升産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高産品品質,提升産業效益,全方位、多層次地推動牦牛産業邁向高品質發展之路。

培優良種,“牛”氣沖天

8月21日清晨,裝載著100頭大通牦牛種公牛的運輸車緩緩駛入西寧市湟源縣城,停靠在湟源縣畜牧獸醫站。

車內,一頭頭牦牛頭部寬闊而威嚴,兩隻彎彎的牛角堅硬而挺立,體型健壯,厚實的皮毛在陽光的照耀下色澤烏黑髮亮。

“我們從省牦牛繁育推廣服務中心引進的優質種公牛具有增重快、産肉率高、抗逆性能優、遺傳性能穩定等顯著優勢,而且它對飼養環境適應性強,抗病能力出色,能夠減少養殖戶在治療方面的投入。”湟源縣畜牧獸醫站專業技術人員王國倉表示,湟源已持續多年實施畜牧良種項目,將牦牛投放到各鄉鎮與當地牦牛雜交,培育出更加優秀的後代,為湟源縣牦牛品種改良注入新動力。

不僅如此,為了提高牦牛的繁殖效率和品質,今年,湟源縣實施了牦牛人工授精技術推廣項目,將最優良的基因傳遞給後代,提高繁殖率,在較短時間內培育出更多具有優良性狀的大通牦牛後代。

“種業是畜牧業發展的晶片,是現代畜牧業核心競爭要素。”省牦牛繁育推廣服務中心綜合部主任馬芝祥點明瞭繁育良種的重要性。

多年來,青海牦牛延續著種群內自然交配的傳統繁育方式,缺乏科學的選育和管理,無法保證優良基因的傳承和發展。久而久之,帶來種群退化、牦牛品質下降等問題,削弱了牦牛的經濟價值。

因此,省牦牛繁育推廣服務中心著力加強牦牛育種和制種供種能力,分別於2004年、2019年培育出“大通牦牛”“阿什旦牦牛”兩個國家級牦牛新品種,2005年以來,中心累計向全省推廣良種牦牛種公牛3.23萬頭,推動青海畜牧業的品種升級,提升牦牛品質和産業競爭力。

創新模式“牛”氣十足

8月22日,在黃南州藏族自治州澤庫縣寧秀鎮拉格日村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內,村民們將新鮮的草料分放到牦牛食槽中。

“以前,各家各戶自己養牦牛,忙裏忙外也掙不了幾個錢。自從2011年村裏探索實施‘拉格日模式’,生態美了,牦牛品質提升了,大家擰成一股繩,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扎西是拉格日村的老牧民,見證了村裏牦牛養殖産業的變化。

曾經,村民採用傳統的分散經營方式,過度放牧導致草場退化、牲畜生存環境日益惡化。隨之,牲畜生産性能下降,牛羊生長緩慢、肉質變差、産奶量減少等情況愈發明顯。

為打破這一困局,拉格日村探索出以草地和牲畜入股組建合作社,草地劃區輪牧,牲畜分群飼養,統一銷售,社員分工分業,用工按勞取酬,收益按股分配,以股份合作制經營生態畜牧業的“拉格日模式”。

合作社理事長俄多告訴記者,這種模式的好處日益顯現:以草地和牲畜入股,將分散的草地、牲畜資源整合起來,避免資源浪費、提升了經營效率。劃區輪牧則使草地得到休息和恢復,提高其産草量和品質。

“牦牛根據特點分群養殖,提高其成活率和養殖效益。統一銷售不僅保證牲畜品質和標準,還能增強市場議價能力,提高銷售價格。社員還可以根據自身特長和能力從事養殖、管理、銷售等工作,按勞取酬,多勞多得。收益則按股分配,公平合理,讓每一位社員都能享受到合作社發展帶來的紅利。”俄多説。

目前,全村188戶98%的牧民入社,3904頭牦牛實現統一經營。澤庫縣在全縣37個村推廣“拉格日模式”,入社7487戶達30918人。

注重資源整合和高效利用、牲畜科學養殖與管理、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促進牧區經濟發展從而實現共同富裕的“拉格日模式”,已然形成強大推動力,提升了牦牛品質、保護了生態環境,實現了生態、生産、生活共贏,為青海鄉村帶來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深耕産業“牛”刀初試

憑藉獨特的生態優勢,青海牦牛産業快速發展,初步形成養殖、加工、銷售一體化體系,眾多牦牛肉品牌如雨後春筍般涌現,更有五三六九、可可西裏、西北驕等龍頭加工企業勇立潮頭,引領産業闊步前行。

“公司垂直深耕牦牛産業,致力於牦牛全産業鏈的産品標準化生産,著眼于高品質、高附加值以及優質化、‌特色化輸出。”青海五三六九生態牧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金錦偉開門見山談起企業孜孜不倦的追求。

單純養殖牦牛,收益和銷售渠道較為單一且易受市場波動影響,利潤空間有限。而當牦牛經過精深加工,普通牦牛肉便華麗轉身、身價倍增。比如,青海各大企業將牦牛裏脊打造成高端牛排,進軍高端餐飲市場;牛腩部位變為家庭烹飪的燉煮食材包,助力消費者製作美味菜肴;隨著“露營經濟”興起,推出牦牛肉串方便戶外燒烤;針對火鍋愛好者的薄片牦牛肉、牦牛肉丸等火鍋食材系列也備受青睞。

“今年,我們還開發了很多新産品,比如牦牛肉餅、歐式香腸、快衝肉醬等。目前,企業擁有自主專利46項,已開發出60多種冷鏈産品和20多種即食産品。”話語間,金錦偉充滿驕傲,“我們的産品不僅為體育健兒提供營養補給,還曾為中國南極科考隊和環航北冰洋活動提供肉類食品保障,讓青海牦牛肉閃耀世界舞臺。”

如此一來,青海牦牛肉的高品質附加值得到充分體現,也使“5369”品牌快速佔領了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地區高端市場,贏得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和信賴。

可以見得,通過精深加工,將原本單一的産品多元化開發,挖掘出更多的價值。精深加工與延長産業鏈,不僅僅是産業發展的關鍵優勢,更是青海牦牛産業邁向更高臺階、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路徑。

眼下,青海企業正持續加大研發力度,推出適應不同消費群體需求的創新産品,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提升品牌影響力,引領行業邁向新的高度,讓青海牦牛肉的獨特魅力在更多領域綻放光彩,為地方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