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湟源縣:“巷道小院”為幸福生活加碼
發佈時間:2024-08-21 16:00:43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孫玥近年來,湟源縣波航鄉持續強化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堅持以“巷道小院”為載體,持續深化“365服務群眾不打烊”黨建品牌內涵,堅持樹牢“大治理”理念,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著力激活基層治理“微細胞”、破解基層治理“微難題”,形成共建共治共用的新格局。
一、建強“3支隊伍”,黨建引領築牢鄉村治理之基。
始終堅持將村黨組織建設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支部建強、把隊伍管好、把服務抓好,充分發揮村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主心骨作用。打造過硬“頭雁隊伍”。通過“線上+線下”集中培訓和各黨支部輪訓,實現鄉村兩級黨員培訓全覆蓋。落實“傳幫帶”和“四帶”機制,組織集中學習、交流發言、分享經驗,釋放幹部隊伍“雁陣效應”。建強黨員“先鋒隊伍”。深化黨員隊伍聯培共管機制,將無職黨員納入網格,並引導他們“比學習、比能力、比貢獻”,在助力鄉村治理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建強網格“管家隊伍”。143名黨員幹部化身“微網格紅管家”,瞄準群眾生産生活中的難點堵點問題,了解群眾“微心願”“微訴求”,提供精細化服務,切實打通聯繫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截至目前,全鄉爭取2807萬元項目資金實施5項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進一步提升群眾幸福感。
二、搭建“6個平臺”,找準癥結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緊盯“為民服務”這一落腳點,通過搭建服務載體、探索治理路徑,讓群眾唱“主角”,推動形成“民呼我行”的暖心磁場。搭建“聚民心”資源共用黨建平臺。依託基層治理“一張網”,黨員幹部與外出務工、年老體弱黨員戶廣泛包聯結對,實現“聯戶不漏戶、戶戶見幹部”,進一步落實“暖心幫帶”機制,對19名流動黨員、35名年老體弱黨員助學幫困。搭建“護民安”共治共用平臺。優化“黨建+警格+網格”互融互連線制,隨時收集、實時上報、及時處理群眾訴求,將群眾訴求變成民情清單、民情清單變成履職清單,確保“事情在網格辦、問題在網格提、困難在網格解”。搭建“解民憂”便民服務生活平臺,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實施465戶的清潔能源取暖改造項目和1098戶冬季清潔取暖熱源清潔化“煤改電”項目;投資65萬元實施甘溝、上泉爾村老年食堂新(改)建項目;投資800萬元實施麻尼臺、石崖灣、波航三村3個村莊和美鄉村建設項目。搭建“轉民風”文明實踐共創平臺。發揮“一約四會”作用,推出“一碗熬飯”“一個隨身碟”文明宣教載體,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和“愛心超市”,引導群眾移風易俗。搭建“紓民怨”矛盾糾紛調解平臺。與鄉派出所、司法所聯動協作,依託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及時排查化解矛盾糾紛,接受諮詢30人(次),化解矛盾糾紛41件,矛盾糾紛化解率100%。搭建“增民收”聯動振興平臺。緊盯鄉村振興目標,落實穩崗就業政策,發放脫貧人口省外務工一次性交通補助26人2.6萬元、省外務工補貼13人1.6萬元;突出納巴公路沿線生態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浪河灘旅遊産業,全鄉8家“浪河灘”點帶動勞動力21人就業增收。
三、實現“5個閉環”,創新機制構建共治共用格局。
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圍繞打造幸福家園目標,堅持“清、建、管、治”四措並舉,形成上下互動、各方共抓的良好工作格局。結合黨建引領“有訴必應馬上辦”,聚焦以改促幹,以“三訪三問三解決”為抓手,優化“問題梳理+明確責任+即時核實+措施制定+限時處理+實時調度+問題銷號”的訴求處理程式,推行制度、人員、管理、責任、問題5個閉環管理機制,在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生態建設等重點領域,通過電話短信、視頻連線等方式了解流動黨員在外務工情況、存在的問題開門納諫,圍繞為家鄉建設做貢獻和鞏固提升流動黨員管理等方面暢所欲言、建言獻策,切實解決基層治理的痛點難點問題。截至目前,建立問題清單22項,民生項目11項,化解矛盾糾紛14起,收集獻言建策52條,開展“立足崗位做貢獻”活動31次、承諾踐諾活動8次,真正把群眾動嘴、幹部跑腿、部門辦事變成常態。
(供稿單位:青海省湟源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