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新聞

青海共和:召開教育高品質發展大會

發佈時間:2024-09-11 14:20:1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吳一凡

9月9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召開全縣教育高品質發展大會。會議以總結工作,分析形勢,表揚先進典型,解讀全縣教育高品質發展相關工作方案,安排部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教育改革發展工作,動員全縣上下踐行新思想、牢記新使命、實現新作為,加快建設共和教育高地。州委常委、縣委書記更登加出席會議並講話,縣委副書記、縣長李文林主持會議。

會議指出,近年來,全縣上下始終把教育作為最長遠的民生,深入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大力推進涉藏地區一流教育強縣建設,全縣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會議強調,一要始終把牢教育現代化的正確方向。堅持教育優先戰略,深刻認識教育是國家和民族發展最根本的事業,進一步增強時代感、責任感、緊迫感和自信心,嚴格落實新時代教育事業發展的新要求,推動全縣教育事業長足發展。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牢記為黨育人的初心,堅守為國育才的使命,突出黨建引領推動教育高品質發展,從政治的高度抓好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確保教育工作的政治方向不偏不倚。堅持立德樹人導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牢把握立德樹人、以德為先的教育規律、辦學規律和成長規律,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愛國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把握好人生方向。堅持人民至上理念,把教育作為改革發展的先手棋,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積極培養和打造名師名校,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加快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二要不斷夯實教育事業高品質發展的基礎根基。要發展公平高品質的基礎教育,始終堅持“大教育”理念,強化系統思維,把握教育規律,有針對性地揚優勢、補短板、提品質,優化教育資源,合理規劃城鄉中小學佈局和辦學規模,全力抓好教學品質提升,讓教育更好地惠及全縣人民。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持續深化教育領域的改革探索、創新突破,加快形成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教育高品質發展的體制機制。堅持集中辦學,走集約化發展的教育之路,積極探索集團化辦學等新模式,建立科學評價體系。構建開放教育創新格局,堅持以開放的視野、創新的思維興辦教育,積極搭建教育合作平臺,加快建設涉藏地區一流教育強縣,積極推進區域優質教育中心建設。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要加強校長、教師隊伍建設及師德師風建設,進一步完善選拔任用制、任期管理制、後備梯隊培育制,不斷激發校長隊伍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堅持“內培”和“外引”雙管齊下,要加大對中青年教師、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培養力度,深入實施人才引進計劃,儲備高層次優秀教師人才庫。三要全面凝聚推動教育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合力。要加強組織保障,以最堅決的信心、最好的資源、最強的改革、最大的關愛支援教育,不斷激發幹事創業的精氣神。堅決打擊各種違背教育規律,干擾教育秩序、破壞教育生態的行為,共同營造優良教育環境。要優化發展環境,加強校園管理,壓實安全工作責任,加強學生心理疏導,堅決預防和嚴懲校園欺淩,嚴防極端事件、食品安全等各類安全事故發生。要強化工作作風,廣大教育工作者要改進工作作風,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和省、州委若干措施,做忠誠乾淨擔當的人民教師。

會議要求,以“優先發展”為第一戰略,築牢發展基礎,樹立“抓教育就是抓發展”的理念,繼續加大教育經費投入,認真落實各項資助政策,全力改善辦學條件,夯實教育發展基礎。以“教育為民”為第一宗旨,篤定初心使命,統籌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推進教育惠民工程,鞏固提升義務教育,深入推進控輟保學,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以“立德樹人”為第一標準,完善五育並舉,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堅持德育為先,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全力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以“教師隊伍”為第一資源,著力強師惠師,要增強教師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使命感,讓學生健康成長、成人、成才。要加強和改進教師管理模式,保障教師應有權益和榮譽,努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以“改革創新”為第一引擎,激發教育活力,深化教育領域職稱、人事、考核制度改革,推進教師資源配置優化和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構建品質高、結構優、保障足、治理活的教育體系。以“校園安全”為第一底線,建強平安校園,聚焦校園意識形態、治安管理、隱患清理“三項重點”,完善軟硬體建設,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打擊校園欺淩行為,全力守牢校園安全底線,確保教育系統大局持續安全穩定。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萬瑪端智及在家的縣級領導,各鄉鎮、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部分“兩代表一委員”、退休老幹部代表、家長代表、學生代表及全縣各中小學校、幼兒園校(園)長和教師代表等共300余人參加會議。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融媒體中心供稿;作者:董軍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