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老邊境一線 看幸福的模樣
發佈時間:2024-07-03 14:05:22 | 來源:雲南日報 | 作者:韓成圓 黃議嫻 楊春梅 | 責任編輯:盧曉茜趕擺現場 供圖
2019年4月,兩黨兩國最高領導人簽署《中國共産黨和寮國人民革命黨關於構建中老命運共同體行動計劃》。5年來,中老民眾寫就無數友誼、幸福的故事。
6月20日至23日,本報記者與寮國主流媒體共同前往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動臘縣採訪,實地了解這些幸福故事。
當地人説,動臘縣是離寮國最近的土地。在這裡,我們充分體驗這份親和近,感受“好鄰居、好朋友、好同志、好夥伴”的深情厚誼,近距離看到了幸福的模樣。
幸福,是村子裏有水有電,生活充實;幸福,是定期能趕擺,好友能相會。
幸福,是校園裏那棵遮風擋雨的大樹;幸福,是異鄉如故鄉,是寮國學子在雲南邊境小城追夢充滿希望。
幸福,是看病可以到邊境線那邊的醫院;幸福,是黑夜白天、風雨共擔,是始終有人“撐傘”,始終有人為生命護航。
幸福,是中老邊民説起生活,那一個個“好”字;幸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前途相關、命運與共。
走,跟著我們去趕擺、去學校、去醫院,去看看幸福的模樣。
動臘縣動滿鎮曼烈村趕擺幸福,是快樂能共用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動臘縣曼烈村與寮國動新縣相距僅約5公里,6月21日,中老邊民翻山越嶺,因為“國際老庚”大趕擺相聚於此。
“老庚”在傣語裏意為親戚朋友。趕擺現場,隨處可見“走親戚,見朋友”的熱鬧溫馨和其樂融融。
走進村子,一排排傣族民居寬敞明亮、色彩鮮艷,屋頂覆蓋著或青翠或明黃的瓦片,與周圍的綠色植被和諧相映。屋檐下,一個個攤位整齊排布,濃濃的煙火氣撲面而來。傣味包燒、寮國咖啡、消暑甜品等具有兩國風味的特色美食引人垂涎;寮國竹編、手工香皂等商品琳瑯滿目。遠處廣場上,歡快音樂的伴奏下,歌舞表演正酣;中老邊民精心打扮、身著精美民族服飾,如同趕赴一場盛會,認真地陳列自己的攤位或在市集裏購買商品……
在熙攘的趕擺場中,曼烈村村民依金開分外忙碌。依金開有很多在寮國動新的親戚和朋友,他們中不少人每個月都會來曼烈村賣寮國美食。“我們在這裡賣燒烤和米線,生意一直不錯。家裏還種了橡膠,平時會在淩晨起床割膠去賣。趕擺一次能掙到兩三千元,收入比較可觀。”依金開説,割膠和趕擺的收入能滿足家裏七口人的吃穿用度,現在兩個孩子都在村裏上學。
説話間,她嫺熟地將剛烤好的五花肉包裹在口袋中,遞給顧客。日頭正盛,加上燒烤架散發出的滾滾熱氣,依金開的額頭和背脊上已是汗水淋漓,但她臉上洋溢的卻是幸福而滿足的笑容。
為赴這場熱鬧之約,淩晨三四點,不少寮國商家已經出發,通關後來到趕擺場。他們在攤位上精心盤點著自家的傳統美食、手工藝品、特色産品,準備與當地村民一起迎接消費者和遊客。來自寮國動新的攤主依叫和家人早已備好做舂木瓜的新鮮食材,依叫説:“如今來曼烈村非常方便,騎摩托車就能到,所以我們經常來這裡趕擺。非常高興能把寮國美味帶到中國,與‘中國親戚’分享。”
趕擺間隙,寮國攤主和當地村民在屋檐下圍坐,伴著電風扇送出的清涼,輕鬆愉悅地交談著,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約定下個月趕擺再見。
動臘縣職業高級中學寮國籍學生篇琺幸福,是同一首歌
6月21日,下午3時正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刻,動臘縣職業高級中學的校園裏,炎熱的暑氣、綿綿的蟬鳴也沒遮蓋住課堂、球場上洋溢的青春活力。
這個時間點,來自寮國萬象的女孩篇琺和往常一樣,準備去上當天最後一堂中文課。教室裏書聲瑯瑯,數十名寮國籍學生正在學習中國古詩詞。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一位同學落落大方起立,流利地背誦了這首《登鸛雀樓》。“總體完成得非常好,只是一個字的發音上需要注意。”老師表揚道。一來一回,課堂互動嚴肅而不失和諧。
2023年初,這批寮國學生來到動臘學習中文、電腦、中國文化、茶藝、汽修,課程覆蓋內容廣泛,學習生活充實。短短一年半時間,寮國學生在老師的悉心教導和不斷鼓勵下,中文水準進步飛速。很多學生雖是第一次遠離家鄉,但在動臘也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喜歡上了中國文化。
關於學校,關於動臘,篇琺心中有説不完的“喜歡”。
她説,喜歡學校操場上綠蔭如蓋的榕樹;喜歡動臘縣的一家書店,能在裏面找到不少中國古典名著。她喜歡中國古詩,最喜歡李白的《靜夜思》。這首1000多年前寫作的中國古詩,如今也很符合這位寮國學子離鄉求學的心境。
她最喜歡的,是班主任馬老師,甚至在微信裏備註名都用了“馬媽媽”。“‘馬媽媽’對我們特別好。生病時,總是會第一時間幫找藥、陪著去醫院、守著我們。遇到任何困難,都不怕。‘馬媽媽’和其他老師,就像我們在動臘的父母。”學校採取師生結對、生生結對的輔導方式,讓篇琺有了最喜歡的“馬媽媽”,也交到了要好的中國朋友。
來到動臘求學,篇琺心中也有很多關於未來的夢想。
“我想讀大學,然後回寮國找工作,像我的姐姐一樣。”篇琺説,姐姐從動臘職高畢業後在中老鐵路上工作,自己也想像她一樣,在這條聯通夢想和幸福的鐵路上有所成就。“中老鐵路開通,為我們帶來了巨大的便利。曾經,我的姐姐從萬象到動臘上學要坐30個小時的班車,路況也不太好。現在我坐火車4個小時就到了。”
與篇琺一起入學的100余名寮國學生,部分學生的哥哥姐姐從動臘職高畢業後,或是去大學深造,或是回到寮國從事翻譯、警察、導遊等工作。“來到雲南學習之後,有了更多人生選擇。”學生們這句質樸的話語背後,一個個夢想的種子正在生根發芽、拔節生長。
離開動臘職高之際,操場一隅,一名聲樂老師指揮寮國學生合唱團唱起了中國歌曲《同一首歌》。女聲如清泉般婉轉悠揚,男聲如山巒般堅實有力。他們的歌聲匯聚起來,讓這首歌有了不一樣的意義。
“水千條山萬座我們曾走過,每一次相逢和笑臉都彼此銘刻。”這是一首團聚之歌,自2001年以來,近3000名寮國青年跨越山河,相逢于動臘,開始了在異鄉求學的時光;這是一首夢想之歌,一批批寮國學子,承載著家人的驕傲,懷揣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學有所成,走向一個個工作崗位;這更是一首友誼之歌,在邊境小城,中老學生手拉手、心連心,見證了彼此的成長,訴説著友好的故事,在同一首歌中收穫歡樂與幸福。
動臘縣人民醫院寮國語翻譯宋杖文幸福,是跨越山河的守護
“在哪一床?情況怎麼樣了?我現在過來。”動臘縣人民醫院寮國語翻譯宋杖文有一雙“生風”的腳,以及一部不斷響鈴的手機。
宋杖文負責醫院全科的寮國患者翻譯工作。和他在一起的幾個小時裏,交流、採訪數度因患者就診需要而中斷。當宋杖文的手機鈴聲響起,他一邊表達歉意,一邊風風火火趕赴患者身邊。
“宋醫生不是動臘人,是湖南人,在醫院一線幹了很多年。”“他是寮國患者最信任的翻譯、醫生。”醫院裏不止一位工作人員這樣介紹宋杖文,也讓人更好奇他和寮國患者的故事。
故事開始於2013年。
當年,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與寮國的醫療機構開始建立醫療衛生服務共同體,逐步形成跨境醫療合作機制。位於中老邊境的動臘縣人民醫院,是一所名副其實的國門醫院,也是跨境醫療合作的最前沿。醫院服務本地居民就醫需求的同時,也擔負著方便境外邊民就醫的職責使命。為此,醫院完善設施建設,增聘寮國語翻譯,不斷加強同寮國方面衛生醫療合作交流,還于2015年開通了寮國救護車轉運患者入境就診綠色通道。
2013年,宋杖文來到動臘縣人民醫院,服務寮國患者。自幼在寮國生活、10多歲回到中國的經歷,讓他對寮國有著不一樣的感情。“我更了解他們,也希望發揮所長,為寮國病人多做些事情。”
“有一次,一位寮國患者持續發燒了10多天,在當地醫院接受治療卻未見明顯好轉。這位病人的家屬以為治療無果,一度想要放棄。後來,他們與我們醫院取得了聯繫,並將病患轉至這裡進行救治。經歷半個月左右的治療,患者康復了。病人的家屬和他們村的村民都説還好來了這裡,他們相信我們的醫療技術和救治能力。”宋杖文回憶道。
“寮國北部省份有自己的方言,為了和患者溝通順暢,宋醫生自學了20多種口音。”“去到景洪市的患者,都會點名希望宋醫生陪護。他還會主動送患者到邊境線上,為病人及護送病人的寮國醫護人員辦理通關手續。”同事們説。
跨越國界、救死扶傷,這份工作需要日復一日地付出。
因為生活和飲食習慣原因,寮國患者前來就診的病症最常見的是消化、血液問題,急症、重症也較多。“無論什麼時候,哪怕是淩晨四五點,都會待命,隨時來醫院接診。11年,做到了滴酒不沾,也幾乎沒有出遠門和旅遊。我的首要任務,是保證病患能夠得到妥善安排。”
接診的寮國病人越來越多,作為醫院目前僅有的兩名寮國語翻譯之一,宋杖文的工作也愈加繁忙。“有時正接診一位病人,手機裏還會保持和另外一位患者的通話,確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及時救治。”
2013年至今,包括宋杖文在內的全院醫護人員為了守護患者健康而努力。2023年,動臘縣人民醫院接診寮國門診患者3220人次、收治寮國住院患者351人次。此外,醫院與寮國南塔省醫院、豐沙裏省醫院等簽訂合作協議,與老方在患者轉診、醫院管理、人員交流、專科能力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了諸多交流合作。
“一年中,可能只有過年的時候病人相對少一些,翻譯人手安排得過來,我能回湖南老家陪陪家人。寮國患者需要我,我就一定會做好這份工作,家人也非常支援我。”説到動情處,宋杖文靦腆地笑了笑,神情卻十分堅定。
他説,醫療翻譯對用語準確和專業有要求,如果翻譯不準確,引起誤診誤判,後果無法估量。因此,今年他想與雲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展開闔作,推出中老雙語醫學教材,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了解的資訊告訴更多人,讓更多人參與到跨國的守護中。
(記者 韓成圓 黃議嫻 楊春梅)