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深耕峽谷掘藥香 科技惠農助振興
發佈時間:2024-08-28 15:40:31 | 來源:雲南日報 | 作者:吳沛釗 | 責任編輯:吳一凡8月的怒江生機勃勃,沿江鋪展的草果正由淡紅轉為赭紫,為秋季的豐收鉚足能量。省農科院藥植所研究員張金渝深一腳淺一腳地行走在山間,認真記錄著草果的長勢,觀察著葉片上病蟲害的痕跡,為團隊研發的8個新品種超過30萬畝草果保駕護航。從組織部的人才幫扶,到脫貧攻堅中科技幫扶,再到邊境小康村建設科技特派隊,十多年來他不知多少次踏入這個大峽谷,但始終牢記“老百姓需要我們”的初心。
從1997年進入省農科院工作以來,張金渝一直從事人工馴化、品種選育、土肥選擇、病蟲害防控等農業相關工作。2004年農科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成立後,他更是全身心投入到藥用植物研究與育種中。張金渝深知無論資源調查還是種植管理都要在土地上實踐,為此他每年超過一半的時間都行走在雲嶺大地間。
“老百姓很難第一時間相信新技術,但他們願意相信把實在收益帶給他們的人。”在怒江,過去老百姓覺得草果不需要施肥且不會得病,隨著峽穀草果地天然養分的逐年消耗以及病蟲害的適應性,草果品質明顯降低。張金渝團隊一戶戶地走訪,手把手傳授科學種植理念,推廣實驗室研究出的高産新品種。針對收穫時採用煤炭等燃料簡易烘乾,容易造成硫、苯等有害物質超標,而採取電烤或直接晾曬又會香味不足的問題,張金渝團隊從分子層面加以研究,搞清溫度變化與營養成分的關係,既減少了有害物又增加了風味。此外,他們制定出雲南省草果産地粗加工標準並幫助建設了可追溯體系,為怒江延伸草果産業鏈,進入更大市場奠定了基礎。
科技惠農是張金渝多次提到的關鍵詞。在臨滄,茶葉、核桃等大面積種植作物每年價格波動較大,甚至因此出現反覆砍伐的情況。針對這些情況,張金渝因地制宜引入了滇龍膽,在茶園與核桃林間科學套種,既減少了兩種作物的管護成本,提高了農業産值,還保護了茶樹。此外,很多地區發展光伏産業,下雨時光伏板將雨水匯聚到底部,長期衝擊地面同一部位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張金渝帶隊將喜陰的中藥材種植到光伏板下,既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又通過植物根系起到了穩固水土的作用。
作為雲南省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技術負責人,張金渝帶領團隊系統開展了我省中藥資源調查、收集和保護,建立了“雲南省級藥用植物滇中種質資源圃”,保存了1000多份活體資源。他先後主持了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雲南省中藥資源普查、雲南省重大專項等各類項目10余項,並獲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參與組建“雲南省中藥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雲南省省級藥用植物滇中種質資源圃”2個省級科研平臺,為摸清我省藥用植物家底,以科技力量助力鄉村振興作出了重要貢獻。
(來源:雲南日報 記者:吳沛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