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深度觀察

他的抽屜裏,藏著上萬隻螞蟻

發佈時間:2024-08-21 16:15:21 | 來源:浙江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孫玥

螞蟻是一種常見生物。你曾蹲下來觀察它們嗎?你了解它們有什麼不同嗎?海寧市紫薇高級中學16歲的高中生劉浩宇就經常這樣做。他對螞蟻著迷,還發現了新物種。

今年6月,國際動物學領域學術期刊《ZooKeys》刊登了一篇論文,題為《海寧卵角蟻:中國卵角蟻屬新種,攜脫翅蟻後,與畢氏卵角蟻之關聯探析》。這篇論文詳盡描述了在海寧發現的一種卵角蟻屬物種的特徵與生態概貌。至此,這一新物種的發現被學術界認可。

在這份有眾多專業學者署名的學術論文中,劉浩宇作為該物種的發現和採集者,是第三作者。

一隻螞蟻勾起好奇心

“螞蟻,是一種神奇的生物,我研究他們,就像在觀察一個小型國家。”見到劉浩宇時,他正在臥室裏的顯微鏡前,觀測一隻螞蟻標本。

一米八的個頭,略顯黝黑的皮膚,鼻樑上架著一副眼鏡,眼神專注,説話慢條斯理。剛開始聊天還略微有些拘謹,但説起螞蟻,他格外善談。

劉浩宇童年時隨父母住在海寧市黃灣鎮的鄉村,比起和同伴的嬉戲玩鬧,他更喜歡“泡”在大自然中——一株默默無聞的小草、一朵罕見色彩的小花、擁有奇異斑紋的蝴蝶,都是他兒時結交的“夥伴”。

進入螞蟻世界純屬偶然。

3年前的一個春天,剛剛上完課的劉浩宇,蹲在草地上尋找用來做標本的植物。突然,他被一隻外出覓食的螞蟻吸引了。

這只螞蟻細長扁平,比一般螞蟻個頭大,而且是“孤軍奮戰”。劉浩宇小心翼翼地用一隻塑膠瓶將其捕獲,滿心歡喜地帶回了家。

對這只新捕獲的“夥伴”,劉浩宇知之甚少,他將螞蟻的照片傳到網上,向螞蟻研究者尋求解答。不久後,答案揭曉——這是一隻短猛蟻屬的螞蟻。

為了飼養它,劉浩宇開始在網上搜索相關資料。他對螞蟻的喜愛由此一發不可收,“沒想到,我們隨處可見的螞蟻,起源於一億四千萬年以前的白堊紀時代,而且螞蟻社會在形式和種類上都足以與人類社會匹敵。”

對螞蟻王國傾注全部熱情

研究螞蟻,劉浩宇投入了100分的熱情。

劉浩宇業餘時間最常做的就是兩件事,一件是在書海裏“惡補”螞蟻相關知識。從簡單的科普圖書到專業書籍再到晦澀難懂的論文期刊,劉浩宇一邊自學,一邊上論壇向網友請教,慢慢地琢磨出了點門道;另一件,就是去尋找螞蟻,學校的沙坑、小區的草地、公園的枯葉堆……這些都是理想的“尋寶地”。有時候,他還會細細觀察螞蟻的行為特徵,地上一坐就是半個多小時。

隨著研究的深入,普通螞蟻已經不能滿足劉浩宇,“我喜歡找一些稀有、罕見的螞蟻,它們一般分佈在山區、林木中。”

但這並不輕鬆。每年七月至八月,正值螞蟻最為活躍的黃金採集時段,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這幾年暑假,劉浩宇常常冒著高溫,去海寧和周邊的山裏搜尋螞蟻,因為路途遠,中午只能吃乾糧。迷路、遭遇暴雨、蚊蟲叮咬、摔跤都如家常便飯……

經驗就是這樣一點點積累的。有一次採集短猛蟻屬的螞蟻時,劉浩宇被蜇得很慘。“那時候不知道螞蟻的厲害,全憑手捉,不承想碰到螞蟻尾部的毒針。”此後,他才明白要用筆管吸蟲器、溫克勒袋子等專用器材來採集螞蟻。

體視顯微鏡(解剖鏡)是昆蟲形態學研究的標配,可清晰地觀測螞蟻的顏色、形態和特徵。剛開始,父母怕影響學業,不支援劉浩宇研究螞蟻。劉浩宇沒錢,就自己動手,從望遠鏡上摳下了兩塊凸透鏡,將它們組合在一起,做了一個簡易的顯微鏡。

手工磨制的鑷子、塑膠瓶改裝的培養皿、醬料盒製成的蟻巢……劉浩宇把臥室裏的書桌打造成了一個“微縮實驗室”。書桌抽屜裏別有洞天,為了不被父母發現,劉浩宇偷偷地在抽屜裏藏了一個螞蟻王國——日本弓背蟻在簡易醬料盒中挖掘蟻道,截胸弓背蟻在石膏巢中搬運食物,鋪道蟻在試管中爬來爬去……這個小小王國,最熱鬧的時候,住了上萬隻不同種類的螞蟻。寫作業累了,劉浩宇就會拿出螞蟻巢穴,觀察螞蟻如何築巢、挖蟻道。

眼見兒子如此癡迷,劉浩宇的父母也嘗試著理解他的小眾愛好。

去年中考結束後,劉浩宇收到了父母送的升學禮物,一台體視顯微鏡。“專注研究的時間越久,越會發現螞蟻世界廣博而有趣。”有了專業顯微鏡加持,劉浩宇如虎添翼,研究日益深入。

意外發現引起專家關注

2022年暑假,劉浩宇本來打算前往海鹽縣南北湖景區周邊的林地進行螞蟻採集,由於對路線不熟悉,誤打誤撞來到了黃灣鎮的岳廟山。

採集目標原本是行軍蟻亞科的螞蟻,但劉浩宇搜尋了5個多小時一無所獲。就在他準備放棄時,在山腳背陰處的樹林裏,他發現了一窩長得像畢氏卵角蟻的螞蟻,並將其帶回家。

細細觀察後,劉浩宇發現了不尋常之處——這窩螞蟻有蟻後。“一般情況下,畢氏卵角蟻沒有蟻後,這可能是一種稀有的卵角蟻。”

他拍下螞蟻的照片,發在網路上和網友討論。有螞蟻愛好者指出,分佈在中國的有蟻後卵角蟻是八節卵角蟻,擁有八節觸角,而劉浩宇找到的這種螞蟻觸角有九節。現有記錄的九節卵角蟻,只分佈在泰國。

這意味著,劉浩宇採集的這窩螞蟻,要麼是新記錄種(已知物種新的分佈記錄),要麼就是從未發現的新物種。他的照片也引起了蟻學家的關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專家組成員劉乘源主動與劉浩宇聯繫,希望他將這窩螞蟻送給他們做研究。

最終,劉乘源、廣西大學農學院碩士生導師高瓊華等相關學者,對劉浩宇贈送的這窩螞蟻進行研究後,正式確認它們是一個卵角蟻屬的新物種。

按照慣例,作為發現者,劉浩宇可以給新物種命名。深思熟慮後,他根據標本的發現地將其命名為“海寧卵角蟻”。

劉乘源説,海寧卵角蟻與畢氏卵角蟻之間親緣關係緊密,對於闡明畢氏卵角蟻中蟻後缺失現象的演化歷程具有重要意義。

這次意外發現,讓劉浩宇收穫了很多掌聲。“劉浩宇是我們班的生物課代表,他對於科學有一股堅持不懈的鑽研勁。”班主任劉超老師説,劉浩宇還曾經送給每個任課老師一個自己製作的精美螞蟻標本,並配有二維碼,掃碼就可以讀取對螞蟻標本的詳細介紹,這讓老師們既驚訝又欣喜。

最讓劉浩宇開心的是,父母也重新認識了他的愛好。父親答應他,在完成高中學業後,可以資助他購買研究設備。明年春節,母親還打算帶他回湖南老家的山上找螞蟻。

劉浩宇説:“以後讀大學我想學生物科學專業,繼續進行螞蟻的行為學以及基因組方面的研究。”

本報記者 褚晶君 沈燁婷 共用聯盟·海寧 程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