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平均海平面達到有衛星記錄以來最高點
發佈時間:2024-08-23 15:56:00 |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劉霞 | 責任編輯:吳一凡自1970年代以來,海洋吸收了世界上90%以上的多餘熱量和1/3的碳排放。但隨著人類活動加劇,溫室氣體排放增加,近幾十年來,海水溫度持續攀升。今年6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告稱,海洋變暖速度20年間增加了一倍。
英國《新科學家》網站近日報道,越來越多證據表明,極端溫度正對海洋及其中生物造成嚴重破壞,將海洋推到了災難邊緣。
全球海面溫度屢破紀錄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研究人員格雷戈裏·約翰遜表示,1993年至2022年間,全球平均海面溫度每十年上升約0.42℃。但從2023年3月開始,海面溫度在短短5個月內上升了約0.28℃。
今年6月,全球多個國際權威氣候監測機構發佈的數據顯示,全球平均海面溫度不斷創下同期新紀錄。NOAA在6月13日報告稱,全球大部分海域5月的海面溫度高於歷史同期平均水準,其中熱帶大西洋的海面溫度創歷史新高。
氣候變化或是導致海洋溫度升高的“罪魁”。2023年,熱帶太平洋地區7年來首次形成厄爾尼諾氣候條件,使該地區海面溫度升高。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彼得裏·塔拉斯指出,厄爾尼諾現象使海面再次打破氣溫紀錄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全球多個地區引發更多極端高溫。
嚴重影響海洋生態系統
海洋溫度升高顯著影響了海洋生態系統。從2023年1月到2024年5月,全球至少62個國家和地區出現了大規模珊瑚礁白化事件——這是海水變暖的直接結果:當海洋溫度比夏季長期溫度高出約1℃並持續4—6周後,就會出現珊瑚白化現象。
其他變化同樣令人憂心。佛羅裏達州立大學海洋生態學家迪恩·格拉布斯等人調查該地鋸鰩死亡原因時發現,大量有毒藻類在海底滋生繁殖。他們分析,2023年佛羅裏達州的海洋熱浪擾亂了生態系統,使毒藻大量繁殖,超過50種不同魚類出現了神經毒素中毒症狀,鋸鰩可能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大型海洋物種。
藻華現象在世界各地氾濫。一項研究顯示,2003年至2020年,藻華的覆蓋率增加了13.2%,頻率增加了近60%。2023年6月,北大西洋北海地區的藻華使海水變成骯髒的橙色,從太空中都能看到。這一地區經歷了過去18個月的極端高溫,今年6月,該地區氣溫比正常溫度高5℃。NOAA科學家説,該地區“在發燒”。
英國普利茅斯海洋實驗室的安格斯·阿特金森説,海水自然分層,表層附近是更溫暖、新鮮、氧氣豐富的水;下層則是更涼爽、含鹽、營養豐富的水。隨著海洋溫度升高,水層之間的融合減少,使營養物質難以升向海面,氧氣也難以下沉深海。浮游植物獲得的營養大大減少,2023年4月,全球浮游植物和細菌的生産率下降了22%。北大西洋地區浮游植物産量下降尤為明顯。浮游植物不僅更少,也更小,甲殼類浮游動物無法以此為食,進而導致以浮游動物為食的鯖魚、鱈魚和鯡魚等産量下降。
冰蓋加速融化使海平面上升
今年7月,英國南極調查局科學家在《自然·地球科學》期刊上發表研究稱,全球變暖導致海水溫度升高,南極冰蓋正在加速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地區面臨危險。
2015年前,南極海冰範圍每年冬天都在擴大;但在2016年,南極海冰突然出現“崩潰式消融”,之後更是3次打破歷史最低值紀錄。2023年海冰覆蓋率降至1696萬平方公里,為歷史最低水準。
南極底層水也在減少。南極底層水是南極洲周圍深層的寒冷、高密度水團,形成于羅斯海和威德爾海,攜帶氧和營養物質流向太平洋和大西洋等海域深處。但融水增加和海冰減少意味著南極水域的鹽度降低,使其更難下沉。研究顯示,過去30年間,威德爾海底層水的水量減少了20%以上,且變暖速度是其他海域的4倍。
海水變暖會導致海平面上升。2023年,全球平均海平面達到了自1993年有衛星記錄以來的最高點。按照目前趨勢,到2050年可能會再上升20釐米,增加沿海地區洪水發生的頻率和嚴重程度。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科學家克裏斯托弗分析,全球變暖致海面溫度升高,為更強風暴的形成創造了條件。今年7月,颶風“貝麗爾”襲擊了加勒比海、墨西哥灣和美國,造成多人死亡,這也是1851年有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強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