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貴在遼寧彰武植樹二十余載 種活20多萬棵樹 改造2400畝沙地(以普通人的平凡書寫不平凡的人生)
發佈時間:2024-08-22 15:54:00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孫玥侯貴在察看樹木長勢。
本報記者 劉洪超攝
清晨,家住遼寧省彰武縣四合城鎮劉家村的侯貴老人早早起床,拿起鐮刀,挎上籃子,開始了一天的巡山工作。
樹林裏蟲鳴鳥叫,楊樹、松樹等遮天蔽日,樹下生長著各種灌木和雜草,野花點綴其間。侯貴年過七旬,常年走在沙窩子裏,卻能健步如飛。
20多年前,這裡是另一番景象。劉家村位於科爾沁沙地南緣,“彰武縣,風沙大,一碗米,半碗沙。”這是村民們常常念叨的一句順口溜。“那時候,村子三面都是一眼望不到頭的沙丘,鄉親們當天種下的種子,第二天不是被吹走,就是被掩埋。”侯貴説。
“再不想點辦法,別説種地,就連咱村子都會被黃沙慢慢吞噬。”2001年,侯貴在這片沙丘深處一個背風的地方,蓋了一間小土房,“除了背風,關鍵是這裡打井能有水。”
為響應國家號召,侯貴主動承包沙地,植樹造林。他收拾好被褥,帶著地瓜、馬鈴薯和苞米麵,提幾把鐵鍬搬到了這裡。“當時我和孩子們極力反對,這地方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送點東西都要步行翻過好幾道沙丘,走上一個多小時。”侯貴的老伴李樹媛回憶道。
樹苗價高,侯貴就買來種子,將泥土摻雜著肥料種在蒐集來的盆子裏培育;挖好的樹坑沒有土,他就把自家菜園的黃土裝進化肥袋子裏往這背;種下的樹要及時澆水,他就挑著扁擔用水瓢澆……
第一年,侯貴種下了400多棵楊樹,因為一場大風被連根拔起,“現在回想起來,不少樹都是種了三四回才能紮下根。”
家裏不多的積蓄讓他都換成了樹種,可是2000多畝的沙丘,幾百棵樹苗只是杯水車薪。錢沒了,老侯選擇去貸款,可銀行評估了他的家産,只能貸給他1.1萬元。就在這時,他聽説省農科院有林業專家擅長扦插育苗,便坐了3個多小時的大巴車,來到省城學習技術。
“每年3月初從樹上取下枝條修成10多釐米長的小段,插到大棚裏,氣溫升高後,將其種到地裏。”如今,老侯儼然一名林業專家,向大夥介紹經驗。為了尋找適合扦插的楊樹枝條,侯貴拿著鐮刀轉遍了周邊所有村屯。就這樣,圍繞著侯貴的小土房,一棵棵樹苗紮下根,沙丘中的綠色一圈圈擴大。侯貴在2400畝沙地上,種活了超過20萬棵樹。
“這些是今年種下的油松苗,必須提前澆水。”3個多小時的巡山結束,侯貴脫掉膠鞋,赤著腳收拾起水桶和水管。300多米長的水管共有8段,侯貴用鐵絲將每段連接固定,開始澆灌小油松,“我習慣赤腳幹活,要不然一雙新鞋也就穿10多天。”
穿的是舊衣服,吃的是苞米粥配上地瓜、馬鈴薯……為了照顧侯貴,前些年李樹媛也搬了過來。在當地政府的支援下,這裡通了一條土路,架了電線,四處漏風的小土房也變成能燒炕的磚瓦房。
“上午巡山時,我發現圍欄被破壞了,要趁早修好,不然牛羊又要進來把草啃了。”吃完午飯,剛剛休息了一小會兒,老侯又拿著鐵絲出了門。為了防止牛羊啃草,侯貴又自掏腰包買來木頭及鐵絲,在林地周圍圍起來一道防護網。“這裡是樹木草兒安全舒適的家。”老侯笑著説。
不忙的時候,老侯吃完晚飯總要到屋子後面的育苗地去看一看,元寶楓正茁壯成長。“這些年,我種的樹種單一,有些樹出現病蟲害。這不,我又琢磨著種點樟子松、元寶楓等耐旱抗病的新樹種,讓這片沙丘一直綠下去。”
23年來,不少人想向老侯買那些早年種下的樹。“我種樹不是為了賺錢,只要走得動,我就要一直把樹種下去,等到有一天實在走不動了,我也要把這片林子捐給國家!”他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