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族文化

廣西:跨山越海“語”交融

發佈時間:2024-08-26 17:06:10 | 來源:劉 琴 吳美燕 | 作者:廣西日報 | 責任編輯:吳一凡

image.png

在馬來西亞沙巴州亞庇區善導小學,一堂《傳統節日》公開課引發了孩子們學習中文的興趣。

image.png

如何握筆寫好毛筆字?在泰國易三倉學校小學部,同學們在書法課上學得津津有味。

image.png

在寮國瑯勃拉邦省新華學校,老師在“中華文化日”活動中引導學生找詞語。 (本文圖片均由南寧市民主路小學提供)

海外華文教育是海外僑胞自主創辦的中華語言文化教育事業,被譽為華僑華人社會的“留根工程”“希望工程”“民生工程”。

近年來,廣西南寧高度重視華文教育工作,選派優秀教師前往海外特別是東盟國家開展交流,為促進中外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講好“中國故事”,做出不懈努力。

今年暑假,來自南寧市民主路小學的9名語文骨幹教師,前往馬來西亞、泰國、寮國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華文傳承·邕係東盟”華文教育推廣主題活動。

此次交流活動得到了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南寧市僑務辦公室的大力支援,按照“一國一策、一校一案”的原則進行。馬來西亞沙巴州及泰國易三倉學校小學部、寮國瑯勃拉邦省新華學校,是本次華文教育推廣地。其間,南寧市民主路小學14名學生由2名教師帶隊,還在泰國曼谷開展了為期2周的人文交流活動。

教師第一次公派赴海外支教,學生第一次離開父母到國外走訪,大家有哪些難忘的經歷和收穫呢?

馬來西亞之行:“我能看到他們眼裏閃著的光”

2023年7月,南寧市民主路小學與馬來西亞沙巴州裏卡士中華學校簽訂締結友好學校協議。

今年,由南寧市民主路小學青環校區常務副校長卜新穎帶隊,與李小芳、雷雲、周慧3位老師一起深入沙巴州內陸、山打根、鬥湖、亞庇4個區,走訪了24所華文學校,開展了一系列華文教育交流活動。

沙巴州8個區有80多所華文學校,老師們走訪的4個區有52所華校,為輻射帶動更多學校,她們馬不停蹄,每天訪問一所學校。

“到內陸區拜訪,每天單程要驅車行駛2個小時的山路。”卜新穎告訴記者,每到一校,老師們就會通過公開課、專題講座、團隊研修等不同方式,與當地師生開展深度交流,並介紹中國的剪紙和書法等傳統藝術。多次集中研討後,當地華文教師對中國當前的教學現狀有了更深入了解,並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與中國老師探討了華文教材使用、教師培訓和課堂實施等多方面問題。

無論到哪一所華文學校,4位老師都能感受到師生的期待、熱情與友好。

在馬來西亞丹南中華學校,卜新穎要為內陸區的老師們講授《傳統節日》。當天上午11時,她來到班級與同學們交流,大家都非常期待下午的公開課。“老師有點緊張,怎麼辦?”卜新穎問道。“老師,別緊張!”一個男孩子馬上站起來回答。緊接著,一個女孩子跑過來,給了她一個擁抱:“希望我的擁抱能緩解你的緊張。”

“在給孩子們教授漢樂府詩《江南》時,我能看到他們眼裏閃著的光。”此時,周慧老師暗想,一定要竭盡所能,將中華文化傳播好。

在內陸區的一所華文學校,雷雲老師在上完識字課《操場上》後,一位女孩伸出食指和中指,向雷雲做了一個“耶”的動作,對她説:“雷老師,我很喜歡你!”這讓雷雲頗為感動。

李小芳老師為孩子們上了一節口語交際課。課後,一個男孩子羞澀地跑到她跟前,送給她一張自己畫的中國國旗,這張畫被李小芳珍藏著。第二天,在山打根區,一位老師捎來魚幹,説是昨天上課的學生送的。

這次華文教育交流活動也是沙巴州比較大規模、較深入的一次。此行中,馬來西亞華人對華文教育的一代代堅守,對舞獅、抖空竹、24節令鼓等傳統文化的傳承,讓4位老師十分敬佩和感動。

“雖然辛苦,但值得,我們要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微薄力量。”卜新穎説道。

泰國之行:“朋友越走越近,鄰居越走越親”

“朋友越走越近,鄰居越走越親。”今年7月22日,張玉蘭、陳曼莉等4名老師及14名四、五年級品學兼優的男同學抵達泰國易三倉學校小學部,開展華文教育、人文交流活動。

泰國易三倉學校小學部是當地一所私立學校,也是一所男校。陳曼莉、張玉蘭兩位老師,通過授課、舉辦中文角活動、教師研討等,激發該校學生學習中文、中國文化的興趣和熱情。

早在2016年,泰國易三倉學校小學部師生代表20人就曾到訪南寧市民主路小學,開展為期10天的短期留學體驗,結下了友誼。2023年12月,泰國易三倉學校小學部再次派出校長、國際部主任和中英項目課程班主管來到南寧,與該校師生一起開展迎新活動,感受中國民俗文化,並簽署了未來5年的友好學校共建協議。

“朋友間常來往,今年我們也來到‘老朋友’家做客了。”在泰期間,兩位老師耐心地教孩子們中文拼音發音、拼讀,寫字姿勢、筆順等。小朋友們不懂頓筆、收筆,老師們就握著他們的手,慢慢書寫,漸漸地,孩子們掌握了方法。

剪窗花、寫福字、捏熊貓、詩配畫、吹嗩吶……4位老師精心籌辦的中文角活動,受到了全體學生的歡迎,每個展位前都排起了長龍。許多孩子是第一次接觸毛筆,當看到中國同學用毛筆書寫的福字時,不禁嘖嘖稱讚。在中文角表演區,黃觥喜同學用葫蘆絲吹奏《男兒當自強》,用嗩吶演奏《科目三》,許展晨、卓昊楷兩位同學伴舞,讓現場孩子們都歡樂起來。

同樣,融入泰國家庭生活的14個男孩子,不僅在易三倉學校小學部體驗泰國傳統美學課程,打籃球友誼賽,比接力跑,朗誦《最好的自己》,還應邀到泰國大皇宮、正王廟、大哥牌食品工廠等參觀,既鍛鍊了獨立能力,還開闊了眼界。

“通過圖片和視頻,我們見證了孩子們從最初的羞澀不安到後來的自信大方,從對異國文化的陌生好奇到逐漸融入並享受其中的過程。”四(8)班許展晨同學的媽媽説,這樣的教育和交流,夠打破了地域和文化的界限,讓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們心靈相通、和諧共處。

陳曼莉、張玉蘭兩位老師表示,此次帶去我們國內對華文教育不一樣的教學理念、方法,同時泰國課堂遊戲多樣、多媒體的運用,也值得借鑒。

寮國之行:“孩子們從零基礎到愛上了中文”

7月21日,南寧市民主路小學李秋結、張蕓瑤、林鋒3位老師的到來,受到了寮國瑯勃拉邦中華理事會理事長許文華、瑯勃拉邦省新華學校校長林紹能等當地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

瑯勃拉邦省新華學校是一所華僑公立學校,2023年9月,該校與南寧市民主路小學締結姊妹學校。

新華學校面向學生與成人,分別開設暑假研修班、成人夜校班。3位老師主要負責暑假研修班三至五年級學生,並輔助成人夜校班老師進行口語訓練。暑假研修班學生大多中文零基礎,英語也不好,雖然有些班級配有助教,但上課主要靠肢體語言、圖片,一節課下來,3人還是感覺像打了一場仗。

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他們學習華文的興趣?3位老師頗費了一番心思: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設計教學內容,製作學習詞卡,用寮國語標注讀音,在課堂上,穿插遊戲、唱歌、手勢舞等。

“老師好!”“老師,打籃球。”……漸漸地,學生敢開口講中文了。

3位老師每週開設一節非遺課,包括剪紙、漂漆、毛筆、繡球、吹墨畫、拓印、臉譜、手工編繩等。在講到臉譜、編繩時,她們會與寮國面具、編織進行比對,這樣學生就有了學習的興趣。

孩子們寫漢字習慣從下往上寫,她們就耐心細緻地教他們漢字書寫筆順規則,一個月下來,有些孩子的字已寫得相當好。

她們還開展教研活動,對當地老師教學環節設計、管理學生、管控課堂等提出建議。

“我們能明顯感受到,孩子們從零基礎到愛上了中文。”功夫不負有心人,孩子們學習中文的興趣日漸高漲。有的早上提前來到教室,有的放學後,父母來接,還不肯回家,堅持在教室把上課教的字寫完才回去。

8月9日,暑假研修班結課。3位老師策劃了一場中華文化日活動,于8月12日舉辦。當天,下著瓢潑大雨,她們擔心沒有幾個孩子參加。結果沒有想到,孩子們穿著統一的服裝,趕來參加遊園活動。

最後一節課,孩子們依依不捨,邀請老師們去家裏吃飯,送上自己編的小禮物、畫的自畫像。

“文化無國界,海外華文教育的推廣,要結合兩國文化交流,課堂教學要從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出發。需要更多的教師、志願者參與。”通過支教,3位老師也有了這樣深刻的體會。

(來源:廣西日報 記者:劉 琴 實習生 吳美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