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深度觀察

青海:共和縣法院堅持訴前調解“四步工作法” 繪就訴源治理“新楓景”

發佈時間:2024-07-22 13:28:5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鮑娜好

今年以來,共和縣人民法院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定落實“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的指示精神,主動融入黨委領導下的社會治理大格局,將司法力量向前延伸嵌入基層社會治理,持續在源頭預防上做“加法”,在訴訟增量上做“減法”。截至目前,訴前調解成功702件,為當事人節約訴訟費用40余萬元;訴前調解成功案件數居全州第一,法院案件增長迎來“拐點”。民事案件受理數940件,較去年同期減少119件,同比下降11.23%,首次呈現下降態勢,訴源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一)組織+制度,提供“雙保障”。強化組織領導,堅持高位推動,院黨組充分發揮舉旗定向作用,積極開展組織動員,引導辦案團隊把加強訴前調解作為著力點,前移解紛關口,凝聚思想共識,提升抓好訴前解紛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一是加強制度建設,印發《共和縣人民法院調解工作制度》《共和縣人民法院訴前調解流程圖》《共和縣人民法院關於特邀調解員補貼管理辦法》等制度,實現訴前調解案件的制度化、規範化、長效化管理。二是加強人員保障,向黨委、政府“借力借勢”,緊緊抓住共和縣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入駐法院的機制優勢,邀請人大代表、律師、退休法律工作者等14名同志加入特邀調解員隊伍;三是挖掘內部優勢,精選兩個審判團隊和調解中心人員組成訴源治理團隊,形成1名員額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書記員+3名調解員的團隊模式,構建多元解紛與訴前鑒定、訴前保全、司法確認、即時速裁“多軌並行”的無縫銜接機制,促使大量矛盾糾紛在訴前及時化解,訴後快速審理。截至目前,法院訴訟服務中心訴前委派到“五大中心”和其他調解組織民事案件1025件,調解成功702件,調解成功率為68.5%,訴前調解成功案件的大幅上升,有效降低了法院民事案件立案數量,萬人成訴率隨之下降11.4%。

(二)線上+線下,實現“雙驅動”。深入推進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著力打造訴訟服務中心、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移動微法院“三位一體”的綜合性訴訟服務平臺,推動訴訟事務向訴訟服務中心集中、向線上整合。投入5萬餘元,購置兩台雲上法庭設備,打造線上調解室,利用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線上”音視頻調解、線上司法確認,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享有低成本、高效率、高品質的線上解紛服務。同時引入金智勇網上調解服務平臺,方便居住在外地的當事人遠端參與調解,截至目前,網路調解平臺共受理案件425件,成功調解案件284件,其中當場履行181件,司法確認103件,真正讓當事人在速度更快、成本更低、服務更高的體驗中感受到網路調解的高效和便捷。(三)考核+激勵,進行“雙增壓”。制定《共和縣人民法院特邀調解員管理考核辦法》,對特邀調解員工作職責、履職規範、考核機制進行明確規定,規範訴前調解機制,確保調解員工作有序推進,有效落實。修改完善《共和縣人民法院關於特邀調解員補貼管理辦法》,不斷優化調解補貼發放制度,補貼發放向當場履行案件,對實質性化解矛盾糾紛案件傾斜,對達到案結事了人和的訴前調解案件進行獎勵。截至目前,在訴前調解成功的702件中,當場履行342件,同比上升36%,有效降低訴訟成本,節約司法資源。

(四)普法+培訓,扣緊“雙保險”。充分發揮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的紐帶作用,建立法官2+1模式,派出22名法官與11個鄉鎮聯點,設立工作室,從“專人+專家”多角度、“指導+普法”不定期、“線上+線下”不定式、“旁聽+參與”綜合性4個維度有針對性地加強對訴前調解隊伍的指導和培訓。截止目前,共計開展調解技能專題培訓10次,覆蓋人數100人次,組織開展案件旁聽10余次,累計參與人數500余人次。推廣非訴訟解決觀念,組織開展非訴宣傳活動,推出系列普法微視頻,組織幹警參與共和融媒“美好生活法治相伴”欄目微電影演出,提高非訴解紛機制和多元解紛理念的知曉度、普及率。同時,通過訴服中心大螢幕播放調解速裁宣傳片、向當事人發放訴前調解宣傳資料等形式,引導群眾認識訴前調解成本低、效率高、給付快的優勢,提高訴前調解群眾認可度和適用率。

(來源:共和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滿措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