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深度觀察

浙江數字技術團隊重現宋代紗袍——讓傳統服飾之美更生動

發佈時間:2024-07-25 16:59:39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竇瀚洋 | 責任編輯:杜正陽

在浙江省台州市黃岩博物館,一個“數字人”令人眼前一亮:身著紗袍,雙手作揖,表情逼真。

“這是復原後的宋太祖趙匡胤七世孫趙伯澐。”黃岩博物館工作人員説,“值得注意的是他身上這件衣服。”記者仔細一看,數字紗袍宛若真實絲織品,靈動飄逸。

“這是南宋交領蓮花紋亮地紗袍,為國家一級文物,有800多年曆史,因織造工藝精湛被譽為‘宋服之冠’,曾亮相於G20杭州峰會。”黃岩博物館副館長趙安如介紹,這件紗袍真品就收藏在黃岩博物館。

儘管如此,普通觀眾想一睹南宋交領蓮花紋亮地紗袍的真容,並不容易。“絲織品文物對光敏感,為避免對文物造成傷害,展覽時對光照度有嚴格要求,文物在展出後也需要‘入庫休眠’,避光保存。”趙安如説。

為了更好地向觀眾展示館藏絲織品文物,黃岩博物館選擇了數字化手段。此次復原展示由浙江省現代紡織技術創新中心的數字時尚團隊完成。團隊利用3D虛擬倣真技術還原了南宋交領蓮花紋亮地紗袍、南宋對襟雙蝶串枝紋綾衫等6件絲織品文物。

“可供參考的資料很少,為復原紗袍增添不少難度。”團隊成員、浙江理工大學國際時裝技術學院教師錢狄青親歷了修復全程。

服飾文物的數字化復原,主要分為織物紋樣復原和服裝版型復原。團隊採用了數字媒體技術和三維圖形圖像技術,從服飾紋樣、織物結構、服裝款式、服裝穿著狀態等方面進行數字化復原。

據錢狄青介紹,數字化復原大致分為三步。團隊首先將服飾圖片進行精細化掃描,再由相關技術人員進行測繪與AI復原;接下來,技術人員通過觀察資料中服裝的織物結構,利用3D技術還原衣服的物理屬性,凸顯絲織品輕、柔、薄、透的特點;最後,再將衣服“穿”在“數字人”上。

宋代服飾具有織物紋理通透、圖案色彩生動雅致等特點。“在復原過程中,顏色比對環節的壓力最大。”錢狄青説,“由於絲織品文物出土後經歷了氧化,導致色彩失真,紋樣變得模糊。為此,團隊在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並與博物館反覆確認後,最終確定了服裝顏色,並進行對比還原。”

相比普通文物,服裝文物的復原工作難度更大。“器皿等文物的形狀、材質較為固定,而織物類文物為柔性體,材質容易受損,形態難以保持,因此復原難度大。”錢狄青説,“我們通過復原服飾的織物結構與紋樣,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服飾全貌,這對圖案研究、圖案應用等具有積極意義。”

在趙安如看來,利用虛擬倣真技術等數字化技術,生動再現珍貴的服裝文物,是對傳統服飾文化的創新傳承。數字化手段不僅能生動有趣地展陳文物,也是創新文物保護的方式,能讓公眾全方位欣賞文物、感受文物魅力。

(人民日報記者 竇瀚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