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螺螄殼”裏擠出610個口袋公園

發佈時間:2024-07-12 13:12:12 | 來源:北京日報 | 作者:朱松梅 | 責任編輯:蔡得軍

勝古北裏24號樓前,老街坊們在共用花園一角聊天休憩,感受鳥語花香。本報記者武亦彬 攝

口袋公園,給市民帶來“轉角遇到美”的驚喜。經過數年建設,本市已經有了610個口袋公園,彌補了這座超大城市中生態、休憩、文化等空間之不足,為京城帶來寶貴的方寸之美。

小尺度空間精雕細琢

這個夏天,酒仙橋冒出了一座口袋公園。它位於駝房營西裏社區南門對面、酒仙橋南路旁,面積200多平方米。清晨和傍晚,不少居民都來遛彎、聊天、打太極。

“螺螄殼”裏造園也要精雕細琢。“你看,這背景墻上畫的是古代駱駝馱運漕糧進城的場面。上次我還帶小孫子來這兒,給他講這故事呢。”一位居民告訴記者。到了傍晚,背景墻上“駝房營口袋公園”7個大字和漕糧進城的畫面還會亮起,立體精緻。置身其中,讓人仿佛也融進了畫裏,成為了一名趕駝人。

酒仙橋早已是建成區,哪兒還有空間開闢公園呢?其實,口袋公園所在的三角地原本有一處違建,街道對其依法拆除後,決定以“綠地延伸、文化嵌入、功能輻射”為設計理念,營建一處可穿行、可休息的城市客廳。

首都北京是“千園之城”,大手筆的公園足有上千個。儘管如此,口袋公園仍有必要之處,它們面積通常在1萬平方米以下,選址靈活,形式也多樣,是距離市民最近的綠色空間。

市園林綠化局數據顯示,如今,610個口袋公園如珠玉般散落在大街小巷,包括小微綠地和小遊園等。到今年底,全市的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將達到91%,這意味著九成市民能夠出門見綠。

城市裏擠出口袋公園,利用的大多是不起眼的邊角地。比如閒置空地、小違建騰退地、立交橋下空間等。因此,每建成一處口袋公園,或許就意味著消除了一個臟亂差的地方,也就有越多的居民可以推窗見綠,移步進園。

“口袋”裏裝著多種功能

“口袋”裏要裝什麼?除了綠色和生態之外,很多口袋公園被植入了體育、藝術的基因,變成了社區活動的場所,甚至會變成熱鬧的商業市集。

今年5月,東城區多了一處藝術范兒十足的口袋公園——東美園。面積約3000平方米的花園,被中國美術館、隆福寺、嘉德藝術中心三大藝術文化地標緊緊圍繞,且處於故宮-王府井-隆福寺的“文化金三角”之內。

東美園沒有辜負這樣好的地段兒。園子的核心區域是一座緩緩架起、簡潔大氣的環形藝術之橋,向內圍合出一個有雕塑、蒼松、竹林、曲徑的靜謐花園。最令人驚艷的是,東美園以“開放美術館”為理念,多座名家藝術雕塑點綴其間。在園子西側的休閒空間,遊客還可以看書、買書畫、喝咖啡。

“東美園實現了歷史與現代、自然美與藝術美和鳴。”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風景院院長王忠傑説,口袋公園以“點狀斑塊”的形態融入城市空間,應該做到因地制宜,尊重環境,一園一品。

再把目光投向豐臺的趙公口橋區附近,一塊廢棄綠地改造而成的同仁小園,正迎來它的第一個夏天。

地塊位於同仁堂制藥廠西墻外,形狀狹長。從前只是一塊不起眼的綠地,路過的人腳步匆匆,極少停留。去年,豐台區利用樹下空間營造了“同仁小園”,遍植蒲公英、金銀花、黃芪、白術、決明子等千余株中草藥。眼下,小園浸在草木清香中,因為種了不少薄荷,就連蚊蟲都很少,很受居民的喜歡。

街坊們組隊打理小花園

口袋公園面積雖小,建設和管理難度卻不小。在“花園城市”的建設中,本市提出“人人都是園丁”,號召廣大市民和社會單位一同參與綠化美化。

和平街街道位於北三環,公園綠地相當稀少。近幾年,街道梳理了轄區所有的小微空間,並著手建設小花園。數月前,22處口袋花園亮相了。

在勝古北裏24號樓前,老街坊們拎著馬扎、端著茶壺,在共用花園裏乘涼聊天。住了15年的居民李京慧告訴記者,這裡原本是一塊失管多年的荒廢綠地,堆放各種雜物,影響小區環境的同時還存在安全隱患。“自打街道開始改造荒廢綠地,社區黨委就召集我們開了好幾次協商會,有樓門骨幹、居民,也有産權單位代表,大夥兒一塊兒商量著幹。”

沒多久,垃圾和雜物就被清理了。大夥兒熱情挺高,自己動手栽花種草。繡球、小菊等花卉需要曬太陽、吹風,在自家陽臺上養不好,也被連盆端到了花園裏。“有鄰居説想把鸚鵡也安置到這兒,我們歡迎啊,特意增設了鳥舍。”李京慧説,“我們一合計,乾脆管這兒叫‘鳥語花香園’吧!”

維護小花園,需要人力,也需要資金。和平街街道還發動社會單位開展花園認養,目前已有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中日友好醫院、首華物業等8個社會單位參與。

(記者 朱松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