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産業為基壘築“第一高峰”
發佈時間:2024-09-14 15:57:59 | 來源:新華日報 | 作者:范昕怡、武煒昕 | 責任編輯:吳一凡一秒鐘, 2台手機完成生産;一秒鐘,1顆晶片完成封測;一分鐘,1塊螢幕發往終端;每三杯咖啡,就有近兩杯的咖啡豆來自這裡……在昆山,每個角落、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奇跡。
踏入改革開放的歷史長河,昆山地區生産總值從1978年的2.42億元,“逆襲”為2023年的5140.6億元,翻了超2000倍。從荊棘中走來、在實踐中摸索,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精神特質使這裡的産業技術創新、園區迭代升級、經濟結構轉型等方面發生了深刻變化,一條與時俱進的“昆山之路”自帶光芒。
這條“昆山之路”,最底層的“路基”就是産業。無數産業的閃光印記讓昆山這座城市在蘇州、省內乃至全國拔得頭籌,樹起全國縣域經濟發展的“第一標桿”。從歷史碎片中、在當下維度裏,我們來看昆山,這個曾經的“末等生”,如何在爭當産業創新發展的縣域示範進程中一路勢如破竹、一路攻城拔寨。
夯實産業家底
“小六子”逆襲“第一縣”
誰能料到,四十年前一個只生産稻麥油和魚蝦、工業産值只有兄弟縣市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農業縣,如今會逆襲成為一個製造業大市。
彼時,1978年前後,作為典型的“魚米之鄉”,昆山每年上繳國家商品糧三四億公斤。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周邊縣市鄉鎮工業異軍突起,昆山發展慢了半拍,落為大家口中的“小六子”。
昆山人深感巨大落差,亟待尋求改變。但昆山一直是農業縣,工業基礎薄弱,還面臨“五缺”問題:缺資金、缺項目、缺産品、缺技術和缺人才。一時間,要不要發展工業、發展什麼樣的工業、怎樣迎頭趕上,成為昆山上下討論熱度最高的話題。
不過,這也“倒逼”昆山人解放、統一了思想。一個石破天驚、毫無先例的決定隨之誕生:昆山要自下而上、自費開發工業小區!乘上改革開放的時代東風,昆山提出了“東依上海、西托‘三線’、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發展思路。
背靠上海“借東風”,昆山所缺乏的要素,恰恰是上海的長板,而昆山的勞動力、土地資源又能補上海之短,加之昆山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雙方聯合必然優勢互補。
也正因為在這樣的背景下,“風風火火”的昆山人聯繫上了上海金星電視機廠,希望能在昆山設分廠,這在當時幾乎是天方夜譚。經過一週談判,反覆跑了四五次上海,時任昆山縣縣長吳克銓與對方達成了協議,當即著手建廠房,項目當年破土動工、當年竣工投産、當年獲得效益,不到三年稅後利潤近1000萬元。
聯營成功後,昆山人的視角一下子打得更開,步子也邁得更大了。聽聞日本客商要在蘇州投資建廠,吳克銓當即坐車從昆山趕到蘇州,從上午磨到下午,終於讓蘇州輕工局局長松了口,答應請這家企業“破例”考察昆山。
邀請的這位客商,就是日本蘇旺你公司的老闆三好銳郎。經過反覆比較和勘探現場,昆山與蘇旺你簽訂投資合作協議。但簽了字,卻只成功了一半。由於這是省內首家中外合資企業,手續辦理過程異常複雜。時任昆山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宣炳龍今天到蘇州,明天去南京,還多次上北京,整整跑了102趟,蓋了378個章,小麵包車沒空調,就在車廂內鋪上報紙澆水降溫。
靠著這股不服輸、不罷休的勁頭,蘇旺你第二年就正式投産,兩年就創匯358萬美元。因為發展勢頭良好,蘇旺你4年後決定增資100多萬美元,省內第一家外商獨資企業蘇旺你手套有限公司“橫空出世”。
“如果沒有獨資蘇旺你的模式,何談順昌紡織?”宣炳龍曾回憶起順昌紡織的落戶故事:1989年6月,4位台灣人到東莞考察投資事宜,因飛機停運,他們想去別的地方轉轉,正巧其中有人的親戚在昆山。機緣巧合下,他們輾轉到了昆山。第一時間察覺到機遇來臨的宣炳龍,在了解客商的想法和規劃後便親畫圖紙,承諾為他們蓋8000平方米廠房。僅4個月後,“君子協定”全部兌現,順昌紡織作為首家臺企落戶昆山。順昌紡織的成功試水,引來了順隆、順發、順豐、順進等一批臺商,形成了著名的“葡萄串效應”。
在發展的時間長河裏,一家家企業在昆山投下信任票,就是昆山經濟“農轉工”的加速器、“內轉外”的原動力、“散轉聚”的參與者、“低轉高”的主引擎、“大轉強”的踐行者。
憑藉長遠的眼光,昆山才能有底氣與企業歷經1997年和2008年兩次金融危機洗禮,並實現産業“彎道超車”。這裡早在上世紀90年代打下電子資訊産業的地基、在本世紀初就率先啟動佈局光電産業。時至今日,昆山“卡位”佈局了小核酸、先進計算,並無中生有架構起一條擁有咖啡、巧克力、酸奶、果汁、麵包等香氣四溢的高端食品産業鏈,産業在不斷夯基壘台中厚積成勢。
如今,星巴克、瑞幸咖啡、中科可控、群啟科技等旗艦項目吸引行業關注,立訊精密、友達光電、三一重機等行業龍頭深耕發展,清陶能源在固態鋰電池領域獨樹一幟、澤璟制藥成為全國第一家採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首發上市的企業……從“磨破嘴皮子”引進一家手套企業,到如今昆山産業多點開花,從産業轉型升級上,不難看出昆山的這條“進擊之路”。
2023年,昆山全市規上工業總産值達到11433億元,連續第三年突破萬億元。全市形成了3家千億級特大企業、10家百億級骨幹企業、129家十億級“專精特新”企業、1057家億元級企業的企業矩陣。
佈局“2+6+X”産業
高原之上再築高峰
根據本地實際,搶抓戰略機遇發展産業,昆山實現後來居上,鑄就起中國縣域經濟“第一高峰”。
昆山市委書記周偉在黨的二十大“黨代表通道”中曾這麼説過:“有朋友問我,昆山吸引外資最大的底氣是什麼?我們感到,産業鏈優勢就是我們最大的底氣。”
的確如此,昆山人憑藉對機遇的敏銳把握,巧妙地抓住了每一個“浪尖”。第一次,上世紀90年代,昆山抓住電子資訊産業發展趨勢,通過“拆筆記型電腦”招商,堅持“缺什麼、招什麼”,至今仍保持全球筆記型電腦“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份額。
第二次,抓住手機智慧終端發展機遇贏得黃金髮展期,昆山形成近7000億元規模的電子資訊産業集群。現在,新一代智慧穿戴産品逐步“飛入尋常百姓家”,正在帶來第三次機遇。
怎樣用自身發展的確定性對衝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昆山用一張“2+6+X”現代産業體系版圖來回答:“2”即7000億級的新一代電子資訊和3000億級的高端裝備製造兩大主導産業,“6”即新顯示、新智造、新醫療、新能源、新材料、新數字六大戰略性新興産業,“X”即以元宇宙、先進計算、航空航太等為代表的未來産業。
風口來臨,昆山當仁不讓。8月18日,國內首條跨省定點低空載客運輸航線——連接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和江蘇昆山城市航廈的直升機載客航線開通。飛行25分鐘,算上落地後接駁的25分鐘,從昆山打“飛的”到上海浦東機場,1小時以內就能抵達。
“昆”鵬振翅,置身昆山花橋低空經濟産業園的航太時代飛鵬有限公司,多架大大小小的固定翼、複合翼無人機“星羅棋佈”,低空經濟之風拂面。作為産業園內的“鏈主”企業,時代飛鵬一經落地生根,15家低空經濟上下游企業便紛至遝來。昆山基本形成無人機全産業鏈閉環,上游以“設計研發+核心零部件”為核心,聚集澤志流體、蘇州遊鷹等企業;中游以“機體結構件+整機製造”為核心,聚集合朗航空、峰飛航空等企業;下游以“運營服務+應用領域”為核心聚集一批科技型企業。
發展像低空經濟産業園這樣的特色專業創新園區,為的是讓産業鏈條“搬不走、壓不垮、拆不散”。這也是昆山在當下應對風險挑戰、搶抓發展先機的關鍵舉措,更是昆山破解要素瓶頸、加快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而昆山無中生有硬生生架起的一條千億級咖啡産業鏈,更是印證了這一點。我們手邊正在喝的咖啡,約六成的咖啡豆都在昆山烘焙。方圓幾公里內,星巴克、瑞幸、億政等40家國內外咖啡企業齊聚一堂——這也是昆山獲“國際咖啡産業之都”稱號的實力象徵之一。
昆山不種咖啡豆,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消費市場,從上世紀用“臉盆裝咖啡”到站上千億級“咖”位,昆山用不到四十年時間,讓咖啡豆貿易分撥、平臺交易、研發烘焙,到品牌銷售、咖啡設備生産製造等各個環節流程實現“無縫銜接”,更是囊括了全國60%的咖啡生豆烘焙量和全國60%以上的生豆進口量。
點點星火,匯成熊熊火炬。一個個特色專業創新園區如雨後春筍般在昆山“多點開花”,吸引一批批人才、項目落地,也為産業鏈上下游帶來“鏈式反應”。包括咖啡産業園在內,元宇宙産業園、先進計算産業園、低空經濟産業園等一批特色專業創新園區錯落分佈。到2026年,昆山將打造50個特色專業創新園區,實現園區總營收超5000億元。
以一盤棋思維“風物長宜放眼量”,眼下的昆山,正一著不讓推動智慧終端向智慧穿戴延伸、消費電子向汽車電子拓展、傳統汽車零部件向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發展“三個轉型”——實踐證明,搶抓機遇,不僅需要義不容辭的使命感,更需要時不我待的危機感和先人一拍的緊迫感。
發展新質生産力
創新浪潮奔涌不息
歷經“農轉工”“內轉外”“散轉聚”“低轉高”“大轉強”等不同發展階段後,昆山如何進一步搶佔賽道、制勝未來?
高舉科技創新大旗!創新好比奔騰不息的江河,孕育生機,也孕育先機。如何衡量一座城市的創新活力?我們可以先從企業看起——
眾所週知,經營主體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不斷調結構、轉方式的過程中,昆山逐漸意識到,經營主體的數量並不能代表品質。跳出傳統發展模式和扭轉觀念後,“質”的飛躍來了:昆山2023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3072家,這些企業分佈在多個産業領域,成為産業體系優化升級的引領者。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我們不妨從中國科學院院士南策文帶領團隊創辦的清陶(昆山)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來“窺一斑而知全豹”。
今年5月,搭載清陶能源第一代固態電池的智己L6上市。與傳統鋰電池相比,固態鋰電池安全性高、迴圈壽命長、能量密度高,搭載後新能源汽車最大續航里程可超1000公里,緩解了不少車主的“里程焦慮”。
目前清陶能源構建了自主可控的智慧財産權體系,申請國家專利1000多項,獲授權700多項,還獲評“2024全球獨角獸”企業。“成果轉化要成功,光有好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創新環境、資源支援和發展土壤。”公司總經理李崢説,創業起步之初,多虧昆山開了“1億元資助人才項目”先河,讓清陶能源實現從“0”到“1”質的飛躍。
創新能為産業帶來什麼?科技創新“領先一步”,産業發展方能“領先一路”。以汽車零部件産業鏈為例,昆山集聚了960多家汽車全産業鏈優質企業,平均每平方公里至少有一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卡位入鏈,形成産值超1500億元的汽車零部件産業鏈群。
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昆山早在2019年就瞄準自主可控發力點,啟動實施昆山市祖衝之攻關計劃,通過“揭榜挂帥、難題招標”等形式,面向國內外高校院所、行業協會組織等發佈企業需求清單,在攻克技術難關、破解關鍵瓶頸、掌握核心技術上持續發力推動創新資源互通互享。目前,昆山累計實施祖衝之攻關項目692項,開展祖衝之攻關計劃産學研項目884項。
面對日新月異的技術迭代,科技創新深度隨之加大,依靠傳統單打獨鬥已難以形成戰鬥力,這就意味著,必須要把創新資源要素更好地聚合起來、協同起來。基於此,在産業鏈的關鍵節點上,昆山佈局組建創新聯合體,引領産品創新,帶動産業壯大。
每天上萬箱貨品出庫入庫,如何讓空間利用最優化?為滿足客戶與日俱增的需求,江蘇飛力達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便牽頭組建蘇州市供應鏈人工智慧創新聯合體,凝聚合力打造“會思考”的供應鏈。這之中,南京資訊工程大學、蘇州科技大學負責分佈式框架設計和開發,飛力達則匯集倉儲搬運系統和解決方案,打造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供應鏈人工智慧決策大腦。
行走昆山,時刻都能感受灼人的創新熱浪,陽澄湖兩岸科創中心、夏駕河科創走廊、花橋國際創新港、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深時數字地球國際大科學計劃等一批平臺、項目串珠成鏈,226家科創載體你追我趕,科技招商如火如荼。大膽創新,勇於開拓,動能勃發,創新浪潮奔涌不息,鼓舞著昆山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信心愈發堅定!
范昕怡、武煒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