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古法紅糖的甜蜜傳承
發佈時間:2024-08-28 15:40:31 | 來源:廣西日報 | 作者:沈程 | 責任編輯:吳一凡工人在連環鍋裏熬製紅糖。受訪者供圖
添加了桂花的桂花風味古法紅糖。記者沈程/攝
“凝結如石,破之如沙”,這是明代藥聖李時珍編撰的《本草綱目》有關紅糖的記載。隨著《非遺裏的中國》廣西篇的播出,“香而不焦,凝結如石”的武鳴府城古法紅糖驚艷了世人的味蕾。
一場淅淅瀝瀝的小雨過後,記者驅車來到南寧市武鳴區府城鎮富良村,一探府城古法紅糖的前世今生。
來到村口,只見農田裏鬱鬱蔥蔥的高糖甘蔗挺直著腰桿。微風拂過,這片北回歸線穿過的土地上泛起層層綠浪,空氣中充滿了甜蜜的氣息。
幾百年來,府城人的甜美生活就來自“蔗”裏。
據《武鳴縣誌》記載:“早在清乾隆年間,民間種蔗熬糖已相當普遍,用牛拉石輥、木輥榨蔗,鐵鍋熬煮,生産土糖。”
土糖即是古法紅糖。
走進位於富良村定旺屯的紅娘紅糖加工坊,只見在兩排灶臺上連環放置著六口直徑近1米的大鐵鍋,連通灶臺盡頭的出風口矗立著直插頂棚的7米高煙囪。“這是古法熬製紅糖的關鍵——直風槍灶,它只用一個燃火點就能控制六口連環鍋的烹制溫度,六口鐵鍋輪番熬製,依次實現古法紅糖的熬製、提純、收汁。最後將糖漿倒入模具中,冷卻凝結後就形成一塊塊紅糖。”武鳴府城紅糖製作技藝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李桂青介紹,每年12月至次年3月榨季,府城鎮富良村處處是蒸汽氤氳、熬糖飄香的火熱場景。
一方方紅糖留住的是家鄉的甜蜜滋味。
“七八歲時,父母教我製作紅糖,記憶中每到冬季,家家戶戶都飄著蔗糖香。”李桂青是地道的府城人,她從小就耳濡目染了祖傳的紅糖熬製技藝。2009年,在廣東打工的李桂青看到市場上賣的紅糖塊很硬,吃起來沒有蔗糖的香味,便萌生出回鄉重拾古法紅糖製作技藝的想法。
“我在當地的微信群裏售賣府城紅糖,逐漸得到市場的認可,便和丈夫李寶仁創立了這家紅糖加工坊。”李桂青説,她想將古法紅糖賣向全國。
説話間,李桂青拿出一塊紅糖用熱水沖泡,頓時蔗香四溢。記者啜飲一口,嘴裏滿是甘蔗本身的清甜。
“2018年,武鳴府城紅糖製作技藝成功申報第七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南寧市武鳴區文化館館長余燕鳴介紹,因古法紅糖製作工藝複雜,目前武鳴區僅剩府城鎮富良村在生産。
這些年,在李桂青夫婦的示範帶動下,富良村涌現出了越來越多的古法紅糖作坊,從最初的兩三家到現在的20多家。“現在有十幾個學徒跟著我學習製作紅糖,我會把這份手工技藝一直傳承下去。”李桂青説。
古老技藝在歲月的長河裏歷久彌新。
在傳承的過程中,李桂青勇於創新,增加了姜、玫瑰、桂花、紅棗枸杞等多種口味的紅糖,以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同時,她改良了産品包裝,提升了産品競爭力。2023/2024榨季,紅娘紅糖加工坊榨甘蔗約700噸,紅糖産量約7.5萬公斤,産值約100萬元,為當地及周邊村民提供了20個就業崗位,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增收。
古法紅糖不僅為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還帶動了甘蔗種植等相關産業的發展。
近年來,府城鎮大力扶持糖料蔗種植。2024年,該鎮糖料蔗種植面積5.1萬畝(含雙高基地4100畝)。2023/2024榨季糖料蔗進廠數據17.93萬噸,“甜蜜府城”成為鄉村振興的新亮點。
“為了助力鄉村産業振興,富良村投資130萬元建設古法紅糖生産加工産業示範園,5條生産線每年能夠榨甘蔗1800噸,産出紅糖約200噸,甘蔗榨季參與制糖的村民每月能增加6000元至8000元的收入,實現村民收入和村集體經濟收入雙增長。”府城鎮黨委委員、副鎮長陸熊説。
眼下,李桂青的廠房正在進行無塵車間升級改造,數個月後,紅糖加工坊將迎來新模樣。“待廠房全面升級完成後,産能將提升一倍左右,可以為周邊村民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我們府城的甜蜜産業也將會更加濃郁香甜。”李桂青對古法紅糖的未來信心滿滿。
(來源:廣西日報 記者:沈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